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43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毂。内毂包括:C1内毂、C2内毂和焊接组件;所述C1内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C2内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焊接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所述C1内毂和C2内毂固定连接,以降低内毂的轴向尺寸。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毂其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毂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毂。
技术介绍
工程车辆和自动变速器应用越来有广泛,工程车辆一般要求载重量较大,或者是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而自动变速器操作频繁。对作为自动变速器部件的离合器和制动器要求也较高。离合器和制动器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内毂的作用。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内毂加工难度较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内毂,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毂其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毂,包括:C1内毂、C2内毂和焊接组件;所述C1内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C2内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焊接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所述C1内毂和C2内毂固定连接,以降低内毂的轴向尺寸。进一步地,所述C1内毂的外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C1内毂外侧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与止动钢片卡接。进一步地,所述C1内毂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油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过油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多个第一限位板;所述所述第一限位板沿所述C1内毂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卡接止动钢片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呈L型。进一步地,所述C2内毂的靠近所述C1内毂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C2内毂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与摩擦片卡接。进一步地,所述C2内毂上还设置有花键,所述花键与所述C2内毂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C1内毂上设置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和所述第二环槽用于安装O型圈。进一步地,所述花键的靠近所述C2内毂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环槽。进一步地,所述C2内毂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油孔,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油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毂包括:C1内毂、C2内毂和焊接组件;所述C1内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C2内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焊接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所述C1内毂和C2内毂固定连接,以降低内毂的轴向尺寸。采用上述的方案,C1内毂和C2内毂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内毂具体加工时,C2内毂通过第二连接部压装在C1内毂中,以实现C1内毂和C2内毂的压装,在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一端的焊接组件,焊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C1内毂和C2内毂连接,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将C1内毂和C2内毂连接,这样C1内毂和C2内毂可以单独加工,再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为一体件,从而可降低内毂加工的难度和成本,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毂其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毂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毂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毂的俯视图。图标:100-C1内毂;200-C2内毂;300-焊接组件;110-第一卡接部;120-第一过油孔;130-第一环槽;140-第二环槽;210-第二卡接部;220-第二过油孔;230-花键;231-第三环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毂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毂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毂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毂,包括:C1内毂100、C2内毂200和焊接组件300;所述C1内毂1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C2内毂2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焊接组件300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所述C1内毂100和C2内毂200固定连接,以降低内毂的轴向尺寸。其中,C1内毂100呈阶梯状,在C1内毂100的内径较小的一端设置有凸台,其中,凸台可以为多个,多个凸台沿C1内毂100的内径较小的一端均匀分布,形成第一连接部,且凸台与C1内毂100一体成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毂包括:C1内毂100、C2内毂200和焊接组件300;所述C1内毂1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C2内毂2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焊接组件300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所述C1内毂100和C2内毂200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的方案,C1内毂100和C2内毂20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内毂具体加工时,C2内毂200通过第二连接部压装在C1内毂100中,以实现C1内毂100和C2内毂200的压装,在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一端的焊接组件300,焊接组件300的两端分别与C1内毂100和C2内毂200连接,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将C1内毂100和C2内毂200连接,这样C1内毂100和C2内毂200可以单独加工,再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为一体件,从而可降低内毂加工的难度和成本,同时降低了内毂的周向尺寸,从而降低了离合器或制动器的轴向的尺寸,且提高了径向空间的使用率,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毂其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C1内毂100的外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部110;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110沿所述C1内毂100外侧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卡接部110用于与止动钢片卡接。进一步地,所述C1内毂100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油孔120,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110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过油孔120。本实施例中,在C1内毂100的外侧设置了多个第一卡接部110和第一过油孔120,多个第一卡接部110和多个第一过油孔120均匀分布在C1内毂100内毂的外侧,并且,第一卡接部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毂,其特征在于,包括:C1内毂、C2内毂和焊接组件;所述C1内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C2内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焊接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用于将所述C1内毂和C2内毂固定连接,以降低内毂的轴向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毂,其特征在于,包括:C1内毂、C2内毂和焊接组件;所述C1内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C2内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焊接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用于将所述C1内毂和C2内毂固定连接,以降低内毂的轴向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毂,其特征在于,所述C1内毂的外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C1内毂外侧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与止动钢片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毂,其特征在于,所述C1内毂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油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过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多个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沿所述C1内毂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孟万全喜崔维隆刘肖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盛瑞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