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开闭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273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门开闭用把手装置,尤其有关一种可以防止收合时把手的偏向移位、把手与收合部发生摩擦的把手装置。其中于把手(2)的收合部(11)内部设置有防止偏向位移的偏向防止部(4),该偏向防止部(4)是由设置于箱体(1)收合部(11)内部的引导部(12)及设置于把手(2)上且由前述引导部(12)所引导的被引导部(21)所构成。借助把手(2)的被引导部(21)通过引导部(12)引导至预定位置而使得把手(2)配置于收合部(11)内的中央位置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门开闭用把手装置,尤其有关一种可以防止收合时把手的偏向移位、把手与收合部发生摩擦的把手装置。(2)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5所示,图中示出一般在配电盘收纳箱等门上所装置的具有上锁、解锁功能的门开关用把手装置。该门开关用把手装置是具备有装置在门(图中未示出)上的箱体1、相对于箱体1可进行起伏上下的把手2以及设置于箱体1上侧面10可使把手掀起用的按压钮3。上述的箱体1上形成有朝上侧面10开口的收纳部11,而把手2在收合状态时则是被收纳在上述收纳部11中,通过按压上述的按压钮3使得把手可由收纳部11掀起。图5中(A)为把手2在收合状态时的立体图,而图5中(B)图则是把手在掀起状态时的立体图。就图5而言,F表示为前方,B表示为后方,L表示为左方,R表示为右方。把手2的后端2D是枢接在箱体1上,把手2以该后端2D为中心进行旋转,故把手2前端2C便可进行上下起伏的运动。另外,把手2亦可以该后端2D为中心进行左右方向的旋转。就图5(B)中所示的掀起状态的门开闭用把手装置而言,该把手2可借助朝左右方向的旋动方式,使得门进行开闭的动作。而如图5(A)中所示,此种可朝左右方向旋动的把手2于收合在箱体1的收纳部11时,把手2会或左或右偏向移位,而与收纳部11的内侧表面接触摩擦。也就是说,若把手2相对于收纳部11朝左方L偏向位移的话,把手2的左侧面2A便会与收纳部11的左内侧面11A相接触摩擦,而若把手2相对于收纳部11朝右方R偏向位移的话,把手2的右侧面2B便会与收纳部11的右内侧面11B相接触摩擦。把手2不论朝左方或是右方产生偏向位移,均会因为这样的接触产生摩擦,使得按压按压钮3时的把手2掀起动作的进行产生困难。(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收合时把手偏向进而避免接触摩擦产生的门开闭用把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门开闭用把手装置,其上方侧设置有具备有开口收合部的箱体、相对于箱体可以起伏上下并可收容于收合部的把手以及可以操作把手掀起的按钮,把手借助从收合部掀起的动作可相对于箱体作起伏上下以及不同方向转动的动作,其特点是收合有把手的收合部内设置有防止偏向位移的偏向防止部,该偏向防止部是由设置于箱体收合部内部的引导部以及设置于把手上且由所述引导部所引导的被引导部(21)所构成;把手的被引导部借助引导部引导至预定位置而使得把手配置于收合部内的中央位置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门开闭用把手装置,其把手的所述被引导部借助引导部引导至预定的位置而使得把手可以配置于收合部内部的中央,而防止把手于收合部内部偏向位移的情事发生。因此可避免偏向位移的把手2与收合部11产生接触摩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门开闭用把手装置,把手后端组装于箱体的收容部,以使把手前端可以相对箱体1进行起伏上下的动作,把手2在掀起的状态时以后端为支轴进行左右旋转的动作。不论是引导部或是被引导部的一端,均在邻近把手的左右后方设置有至少两个后斜面,而引导部与被引导部的另一端,则在邻近把手的左右前方设置有至少两个前斜面,后斜面与前斜面是相互对应,以防止在收纳部11中的把手由收纳部中央朝左方或右方偏向位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门开闭用把手装置,其把手在收合于收纳部的状态时,借助邻近把手左右后方的至少两个后斜面与邻近把手左右前方的至少两个前斜面相互对应,以防止收纳部中的把手朝左右偏向位移。特别是后斜面邻近把手的左右后方,而前斜面邻近把手的左右前方时,借助两者的相互对应,使得其不仅可防止左右的偏向位移,亦可防止前后的偏向位移。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4)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图。图4(A)为沿图3中的X-X线的剖面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说明示意图。图5(A)为习用不具备偏向防止部的门开闭用把手装置,于收合状态的立体图。图5(B)为习用把手装置于掀起状态的立体图。(5)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门开闭用把手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形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掀起状态时,由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掀起状态时,由下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收合状态时的平面图,图4(A)图为沿图3中的X-X线的剖面图,图4(B)为图3的部分说明示意图。以图示而言,F表示者为前方,B表示者为后方,L表示者为左方,R表示者为右方。而图3及图4(B)中所示的Y是是分割门开闭把手装置左右方向的中心线。而图3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将钥匙孔等细微部位加以省略,而部分部位表示成透视的状态。另外,图3及图4(B)图为了与其他构件明确区分,限制突部17A17B上加有影线(其非剖面示意)。而图4(A)为了避免图面的杂乱,就把手2而言,便将应该加在限制突部17A17B以外部位上的影线省略。本专利技术的门开闭用把手装置具备有上面侧形成有开口的收纳部11的箱体1、可相对箱体1进行起伏上下的动作且可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1的把手2、可操作把手2掀起的按压钮3、偏向防止部4以及锁头装置5。借助把手2的后端组装于箱体1的收纳部11,使得把手2前端可以相对于箱体1进行起伏上下的动作。而把手2在掀起的状态时,可以后端为支轴进行左右的旋动。偏向防止部4为防止收纳于收纳部11中的把手2在收纳部11中产生偏向位移,该偏向防止部4是由设置于箱体1收纳部11内部的引导部12以及设置于把手2上由所述引导部12所引导的被引导部21所构成。借助被引导部21被引导部12引导至预定位置,使得把手2可以配置于收纳部11的中央部位。在把手2收合于收纳部11的状态时,偏向防止部4则如下列所示的构造。不论是引导部12或是被引导部21的一端,均在邻近把手2的左右后方设置有至少两个后斜面,而引导部12与被引导部21的另一端,则在邻近把手2的左右前方设置有至少两个前斜面,后斜面与前斜面是相互对应,以防止收纳部11内的把手2由收纳部11中央朝左右任何一方产生偏向位移。现就各部位的详细构造叙述于后。在箱体1上设置有发条(图中未示),该发条在平常状态下是朝掀起的方向押压把手2。在把手2前端2C侧设置有卡合用凸块6,而在收纳部11的中则设置有通过按压按压钮3便会连动内缩的被卡合用突块30。若抵抗发条的作用力将掀起状态的把手2下压的话,该被卡合用突块30便会朝所述的凸块6下方内缩,使得凸块6通过后再朝收纳部11内突出。被卡合用突块30与凸块6的上部相接,故即使受到发条的推压,亦可阻止把手2的掀起动作,以维持把手2的收合状态。借助按压按压钮3使得被卡合用突块30内缩,凸块6与被卡合突块30的卡合便可以解除,再通过发条的推压使得把手2可以变为掀起的状态(如图1、2所示)。掀起后的把手2可以朝左右方向进行转动(R)(如图1所示)。箱体1的下方侧枢接有与把手2为一体构造的转动片7,在把手2进行上述的左右方向转动(R)时,该转动片7会与把手2一同转动P。此转动片7为可以阻止装设有此门开闭用把手装置的门板(图中未示出)开启的功能,借助所述把手2朝左右方向的转动(R)而改变转动片7的位置,使得门板可以进行开闭的动作。所述的锁头装置5是由装设于把手2上的锁头本体50以及装设于收纳部11的突片52所构成。锁头本体50具备有设置于把手上侧20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开闭用把手装置,其上方侧设置有具备有开口收合部(11)的箱体(1)、相对于箱体(1)可以起伏上下并可收容于收合部(11)的把手(2)以及可以操作把手(2)掀起的按钮(3),把手(2)借助从收合部(11)掀起的动作可相对于箱体(1)作起伏上下以及不同方向转动的动作,其特征在于: 收合有把手(2)的收合部(11)内设置有防止偏向位移的偏向防止部(4),该偏向防止部(4)是由设置于箱体(1)收合部(11)内部的引导部(12)以及设置于把手(2)上且由所述引导部(12)所引导的被引导部(21)所构成; 把手(2)的被引导部(21)借助引导部(12)引导至预定位置而使得把手(2)配置于收合部(11)内的中央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川喜市
申请(专利权)人:星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