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272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中间管(5)、外层管(6)和内层管(7),所述内层管(7)主体部(71)衔接在中间管(5)内,所述外层管(6)套设在中间管(5)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的提高介质换热效率,并防止各流体间相互交叉污染,适用于对于卫生级别要求高的生物、制药、食品等卫生行业或适合使用的其他行业。

A Hygienic Inside and Outer Layer Replacement Heat Exchang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ygienic level replacement heat exchanger with inner and outer layers, which comprises a body with an intermediate tube (5), an outer tube (6) and an inner tube (7). The main part (71) of the inner tube (7) is connected within the intermediate tube (5), and the outer tube (6) is sleeved outside the intermediate tube (5).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medium and prevent cross-contamination among the fluids, and is suitable for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food and other health industries with high hygienic level or other industries suitable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涉及一种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生物制药领域因为清洁需要低温注射水、某些药物混合配料时也需要低温的注射水来保持生物活性、某些使用需要高温纯化水或注射水对系统进行消毒、灭菌等均需要将注射水予以在线冷却或加热(纯化水),并要保证实现热交换的设备本身具备卫生级的要求,不得对须实现热交换介质形成污染。现有的使用的类似热交换器主要采用管板式热交换器,通过高温蒸汽或冷媒对内有介质的外管壁进行传导,以达到热交换的目的。但现有类似热交换器仅以体外干预,就需要控制介质管的直径,来减少水层厚度,在同样工况的情况下介质管的数量就需要增加或加长介质管道,造成体积庞大、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具有体积小、换热效果高等特点。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中间管、外层管和内层管,所述内层管主体部衔接在中间管内,所述外层管套设在中间管外。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中间管与外层管、内层管不相通,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通过开口相互连通。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两端分别设有开口。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媒介入口和媒介出口,所述媒介入口上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的开口与所述媒介入口和媒介出口相连通。所述分流板为圆形帽状结构,其包括板中间为镂空状的分流槽。所述媒介入口和媒介出口根据冷却加热工况不同进行位置调整。所述本体包括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中间管两端开口分别与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相连。所述中间管与外层管及内层管衔接处采用自溶式焊接。所述中间管内表面和内层管外表面均进行抛光处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相比其他单一介质外表层热交换形式,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中间管内外设置内层管和外层管,使中间管内的介质实现内外热交换,换热效果更佳,无需增加或加长介质管道来提高热交换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分流挡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介质冷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的一种实施例,其包括本体(图未示),本体上方设有媒介入口3和媒介出口4,本体两侧设有介质入口1和介质出口2,所述介质入口1位于媒介入口3一侧,所述介质出口2位于媒介出口4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中间管5、外层管6和内层管7,外层管6和内层管7两端均设有垂直其本体的开口端,二者开口位于中间管5上方,且二者通过开口相连通。媒介入口3与媒介出口4设置在外层管6和内层管7的两端开口上方。中间管5、外层管6和内层管7均为不锈钢316L材质,符合卫生级无毒性、无析出、无溶出、耐高温等要求。中间管5位于外层管6与内层管7之间,且内层管7主体部71嵌设在中间管5内部,用于加热中间管5内的介质。内层管7进出口管弯处设计成“R”型角,使介质流畅,不易形成死角滞留区。外层管6套设在中间管5外表面,用于对中间管5外表面加热。媒介入口装有分流板8,分流板8为圆形帽状结构,其包括四条相互垂直设置的长方形的镂空分流槽81,确保媒介均匀流入外层管6和内层管7内。进一步地,内层管5为介质流通腔,外层管6和内层管7为媒介流通腔。中间管5与外层管6、内层管7均不相通,其两端开口与介质入口1和介质出口2相连。中间管5与内层管7衔接部72焊接采用自溶式焊接,确保内焊接处平滑。中间管5与外层管6衔接处焊接采用自溶式焊接,确保对中间管5内表面不形成破坏。进一步地,内层管7外表面及中间管5内表面均采用抛光处理,有效改善金属表面粗燥度,并经过钝化、电化学抛光处理增强金属表面抗腐蚀性。工作时,介质从介质入口1经中间管5流出介质出口2,媒介经媒介入口3通过分流板8均匀地进入外层管6和内层管7中,并通过媒介出口4流出。外层管6和内层管7的媒介对中间管5内的介质同时从内外进行充分热交换。如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当需要对介质进行冷却时,优选的,冷媒入口10设置在介质出口2一侧,冷媒出口9设置在介质入口1一侧。当冷媒对介质进行冷却时,冷媒与被冷却介质逆向涌流,冷却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中间管内外设置外层管和内层管,实现对中间管里外同时加热,加热效果更为明显,中间管与外层管、内层管互不相通,介质进入中间管与外层管、内层管内的媒介不会交叉,造成污染。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有中间管(5)、外层管(6)和内层管(7),所述内层管(7)主体部(71)衔接在中间管(5)内部,所述外层管(6)套设在中间管(5)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有中间管(5)、外层管(6)和内层管(7),所述内层管(7)主体部(71)衔接在中间管(5)内部,所述外层管(6)套设在中间管(5)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5)与外层管(6)、内层管(7)不相通,所述外层管(6)和内层管(7)通过开口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6)和内层管(7)两端分别设有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媒介入口(3)和媒介出口(4),所述媒介入口(3)上设置有分流板(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卫生级内外层置换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6)和内层管(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文
申请(专利权)人:纳盛洁净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