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润滑油路的惰轮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44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润滑油路的惰轮轴,位于变速叉车内部的惰轮系统;该惰轮轴内设有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接油槽、油孔一、油孔二和若干个润滑油孔一;接油槽设置在惰轮轴头部的顶端;油孔一垂直设置,油孔一的顶端与接油槽的底部连通;油孔二与惰轮轴的轴孔同轴设置,油孔一的底端与油孔二的顶部连通;若干个润滑油孔一的顶端分别与油孔二连通;若干个润滑油孔一的底端与惰轮轴外部的滚针轴承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无需改变惰轮轴原有的安装方式和结构,能够满足滚针轴承和惰轮的润滑需求,提高了整个产品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润滑油路的惰轮轴
本技术属于液力变速箱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润滑油路的惰轮轴。
技术介绍
现有的惰轮轴上依次套设有滚针轴承和惰轮,惰轮轴上在滚针轴承和惰轮的轴向的两端均依次套设安装有端面轴承和挡圈;惰轮内孔与惰轮轴之间的滚针轴承的润滑油液主要来源于润滑油孔二喷出的油液,经旋转的油泵齿轮和轴等将油液甩开,淋至工作齿轮、轴承及惰轮轴上,多余的油液将回到变速箱底部的油液中。由于惰轮轴上套设的滚针轴承被惰轮轴、惰轮和端面轴承等完全包围,极少的油液可以进入到滚针轴承上,导致滚针轴承得不到有效润滑而经常损坏,如不及时更换,随着滚针轴承的损坏、散落,会导致整个变速箱内其它零部件的损坏,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润滑油路的惰轮轴。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润滑油路的惰轮轴,惰轮轴内设有润滑油路,润滑油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接油槽、油孔一、油孔二和若干个润滑油孔一;油孔一长20mm,直径为8mm;油孔二长78mm,直径为13mm;润滑油孔一长16mm,直径为16mm;接油槽设置在惰轮轴头部的顶端;油孔一垂直设置,油孔一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润滑油路的惰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轴(1)内设有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接油槽(11)、油孔一(12)、油孔二(13)和若干个润滑油孔一(14);所述接油槽(11)设置在所述惰轮轴(1)头部的顶端;所述油孔一(12)垂直设置,所述油孔一(12)的顶端与所述接油槽(11)的底部连通;所述油孔二(13)与所述惰轮轴(1)的轴孔(15)同轴设置,所述油孔一(12)的底端与所述油孔二(13)的顶部连通;若干个所述润滑油孔一(14)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油孔二(13)连通;若干个所述润滑油孔一(14)的底端与所述惰轮轴(1)的外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润滑油路的惰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轴(1)内设有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接油槽(11)、油孔一(12)、油孔二(13)和若干个润滑油孔一(14);所述接油槽(11)设置在所述惰轮轴(1)头部的顶端;所述油孔一(12)垂直设置,所述油孔一(12)的顶端与所述接油槽(11)的底部连通;所述油孔二(13)与所述惰轮轴(1)的轴孔(15)同轴设置,所述油孔一(12)的底端与所述油孔二(13)的顶部连通;若干个所述润滑油孔一(14)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油孔二(13)连通;若干个所述润滑油孔一(14)的底端与所述惰轮轴(1)的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润滑油路的惰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静刘海林袁正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