带有转轴支承件的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48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锁20包括固定于插入件26上的内旋钮24和固定于插入件64上的外旋钮62。座衬垫30和盖58固定在插入件上,该衬垫30和盖58可按一定间距形成包括旋钮40的内部组件的支承件支承。座衬垫70固定于插入件64上,并与防护罩146和支承件148组合在一起以为包括旋钮62的外部组件提供一个间距,一定距离的支承件支承。旋钮62与插入件64通过凹部164和凸缘168装配在一起,当施加过大的力时该旋钮可在不对锁20中的部件产生破坏的情况下在插入件上滑移。(*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转轴支承件的门锁,特别涉及一种带有下述结构的门锁,该结构可提高对门锁的各种部件的支承件支承。在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用于装到门上的一些锁中,其内的一些结构部件虽然可得到足够的支承力,但这种支承并不十分坚固,其结果是,门的操纵件或旋钮相对门下弯和/或晃动,并且在锁支承表面产生巨大的应力。这样就会造成现有的支承面和相邻的部件之间的巨大的磨损,并使锁提早报废。一般来说,门上开有通孔,该通孔用来接纳锁的内部机构。使用固定螺钉将锁的内部机构固定在门孔内,并且将相对的门的外部上的锁的那部分与门固定。如果上述螺钉没有拧紧或者后来松动,上述锁就会向下滑动,从而造成下弯。这样就会使门的一部分暴露在外边,这样看上去很不雅观,更严重的情况是,上述暴露的孔会使某些人非法地将工具插入门孔中,并操纵碰锁栓机构或直接操纵碰锁栓。显然,上述孔的不雅观的外貌以及容易非法地接触到锁的内部是不能被人们所接受的。另外,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一些门的旋钮包括套筒,该套筒支承在套筒插入件的配合套筒上。如果通过将旋钮转动并且该转动力超出上述支承部件的承受能力的方式来实现强行进行,则锁中的某些部件就会受到损坏,从而要支出很高的费用更换上述部件。考虑到上述缺点,于是就需要提供一种门锁,该门锁中的部件具有牢固的支承,并且该门锁可降低通过接触操纵机构的非法进入的可能性,另外该门锁在旋钮被拧过其正常的移动范围时,可对可能发生的非法进入作出非破坏性的反应。考虑到上述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该锁具有内部支承件结构,该结构可对锁的部件提供牢固的支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该锁可降低通过接触锁的操纵机构的方式非法进入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该门锁超过其正常移动范围将锁旋转的方式实现强行进入时,会对锁的部件作出非破坏性的反应。为实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锁,该锁用来安装到门上,该锁包括碰锁栓和与上述栓相连的锁栓操纵机构;上述锁栓操纵机构连有操纵件,该操纵件可移动从而可实现栓操纵机构驱动上述栓移动,上述操纵件连有可随其运动的支承件;第一支承部件,它设有第一支承面,该面贴靠在支承件上;支承件支承面,该支承件支承面与第一支承部件隔开一定间距;第二支承部件,其上设有第二支承面,该面与第一支承部件和支承体隔开一定间距,并贴靠在支承件支承面上;固定部件,该部件用来将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与门装配在一起并且,使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相互间隔一定间距设置,从而对门锁形成隔开一定间距的支承件支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说明图1-3为分解图,它们共同表示本专利技术某些原理的锁的组成部件;图4为为图1所示的锁的装配图,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特征;图5为剖视图,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原理的锁的插入件与旋钮的装配图;图6和7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罩的示意图;图8和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支承件示意图;图10为螺钉固定件的前视图;图11和12为本专利技术的盖。图1-3共同构成门锁20的分解图。为了表示整个门锁20的分解图,图1和2在中心线箭头“A”处相连,而图2和3在中心线箭头“B”处相连。如图1和4所示,内旋钮24中设有插入件26,以便装配其它部件。座状件28包括衬垫30和盖32。该盖32位于插入件26上并通过位于插入件上面的定位环36固定住。在插入件26上固定有垫圈38和舌簧40。挡片42和舌簧外壳44固定于插入件26上,并借助定位环46固定住。外壳44上设有一对沿径向向内的凸块48和50,该凸块48和50插入插入件26的槽51(图中只示出一个槽)中,从而外壳44可随旋钮24和插入件26旋转而转动。外壳44的侧面伸出有一对翼片52和54;该翼片52和54分别穿过挡片42的弧形槽56和弧形边57。盖58(图2)固定在插入件26上,并借助定位环60(图2)固定。当旋钮24旋转时,外壳44和插入件26也转动,此时翼片52和54将舌簧40压缩。翼片52和54还与弧形槽56和边57的端部相接触,从而可限制旋钮24的转动。如图3所示,外旋钮62中设有插入件64,该插入件64穿过钮旋62的前端开口,并且其部分穿过旋钮62的颈部66的内端。座组件68包括衬垫70和盖72,该座组件68设在插入件64的向内伸出端,从而衬垫圈70和开口73刚好卡在插入件64上,并且借助定位环74将座组件固定。从图3还可看出,圆筒锁75包括圆筒76,圆筒盖28,锁芯80和锁芯盖82。将锁芯80插入圆筒76的柱状孔83中,以便使锁芯上的滑动销孔84与圆筒76上的滑动销孔86相对齐。在上述每个相对齐的孔84和86中设有下部销88和上部销90以及弹簧92,在圆筒76的销孔86上面设有盖94。在锁芯80的内端设有夹片,以便借助圆筒76将锁芯80固定。圆筒76上形成有侧壳98。该侧壳98带有槽100,该槽100与圆筒76的轴向中心孔83连通,在槽100中设有锁定杆104,该杆104由朝向孔83的发夹式弹簧106抵压住。锁芯80的部分外壁上开有槽(图中未示出),该槽可使锁定杆104定位,借助带槽的可使圆筒锁取出的钥匙108,可将圆筒组件与插入件64和旋钮62装配起来及将上述部拆开。在其面上不带槽的普通碰锁钥匙110用来按一般方式转动圆筒76中的锁芯80。圆筒组件75设置在插入件64的通孔111内的外侧端,因此该圆筒组件75位于旋钮62的外侧端内部。如图2所示,门锁栓组件112包括栓114,该组件112的位置刚好能接纳第一半圆形转轴116(图1),该转轴116穿过组件112的后支架120的孔118,上述转轴116与图1所示的驱动部件和旋钮24相连,并由该驱动部件和旋钮24带动。锁定壳112沿轴向与门锁20中前述的部件相对齐,其内装有锁定滑片124,制动弹簧126和制动滑片128。第二半圆形转轴130穿过壳122中的孔132并与旋钮26相连,该旋钮62用来控制转轴130的转动。转轴130还穿入锁栓组件112中的孔118中。圆形转轴134的一端形成有方形孔136,其另一端附近设有坡面凸键138。如图1所示,转钮140设有方形轴142,该轴142位于旋钮24的轴向孔144内,并伸入圆形转轴134的方形孔136内。圆形转轴134的另一端设有十字连接件145,该连接件145插入到锁芯80的内侧端的轴向孔147(图3)中。参见图1-3,坡面凸键138位于壳122的孔132中。当转钮140旋转将锁20从门的内侧锁住时,或者锁芯80从门外侧旋转到锁定位置时,坡面凸键138就会处在阻止半圆形转轴130随外旋钮62旋转的位置。上述锁定动作是这样实现的,即坡面凸键138与锁定滑片124的随动面149相接触,使该滑片124移动,从而该滑片124上所形成的槽151便贴靠在从衬垫70的内侧伸出的柱上。应注意到,弹簧126的端部一般是压靠在一对间隔突缘153(图3)的隔开一定距离的相邻侧,该对突缘153从衬垫70内侧面处沿轴向伸出。当使旋钮62旋转时,弹簧126的一端或另一端就会移向最靠近的柱162。反之,如果不对转轴130的旋转加以限制,则弹簧126的端部就会与最靠近的柱162相接触,该柱162用来限制旋钮62的正常运动。如图2所示,防护罩146和支承件148按照与其它部件轴向对齐的方式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在门上的门锁,它包括: 碰锁栓; 与上述锁栓相连的栓操纵机构; 与上述栓操纵机构相连的操纵件,该操纵件可移动,从而实现栓操纵机构驱动上述栓移动; 与上述操纵件相连从而可随其运动的支承件; 第一支承部件,它具有第一支承面,该面贴靠在支承体上; 一个支承件支承面,该面与第一支承部件隔开一定距离; 第二支承部件,它具有第二支承面,该面与第一支承面隔开一定距离,并且贴靠在支承件支承面上; 固定部件,该部件用来将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件与门装配在一起,并且使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件相互按一定间距设置,从而形成门锁的支承件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R堡根米尔沙菲
申请(专利权)人:恩哈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