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est devic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ormation and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gas plug. The system comprises a loop integral support frame, a pipeline lifting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 loop water supply system, a test pipeline system, a drainage system, a video camera system 35 and a data measurement and acquisition system. It can realize \stepless adjustment\ of inclination angl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carry out more kinds of simulation tests on the topographic structure of continuous high and low undulating pipelines, which greatly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est loop. By changing the diameter, length, inclination, topographic structure type and liquid flow velocity during the test,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test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so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as plug can be fully simulated and stud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模拟气塞形成和积气排出特性的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管道进气和排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拟气塞形成和积气排出特性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新建管道的充水排气是保证其后期能够安全投入运营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随地形起伏的管道,在充水试运投产的过程中,水头翻越高点后极易发生气塞现象,从而导致管内产生大量积气。利用排气阀可排除管道积气,以消减管道系统水击、保证管内通水流畅,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对气体在管道中的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实际工程中因气塞导致的爆管、停输事故仍常有发生。由于气体在随地形起伏的管道中的运动特性非常复杂,国内外学者对含气塞管道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进展缓慢,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管道、水泵及输配水管路中气塞的防治,绝大多数研究是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对气塞形成及演变机理的系统研究,也没有专门的、可用来模拟实际长距离复杂多变起伏地形的多相流试验环道用于研究气塞发生、积气形成及气体排出过程中的气液两相流动规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模拟实际复杂起伏多变地形的试验环道系统,来克服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模拟气塞形成和积气排出特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装置包括:环路整体支撑架、管路升降自动控制系统、环路供水系统、测试管路系统、排水系统、摄像系统(35)和数据测量与采集系统;其中:环路整体支撑架是由三套完全相同的安装框架依次相互连接而构成;每套安装框架由位于上部的背板框(1)和位于下部的机台架(2)构成;背板框(1)的正面上下部分别安装有一根水平双轴心轨道(3);机台架(2)的底部设有下层底板(5),下端四角处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4);管路升降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控制组件(6)、升降支架调节组件(7)、水平支柱调节组件和变高杠(19);每套安装框架上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模拟气塞形成和积气排出特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装置包括:环路整体支撑架、管路升降自动控制系统、环路供水系统、测试管路系统、排水系统、摄像系统(35)和数据测量与采集系统;其中:环路整体支撑架是由三套完全相同的安装框架依次相互连接而构成;每套安装框架由位于上部的背板框(1)和位于下部的机台架(2)构成;背板框(1)的正面上下部分别安装有一根水平双轴心轨道(3);机台架(2)的底部设有下层底板(5),下端四角处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4);管路升降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控制组件(6)、升降支架调节组件(7)、水平支柱调节组件和变高杠(19);每套安装框架上背板框(1)的正面均安装一个垂直设置的电机控制组件(6),所述的电机控制组件(6)包括竖直双轴心轨道(8)、滚珠丝杠(9)、滚珠丝杆支座(10)、轨道与支座连接块(11)、第一水平双轴心滑块(12)、高位滑块垫块(13)、L型变高电机座(14)和减速电机(15;其中两个滚珠丝杆支座(10)分别通过一个轨道与支座连接块(11)与竖直双轴心轨道(8)的正面上下端连接;L型变高电机座(14)设置在位于下部的滚珠丝杆支座(10)下方;滚珠丝杠(9)的顶端和下部分别安装在两个滚珠丝杆支座(10)中,下端穿过L型变高电机座(14)的水平板后与减速电机(15)的输出轴连接;竖直双轴心轨道(8)的背面中上部通过一块高位滑块垫块(13)安装一个第一水平双轴心滑块(12);竖直双轴心轨道(8)的背面下部通过L型变高电机座(14)的竖直板背面和另一个第一水平双轴心滑块(12)相连;两个第一水平双轴心滑块(12)的背面分别安装在两根水平双轴心轨道(3)上;每个升降支架调节组件(7)分别安装在一个位于下部的滚珠丝杠支座(10)的正上方,包括竖直双轴心滑块(16)、L型升降支架(17)和滚珠丝母(18);其中,竖直双轴心滑块(16)的背面安装在竖直双轴心轨道(8)的正面,前端面固定在L型升降支架(17)的竖直板背面;滚珠丝母(18)从L型升降支架(17)的水平板中穿过并固定;滚珠丝杠(9)从滚珠丝母(18)中穿过;每套安装框架上背板框(1)的正面底部均安装有两根变高杠(19),每根变高杠(19)的外端以可移动的方式套在位于下部的水平双轴心轨道(3)上,内端同时铰接在L型升降支架(17)的水平板前端;每个水平支柱调节组件包括下排支柱(20)、第二水平双轴心滑块(21)和半量角器(22);其中第二水平双轴心滑块(21)安装在位于两个相邻背板框(1)之间的下部水平双轴心轨道(3)上,前端面和下排支柱(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媛媛,崔艳雨,崔静,杨广峰,丁清苗,张攀,马向川,何志豪,武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航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