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活性物质及其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1660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蝉花菌丝体、其活性物质、其菌丝体液态发酵物及其医药组合物,以及制备前述产品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蝉花菌丝体、其活性物质、其菌丝体液态发酵物并可制备为用于预防或延缓白内障的保健食品。

Cicada flower active subst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eventing, delaying or treating catarac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icada mycelium for preventing, delaying or treating cataract, an active substance thereof, a liquid fermentation product of the mycelium thereof and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thereof, an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id product. The cicada mycelium, its active substance, its mycelial liquid fermentation product can be prepared as a health food for preventing or delaying catar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蝉花活性物质及其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活性物质。尤其,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蝉花(Cordycepscicadae)液态发酵菌丝体活性物质、其医药组合物,用以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
技术介绍
人体眼睛内的水晶体是由水和蛋白纤维组成。蛋白纤维按照特定方式排列,使水晶体清晰及容许光线穿透。随着年龄的增加或面临危险因子,蛋白纤维退化并聚成一团,使水晶体发生硬化、混浊的情形,形成白内障。此时,光线无法或难以从角膜穿过水晶体聚焦投射在视网膜上,使得人体感觉视力模糊,甚至看不见物体。因此,白内障是指水晶体中的可溶性蛋白质逐渐变成不可溶性蛋白质而形成混浊,导致视力模糊、近视度数加深(老花眼减轻)、影像重迭、光圈光晕、对比视力降低等等的视力障碍现象。其发生原因包括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及老年性等,例如糖尿病、外伤、发炎、遗传等等。临床上最常见的白内障为老年性白内障。若以白内障在水晶体发生混浊的位置可区分为:核心型白内障、皮质型白内障、后囊型白内障以及混合型白内障。随着先进国家人口日趋老化以及人眼长时间、短距离注视手持式移动设备上的屏幕内容,人眼受到高强度光线的刺激或大自然辐射,使得更容易加速白内障的发生进程以及与提高白内障的发生率。白内障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初期症状包括视力不稳定、模糊、复视、畏光、夜间炫光、不易分辨物体明暗对比、色调改变、物体颜色昏暗或变形。白内障晚期症状则是视力障碍严重恶化、视觉呈现雾化、仅能辨别眼前的手指及仅剩的光觉视力,最终严重导致失明。目前尚未有药物或营养补充剂证实能有效防止白内障形成。白内障无法由眼外直接观察来诊断。诊断白内障时,眼科医师借助例如裂隙灯显微镜、眼压计、超音波仪、自动计算机验光机、彩色计算机角膜地图等仪器来确定水晶体混浊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现行预防白内障的方式包括服用维他命及抗氧化剂、配戴太阳眼镜以减少紫外线曝晒、均衡饮食及避免抽烟。但接受白内障手术为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术方式。目前在临床上白内障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移除混浊不透明的水晶体,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并植入非球面或多焦点人工水晶体。其中,在白内障切除手术中使用玻尿酸来保护角膜内皮层,然而目前并无文献明确指出玻尿酸对白内障具有预防、延缓或治疗效果。由于人工水晶体的费用并非全球所有地区民众可以负担,且仍有手术副作用及并发症的风险。因此,白内障仍然是目前人类最大的致盲原因。据此,开发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发生的医药组合物、药物或预防或延缓白内障发生的保健食品无疑具有广大的市场。本案申请人鉴于习知技术中的不足,经过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的精神,终构思出本案,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不足,以下为本案的简要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开发用以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医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制备蝉花(Cordycepscicadae)菌丝体、蝉花菌丝体液态发酵物、蝉花菌丝体液态发酵物的活性物质以及医药组合物,以动物实验证实前述蝉花菌丝体液态发酵物、蝉花菌丝体液态发酵物的活性物质以及医药组合物可有效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因此,前述蝉花菌丝体、蝉花菌丝体液态发酵物及蝉花菌丝体液态发酵物的活性物质也可制备为预防或延缓白内障的保健食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制备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医药组合物的方法,医药组合物包括来自蝉花的活性物质,所述方法包括:(a)将蝉花的菌丝体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来培养;(b)将步骤(a)的经培养的蝉花菌丝体接种于具有第一规模的第一培养基来培养;以及(c)将步骤(b)的经培养的蝉花菌丝体接种于具有第二规模的第二培养基来培养,以获得包含活性物质的发酵物,其中第二规模大于第一规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步骤(a)的培养是在15℃~35℃之间进行5天~14天,且平板培养基可为马铃薯糊精洋菜(PDA)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步骤(b)的培养是在15℃~35℃、pH2~pH8及10rpm~250rpm之间进行多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步骤(c)的培养是在15℃~35℃、0.5~1.0公斤/平方公分的槽压、pH2~8、第一搅拌速度或第二搅拌速度以及具有0.01~1.5VVM的通气速率的气体下进行3天~5天,第一搅拌速度为10rpm~250rpm,第二搅拌速度为0rpm(不搅拌),且气体选自由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群组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培养基中的每一者包括选自综合性碳氮源、动物来源蛋白、动物来源蛋白水解物、植物来源蛋白、植物来源蛋白水解物、酵母抽出物、麦芽抽出物、无机盐类、醣类及其组合所组成群组的其中之一,综合性碳氮源为谷类及/或豆类,无机盐类包括选自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及硫酸铁及其组合所组成群组的其中之一,且醣类包括选自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及蔗糖及其组合所组成群组的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更包括:(d)以选自由喷雾干燥、热风干燥、滚筒干燥及冷冻干燥所组成的群组其中之一的干燥技术干燥发酵物,以获得干燥物。当步骤(d)是由冷冻干燥来进行时,所述干燥物为冻干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更包括:(e)以水或醇类萃取所述干燥物,以对应地获得水萃取物或醇萃取物,其中醇类为1%~100%甲醇或1%~100%乙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医药组合物包括来自蝉花的活性物质以及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赋形剂、稀释剂或辅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医药组合物包括包含蝉花活性物质的蝉花菌丝体液态发酵物以及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赋形剂、稀释剂或辅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医药组合物包括包含蝉花活性物质的蝉花液态发酵物的冻干粉以及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赋形剂、稀释剂或辅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医药组合物包括包含蝉花活性物质的蝉花水萃物或蝉花醇萃物,以及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赋形剂、稀释剂或辅剂。本专利技术另公开一种将蝉花的活性物质制备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医药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活性物质是以前述制备方法获得。本专利技术另公开一种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蝉花的活性物质,其中活性物质是以前述制备方法获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水晶体仿裂隙灯扫描呈像的示意图。A:水溶对照组,B:水溶伤害组,C:蝉花水萃物,D:油溶对照组,E:油溶伤害组,及F:蝉花醇萃物。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水晶体方格图呈像的示意图。A:水溶对照组,B:水溶伤害组,C:蝉花水萃物,D:油溶对照组,E:油溶伤害组,及F:蝉花醇萃物。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水晶体点状图呈像示意图。A:水溶对照组,B:水溶伤害组,C:蝉花水萃物,D:油溶对照组,E:油溶伤害组,及F:蝉花醇萃物。图4为本专利技术蝉花水萃物的水晶体光线穿透率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蝉花醇萃物的水晶体光线穿透率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蝉花水萃物的水晶体流明度差值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蝉花醇萃物的水晶体流明度差值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案所提出的专利技术将可由以下的实施例说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得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据以完成,然而本案的实施并非可由下列实施例而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医药组合物的方法,所述医药组合物包括来自蝉花(Cordyceps cicadae)的活性物质,所述方法包括:(a)将所述蝉花的菌丝体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来培养;(b)将步骤(a)的经培养的蝉花菌丝体接种于具有第一规模的第一培养基来培养;以及(c)将步骤(b)的经培养的蝉花菌丝体接种于具有第二规模的第二培养基来培养,以获得包含所述活性物质的发酵物,其中所述第二规模大于所述第一规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白内障的医药组合物的方法,所述医药组合物包括来自蝉花(Cordycepscicadae)的活性物质,所述方法包括:(a)将所述蝉花的菌丝体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来培养;(b)将步骤(a)的经培养的蝉花菌丝体接种于具有第一规模的第一培养基来培养;以及(c)将步骤(b)的经培养的蝉花菌丝体接种于具有第二规模的第二培养基来培养,以获得包含所述活性物质的发酵物,其中所述第二规模大于所述第一规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的培养是在15℃~35℃之间进行5天~14天,且所述平板培养基为马铃薯糊精洋菜(PDA)培养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的培养是在15℃~35℃、pH2~pH8及10rpm~250rpm之间进行多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c)的培养是在15℃~35℃、0.5~1.0公斤/平方公分的槽压、pH2~8、第一搅拌速度及第二搅拌速度其中之一以及具有0.01~1.5VVM的通气速率的气体下进行3天~5天,所述第一搅拌速度为10rpm~250rpm,所述第二搅拌速度为0rpm,且所述气体选自由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群组其中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培养基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培正张菡馨陈劲初陈炎鍊叶淑幸李丽雅徐瑞霞盛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