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磨液压缸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451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耐磨液压缸套,包括液压缸套主体,所述液压缸套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的顶端四周设置有冒檐,所述液压缸套主体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内壁纹,所述液压缸套主体的中间顶端设置有第一凹环,所述第一凹环的顶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凹环,所述冒檐内部顶端设置有固定座;第一凹槽的设置减少了缸套安装工具对缸套顶端造成的磨损,可将安装工具放入第一凹槽中,通过凹槽的卡合固定,简化了安装步骤,同时对缸套顶端进行保护,减少了缸套顶端入口的磨损,增加了缸套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缸套表面的损坏,增加了使用寿命,不仅降低了工作难度,同时减少了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耐磨液压缸套
本技术属于缸套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耐磨液压缸套。
技术介绍
缸套分为干缸套和湿缸套两大类,背面不接触冷却水的气缸套叫干缸套,背面和冷却水接触的气缸套是湿缸套,干缸套厚度较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湿缸套直接接触冷却水,所以有利于发动机的冷却,有利于发动机的小型轻量化。现有的液压缸套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让我们在安装使用缸套时,缸套安装工具会对缸套顶端造成一定的磨损,经常使用缸套安装工具会将顶端入口磨损销薄,会降低缸套的使用寿命,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有的液压缸套在使用时存在着安装后的缸套容易撞击,由于缸套安装后缝隙较小,所以与底座的碰撞较大,没有缓冲性能,这就使得底座在吸收碰撞时缸套会吸收等同的作用力,不仅会对缸套表面造成损坏,同时降低了使用寿命,且缸套安装拆卸较为麻烦费时费力,这不仅耽搁了工作进展,同时浪费了时间,现有的液压缸套在使用时磨损较大,由于缸套的厚度很薄,而使用时作业冲击力较大,所以缸套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碰撞摩擦较大不能使用,这不仅降低了缸套的使用寿命,同时这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耐磨液压缸套。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耐磨液压缸套,包括液压缸套主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套主体(6)的顶端设置有入口(7),所述入口(7)的顶端四周设置有冒檐(2),所述液压缸套主体(6)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内壁纹(1),所述液压缸套主体(6)的中间顶端设置有第一凹环(3),且冒檐(2)和第一凹环(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凹环(3)的顶端设置有凸环(4),所述凸环(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凹环(5),所述冒檐(2)内部顶端设置有固定座(8),且固定座(8)和冒檐(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座(8)的底端设置有弹簧(9),且弹簧(9)和固定座(8)通过螺杆内外螺纹旋转固定连接,所述弹簧(9)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块(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耐磨液压缸套,包括液压缸套主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套主体(6)的顶端设置有入口(7),所述入口(7)的顶端四周设置有冒檐(2),所述液压缸套主体(6)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内壁纹(1),所述液压缸套主体(6)的中间顶端设置有第一凹环(3),且冒檐(2)和第一凹环(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凹环(3)的顶端设置有凸环(4),所述凸环(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凹环(5),所述冒檐(2)内部顶端设置有固定座(8),且固定座(8)和冒檐(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座(8)的底端设置有弹簧(9),且弹簧(9)和固定座(8)通过螺杆内外螺纹旋转固定连接,所述弹簧(9)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入口(7)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2),且第二凹槽(12)和入口(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液压缸套主体(6)的外部设置有保护筒(13),所述保护筒(13)的顶端相对于第一凹环(3)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轨(14),所述保护筒(13)的底端相对于第二凹环(5)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轨(15),所述第二凹轨(1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环(16),且液压缸套主体(6)和保护筒(13)通过固定环(1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鑫建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