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8651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以及其制备方法。间歇式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铝和钴的金属溶液与沉淀剂溶液以体积比为1:0.8‑1.5的比例混合后在30‑60℃条件下进行多次结晶反应,得到所需粒度的晶粒;而后进行分离得到上层清液和最终料浆;而后对所述最终料浆进行分阶段烧结得到所述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该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易于控制,反应过程无污染,易于工业化生产。而制备得到的四氧化三钴铝元素分布均匀、表面形貌规则、球形度好、振实密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以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LiCoO2一直居于主体地位,这是由于LiCoO2非常适合锂离子的嵌脱,具有电压高、放电平稳、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能够适应大电流充放电。小颗粒四氧化三钴主要用来制备高倍率钴酸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小颗粒四氧化三钴具有振实密度低、球形度差、掺杂元素分布不均匀的缺陷,这就会造成了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差与稳定性弱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间歇式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该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易于控制,反应过程无污染,易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该产品铝元素分布均匀、表面形貌规则、球形度好、振实密度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间歇式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铝和钴的金属溶液与沉淀剂溶液以体积比为1:0.8-1.5的比例混合后在30-60℃条件下进行多次结晶反应,得到所需粒度的晶粒;而后进行分离得到上层清液和最终料浆;而后对所述最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歇式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铝和钴的金属溶液与沉淀剂溶液以体积比为1:0.8‑1.5的比例混合后在30‑60℃条件下进行多次结晶反应,得到所需粒度的晶粒;而后进行分离得到上层清液和最终料浆;而后对所述最终料浆进行分阶段烧结得到所述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式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铝和钴的金属溶液与沉淀剂溶液以体积比为1:0.8-1.5的比例混合后在30-60℃条件下进行多次结晶反应,得到所需粒度的晶粒;而后进行分离得到上层清液和最终料浆;而后对所述最终料浆进行分阶段烧结得到所述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式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次结晶反应是将所述金属溶液和所述沉淀剂溶液混合并进行首次结晶反应,而后得到的第一料浆,再将所述第一料浆与所述金属溶液和所述沉淀剂溶液混合进行多次循环结晶反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式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浆中晶核的粒度为2.0-3.0微米,而每次循环结晶反应是得到的料浆的晶核的粒度以0.1-0.3微米/次进行增长直至料浆的晶核的粒度长至所需粒度的晶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式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次结晶反应是将所述金属溶液和所述沉淀剂溶液采用并流的方式混合后在搅拌速度为200-600rpm,温度为30-60℃条件下反应得到颗粒粒度为2.0-3.0微米的反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式掺铝小颗粒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升徐祥喻鹏訚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