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文化专利>正文

旋转扑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539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扑翼飞行器,包括龙骨、发动机、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两L型转杆、翼片、固定装置、油门拨杆、离合控制装置、方向控制装置等。采用扑翼原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飞行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且安全可靠,重量轻、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扑翼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扑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个人飞行器因其特殊的使用场景,对重量尺寸等都有特别的要求。不能太重,不然携带不方便;不能太大,要能够把机器搬到家里甚至车上。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种个人飞行器面市了,有固定翼的,比如蟋蟀飞机;有直升机,比如蚊子直升机,有螺旋桨喷气飞机,马丁背包式飞行器,甚至还有喷气火箭背包等。上述飞行器重量至少超过75kg,且结构复杂,携带和搬运都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飞行器重量大,结构复杂的不足,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旋转扑翼飞行器,其包括:龙骨,包括第一横杆和纵杆,所述纵杆的下端与第一横杆的中心固定连接;发动机,其固定在所述龙骨上,且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横杆与纵杆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一通孔中穿过并延伸至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龙骨所在平面垂直,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末端同轴控制有依次排列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其均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均有一端与所述横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两L型转杆,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一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一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另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二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二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向转动时仍在同一水平面上。翼片,其一条边转动连接于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上,所述翼片的长度大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圆心间距,以使另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可以阻止所述翼片的尾部上行;固定装置,其包括箱体和安全带,所述箱体一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二通孔中穿出,所述安全带连接在所述箱体与开设有第二通孔相对的另一面,以固定飞行员。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三主动轮,其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轮背离第一主动轮的一侧,且所述第三主动轮受所述发动机控制。第三从动轮,其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三从动轮转轴一端以垂直于龙骨所在平面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纵杆上部,第三从动轮与第三主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驱动一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转动过程中不与两L型转杆接触。优选的是,还包括速度控制装置,所述速度控制装置包括:油门控制器,包括油门拨杆、E型槽和第一线缆;油门拨杆底端穿过E型槽,通过一个万向节固定于E型槽的竖直槽端点底部,第一线缆一端连接在油门拨杆的位于E型槽内段的中间部位,第一线缆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节气门连接,油门拨杆通过万向节在E型槽的竖直槽内前后推动,以拉伸第一线缆控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大小;第一离合器,其输入轴与发动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一离合器的输出轴依次与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同轴连接;第一离合控制器,包括第一刹车把和第一离合线,所述第一刹车把与第一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离合器连接,握紧和放松第一刹车把来控制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连接。优选的是,还包括方向控制装置,其包括: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纵杆垂直固定连接且位于纵杆的同一轴线上,所述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其中一根连接在所述螺旋桨旋转形成的圆周上部,另一根连接在所述螺旋桨旋转形成的圆周的下部,且所述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均不与两L型转杆接触;第二横杆,其中点与所述纵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一横杆平行,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各设有一圆环;方向板,其竖直设置于两根方向板固定杆间,且所述方向板的一条竖直边靠近所述螺旋桨,所述方向板的另一条竖直边远离所述螺旋桨,所述方向板绕其靠近所述螺旋桨的竖直边转动且与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分别转动连接;第二线缆、第三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的一端均与所述方向板远离所述螺旋桨的竖直边上端固接,第二线缆的另一端从第二横杆一端的导向环穿过后延伸到所述箱体的一侧,第三线缆的另一端从第二横杆的另外一端的导向环穿过后延伸到所述箱体的另一侧,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的长度相等。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离合器,其与第三从动轮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输出轴与螺旋桨旋转轴同轴连接;第二离合控制器,其包括第二刹车把和第二离合线,所述第二刹车把与第二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握把为刹车把的控制形式与第二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控制连接,握紧和放松第二控制握把来控制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三从动轮输出轴的连接。优选的是,还包括两根等长支杆,两支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末端垂直固接,两支杆与发动机处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同一侧且两支杆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所述油门控制器位于其中一个支杆的末端;所述第一离合控制器与油门控制装置位于同一支杆上且位于所述其中一个支杆的中部,所述第一离合控制器通过刹车把的固定圆环套接在所述其中一个支杆上;在另一支杆的末端铰接有一根握杆,铰接点位于所述握杆的中部,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握杆上,且第二线缆与握杆的连接点和第三线缆与握杆的连接点以所述握把与支杆的铰接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离合控制器位于所述另一支杆中部,所述第二离合控制器通过刹车把的固定圆环套接在所述另一控制支架上。优选的是,所述龙骨的杆体和所述支杆的杆体均为空心杆。优选的是,所述龙骨和翼片的材质为碳纤维材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离合线、第二离合线、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的外部均套有套管。优选的是,所述E型槽的横槽内侧靠近竖直槽的一端侧壁设有一个弹性止挡块阻止所述油门拨杆滑出横槽。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众面广。2、本专利技术采用碳纤维杆为主要杆体材料,重量轻,易携带。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及反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反面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飞行器翼片下行运转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飞行器翼片上行运转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扑翼飞行器,其包括:龙骨,包括第一横杆5和纵杆1,所述纵杆1的下端与第一横杆5的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转扑翼飞行器,其包括:龙骨,包括第一横杆和纵杆,所述纵杆的下端与第一横杆的中心固定连接;发动机,其固定在所述龙骨上,且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横杆与纵杆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一通孔中穿过并延伸至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龙骨所在平面垂直,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末端同轴控制有依次排列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其均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均有一端与所述横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两L型转杆,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一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一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另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二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二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向转动时仍在同一水平面上。翼片,其一条边转动连接于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上,所述翼片的长度大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圆心间距,以使另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可以阻止所述翼片的尾部上行;固定装置,其包括箱体和安全带,所述箱体一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二通孔中穿出,所述安全带连接在所述箱体与开设有第二通孔相对的另一面,以固定飞行员。...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扑翼飞行器,其包括:龙骨,包括第一横杆和纵杆,所述纵杆的下端与第一横杆的中心固定连接;发动机,其固定在所述龙骨上,且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横杆与纵杆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一通孔中穿过并延伸至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龙骨所在平面垂直,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末端同轴控制有依次排列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其均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均有一端与所述横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两L型转杆,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一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一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另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二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二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向转动时仍在同一水平面上。翼片,其一条边转动连接于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上,所述翼片的长度大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圆心间距,以使另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可以阻止所述翼片的尾部上行;固定装置,其包括箱体和安全带,所述箱体一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二通孔中穿出,所述安全带连接在所述箱体与开设有第二通孔相对的另一面,以固定飞行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主动轮,其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轮背离第一主动轮的一侧,且所述第三主动轮受所述发动机控制。第三从动轮,其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三从动轮转轴一端以垂直于龙骨所在平面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纵杆上部,第三从动轮与第三主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驱动一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转动过程中不与两L型转杆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速度控制装置,所述速度控制装置包括:油门控制器,包括油门拨杆、E型槽和第一线缆;油门拨杆底端穿过E型槽,通过一个万向节固定于E型槽的竖直槽端点底部,第一线缆一端连接在油门拨杆的位于E型槽内段的中间部位,第一线缆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节气门连接,油门拨杆通过万向节在E型槽的竖直槽内前后推动,以拉伸第一线缆控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大小;第一离合器,其输入轴与发动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一离合器的输出轴依次与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同轴连接;第一离合控制器,包括第一刹车把和第一离合线,所述第一刹车把与第一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离合器连接,握紧和放松第一刹车把来控制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化
申请(专利权)人:邱文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