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泰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及其在合成3-氯吡嗪-2甲胺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904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及其在合成3‑氯吡嗪‑2甲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氰基还原酶是以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为出发序列,将第120位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并将第15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得到的突变体;在pH6~8的磷酸钾缓冲液中,分别添加葡萄糖、辅酶NADP、2‑氯‑3‑氰基吡嗪、葡萄糖脱氢酶以及改进的氰基还原酶组成反应混合液,在30~40℃下进行还原反应24h,生成3‑氯吡嗪‑2甲胺,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有机溶剂用量小,反应体系更绿色环保,转化率高,大大提高了3‑氯吡嗪‑2甲胺的制备效率,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及其在合成3-氯吡嗪-2甲胺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及其在合成3-氯吡嗪-2甲胺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3-氯吡嗪-2甲胺是阿卡拉布替尼(Acalabrutinib)的关键中间体,阿卡拉布替尼是由Acerta公司研发的第二代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能促进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患者体内的持久的高应答率。2017年,该药物获FD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套细胞淋巴瘤。目前,利用化学方法合成3-氯吡嗪-2甲胺的报道较多,主要以2-氯-3-氰基吡嗪为原料,经还原而制得3-氯吡嗪-2甲胺,此类方法有机溶剂使用量大,操作环节较多,制备周期较长,产率较低,且存在重金属污染,生产成本较高等缺陷。与化学方法相比,生物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立体选择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利用分子改造技术对生物催化剂进行改进优化,提高催化效率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工艺需求。因此,生物催化在药物合成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氰基还原酶是以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为出发序列,将第120位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并将第15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得到的突变体,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氰基还原酶是以SEQIDNo.2所示氨基酸序列为出发序列,将第120位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并将第15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得到的突变体,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4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氰基还原酶,还包括,以SEQIDNo.2所示氨基酸序列为出发序列,将第59位酪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120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15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211位的谷氨酸突变为精氨酸,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6所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氰基还原酶,还包括,以SEQIDNo.2所示氨基酸序列为出发序列,将第59位酪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75位的甘氨酸突变为脯氨酸,第120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137位的苏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15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169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第211位的谷氨酸突变为精氨酸,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8所示。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改进的氰基还原酶在催化2-氯-3-氰基吡嗪发生还原反应生成3-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星韦平和张鑫何清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