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及其绣球菌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3394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及其绣球菌栽培方法,该基质含水量为60%~65%,配方按干重百分比为:木屑75%,玉米粉25%,蔗糖2%,石膏2%,过磷酸钙1%;其中,木屑按干重百分比为:松木屑40%~80%,杉木屑20%~60%。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杉木屑代替栽培配方中的部分松木屑,可改善栽培基质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绣球菌出菇同步性好(100~110d),鲜菇产量200g/袋,生物学效率55%,同时杉木屑价格也低于松木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Culture Substrate of Hydrangea spp. Using Pine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awdust as Raw Material and Cultivation Method of Hydrangea sp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mbroidery coccus cultivation matrix and a method for embroidery coccus cultivation using pine and fir sawdust as raw material.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matrix is 60%-65%, and the formula is 75% sawdust, 25% corn flour, 2% sucrose, 2% gypsum and 1% superphosphate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dry weight; among them, sawdust is 40%-80% pine sawdust and 20%-60% Chinese fir sawdust. The invention adopts Chinese fir sawdust instead of pine sawdust in the cultivation formula, which can improve the air permeability of cultivation matrix, promote mycelial growth, have good synchronization of mushroom production of Hydrangea embroidery (100-110 days), yield of fresh mushroom 200 g/bag, biological efficiency 55%, and the price of Chinese fir sawdust is also lower than pine sawdust, and can reduce production cost to a certain ex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及其绣球菌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及其绣球菌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绣球菌营养丰富,富含活性多糖,能提高免疫力及造血功能,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是一种“食药同源”的健康和保健食品。由于人工栽培技术难度大,国外仅日本(2000年)、韩国(2004年)的少数单位能够人工栽培绣球菌,但相关技术资料处于保密阶段,国内也仅有若干企业可实现绣球菌人工栽培。通过文献查阅,国内已有关于绣球菌栽培配方的专利报道。现有专利1(申请号:200610050003.1)公开了一种绣球菌人工栽培方法,其在绣球菌人工栽培时主要栽培原料为80%松木屑(松木屑使用前已经过1~2个月的加水堆置发酵),采用该专利,绣球菌生物学效率最高仅为30%~45%。现有专利2(申请号:201310755304.4)公开了一种工厂化生产绣球菌的新方法,其认为栎木屑、杂木屑、棉籽壳也可用来栽培绣球菌,但由于所述栽培配方中需添加细土,因此,该专利不适宜大规模栽培。现有3(申请号:201010286462.6)公开了一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基质配方及生产工艺,该专利以纯新鲜松木屑作为主要栽培原料(松木屑使用前无需经过长时间堆置发酵),原料来源会受到一定限制,最终生物学效率也仅为43%左右。可见,上述专利中所述绣球菌栽培配方存在以下问题:①原料使用前需经过长时间的前处理(堆置发酵);②栽培主料或来源单一(纯松木屑),或较为复杂(需添加细土);③采用所述专利配方,绣球菌生物学效率低(小于50%)。随着人们对绣球菌医疗及保健功效的逐步认识与接受,绣球菌需求量不断增大,栽培主原料松木屑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松木屑供给矛盾已逐渐凸显,已成为制约绣球菌工厂化栽培的瓶颈。在绣球菌栽培方法上,现有专利4(申请号:200610050003.1)公开了一种绣球菌人工栽培方法,其采用的栽培方法较为繁琐:采用瓶式栽培,菌丝长满菌瓶后需经过骚菌→除去瓶口菌丝→套袋→去塑料袋等工序;采用袋式栽培,菌丝长满并套袋后,还需在套袋上打4~6个直径0.6~1.2cm的透气孔,以调节袋内通气状态。而现有专利3(申请号:201010286462.6)中原基诱导阶段,栽培袋径口需进行人工收缩,开袋阶段还需剪去靠近叶片周围多余的塑料袋;若菌袋底部及四周袋壁上形成块状原基,需用刀片在块状原基表面划出一个“+”形口,让原基从割口处长出,这种原基发育出的子实体产量低、品质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栽培基质营养浪费。综上所述,目前绣球菌人工栽培还存在如下问题:1、栽培主原料来源单一、预处理时间长;2、栽培方法繁琐,操作不便,需要大量劳动力;3、生物学效率较低。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创新栽培方法、增加子实体产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及其绣球菌栽培方法,可降低生产、简化栽培工艺、大幅度提高子实体产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该基质的含水量为60%~65%,配方按干重百分比为:木屑75%,玉米粉25%,蔗糖2%,石膏2%,过磷酸钙1%;其中,木屑按干重百分比为:松木屑40%~80%,杉木屑20%~6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基质的绣球菌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培养料的配制及装袋: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称取适量松木屑、杉木屑和其他辅料;将称取的松木屑、杉木屑和其他辅料混合后,加水,拌匀,得含水量为60%~65%的培养料;将所得的培养料装入尺寸为17cm×33cm×0.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内,压紧,中间打孔,套上塑料套环,塞上棉塞封口,装袋量为900g/袋装料高度14~16cm;S2、灭菌及接种:0.24Mpa,126℃灭菌2h,灭菌后,冷却至25℃以下,无菌条件下接种;S3、菌丝培养:将栽培袋接种后移入菇房暗培养,注意通风换气,每3h换气一次,每次10~30min,初始温度24~25℃,此后每隔20d,温度降低1℃,当菌丝长满栽培袋时(60d±5d),去棉塞、套环,直接开袋;S4、原基诱导分化及子实体的生长:将开袋后的栽培袋移入出菇室,初始温度控制在20~21℃,空气相对湿度70%~80%,采用LED灯带,每天光照10h;10d后,温度降至19~2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80%~85%,每天光照10h;当栽培袋袋口菌丝逐渐扭结形成原基,分化出瓣片时,温度降至18~19℃,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90%~95%,光照10h,在此环境下继续培养25d后即可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加湿。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栽培主料来源多样,生产成本降低与松木屑相比,杉木屑颗粒较大。采用杉木屑代替栽培配方中的部分松木屑,可改善栽培基质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同时杉木屑价格也低于松木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2、简化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栽培方法,从接种至子实体采收,仅在开袋阶段需人工除去棉塞及套环(其它专利也包括此过程),其余生长阶段无需人工操作,更有利于绣球菌工厂化栽培。3、子实体产量高、生物学效率低采用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的栽培方法,绣球菌出菇同步性好(100~110d),鲜菇产量200g/袋,生物学效率55%。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栽培配方绣球菌子实体长度。图2为不同栽培配方绣球菌子实体瓣片直径。图3为不同栽培配方绣球菌子实体瓣片长度。图4不同栽培配方绣球菌采后子实体瓣片重量。图5为不同栽培配方绣球菌产量。图6为不同栽培配方绣球菌生物学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供试菌株:绣球菌新品种‘闽绣1号’(闽认菌2013005)。2、栽培配方:配方按干重百分比为:木屑75%,玉米粉25%,蔗糖2%,石膏2%,过磷酸钙1%;其中,木屑按干重百分比为:松木屑40%~80%,杉木屑20%~60%。对照培养基(CK):主料木屑全部为松木屑配方①:基础配方主料木屑中,80%为松木屑,20%为杉木屑配方②:基础配方主料木屑中,60%为松木屑,40%为杉木屑配方③:基础配方主料木屑中,40%为松木屑,60%为杉木屑配方④:基础配方主料木屑中,20%为松木屑,80%为杉木屑配方⑤:基础配方主料松木屑全部替换为杉木屑3、栽培方法(1)培养料配制及装袋:按上述6种配方配制培养料,含水量60%,采用17cm×33cm×0.005c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高度15cm,装料量900g/袋。(2)灭菌及接种:0.24Mpa,126℃灭菌2h,灭菌后,冷却至25℃以下,无菌条件下接种。(3)菌丝培养:栽培袋接种后移入菇房(可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进行暗培养,注意通风换气。初始温度24~25℃,以后每隔20d左右,温度降低1度,当菌丝长满菌包时(60d左右),温度控制在21~22℃。(4)原基诱导及分化:菌丝满袋后,直接去掉棉塞、套环(开袋),移入出菇室(可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初始温度控制在2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该基质的含水量为60%~65%,配方按干重百分比为:木屑75%,玉米粉25%,蔗糖2%,石膏2%,过磷酸钙1%;其中,木屑按干重百分比为:松木屑40%~80%,杉木屑20%~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该基质的含水量为60%~65%,配方按干重百分比为:木屑75%,玉米粉25%,蔗糖2%,石膏2%,过磷酸钙1%;其中,木屑按干重百分比为:松木屑40%~80%,杉木屑20%~60%。2.一种绣球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培养料的配制及装袋: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称取适量松木屑、杉木屑和其他辅料;将称取的松木屑、杉木屑和其他辅料混合后,加水,拌匀,得含水量为60%~65%的培养料;将所得的培养料装入尺寸为17cm×33cm×0.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内,压紧,中间打孔,套上塑料套环,塞上棉塞封口,装袋量为900g/袋,装料高度14~16cm;S2、灭菌及接种:0.24Mpa,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璐林衍铨杨驰应正河江晓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