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拉杆和注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39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拉杆,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第二滑动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模具,包括上述反拉杆,还包括顺序配合的流道板、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第一滑动件与流道板固定连接,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方向平行与所述注射模具开模方向,第一限位凸起位于上模板远离流道板一侧,上模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注射模具开模状态下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凸起相抵靠;注射模具在开模后,流道板与上模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便于清理流道板与上模板之间的废料,上模板和中模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以将成型产品取出。

A Back-pull Rod and Injection Mo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pull ro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lider and a second slider. The first slider is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lider, and the second slider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limit protrus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uld, which includes the above-mentioned anti-pull rod, and also includes a sequentially matched runner plate, an upper template, a middle template and a lower template. The first slider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runner plate. The relative sliding direction of the first sliding part and the second sliding part is parallel to the opening direction of the injection mould. The first limit bump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upper template far from the runner plate, and the second limit bump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template. The first limit bump and the second limit bump in the opening state of the injection mould coincide with each other. After the injection mould is opened, there is a certain distance between the runner plate and the upper template. It is convenient to clean up the waste between the runner plate and the upper template, and there is a certain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template and the middle template, so as to take out the formed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拉杆和注射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反拉杆和注射模具。
技术介绍
由于注射类模具在正常生产时除了脱模还需要清理流道板和上模板之间的废料,而现有的模具开模过程中流道板和上模板需要通过其他手段将流道板和上模板分开,才能清理流道板和上模板之间的废料,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反拉杆和注射模具。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反拉杆,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第二滑动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优选地,第一滑动件呈杆状结构,第二滑动件呈筒状结构,第一滑动件滑动安装在第二滑动件中,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二滑动件远离第一滑动件的端部。优选地,第一滑动件呈杆状结构,第二滑动件呈杆状结构,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平行设置,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二滑动件远离第一滑动件的端部。优选地,第一滑动件为滑块,第二滑动件为杆状结构,第二滑动件端部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射模具,包括上述反拉杆,还包括流道板、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流道板、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顺序配合,第一滑动件与流道板固定连接,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方向平行与所述注射模具开模方向,第一限位凸起位于上模板远离流道板一侧且第一限位凸起与上模板预设距离,上模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注射模具开模状态下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凸起相抵靠。优选地,上模板和中模板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内壁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凸起,第二滑动件位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中。优选地,下模板上设有第三容纳槽,第二滑动件延伸进入第三容纳槽中。优选地,所述反拉杆设有多个,多个反拉杆沿所述注射模具周向均匀设置。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注射模具在开模过程中,流道板移动与上模板脱离,流道板带动第一滑动件移动,第一滑动件移动一段距离后,第一滑动件带动第二滑动件移动,第二滑动件移动一段距离后其上的第一限位凸起与上模板上的第二限位凸起相抵靠,从而第二滑动件带动上模板移动与中模板脱离,最终流道板与上模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便于对流道板和上模板之间的废料进行清理,上模板和中模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将成型后的产品取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反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射模具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射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反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射模具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射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反拉杆,包括第一滑动件1和第二滑动件2,第一滑动件1与第二滑动件2滑动连接,第二滑动件2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1。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1呈杆状结构,第二滑动件2呈筒状结构,第一滑动件1滑动安装在第二滑动件2中并延伸至所述筒状结构外部,第一限位凸起21位于第二滑动件2远离第一滑动件1的端部外周壁上。在另外一种设计方式上,第一滑动件1呈杆状结构,第二滑动件2呈杆状结构,第一滑动件1和第二滑动件2滑动连接并且平行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1位于第二滑动件2远离第一滑动件1的端部。还有一种设计方式,第一滑动件1为滑块,第二滑动件2为杆状结构,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滑动件2上,第二滑动件2端部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1。参照图2-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射模具,包括上述反拉杆,还包括流道板3、上模板4、中模板5和下模板6;流道板3、上模板4、中模板5和下模板6顺序配合,第一滑动件1与流道板3固定连接,第一滑动件1和第二滑动件2相对滑动方向平行与所述注射模具开模方向,第一限位凸起21位于上模板4远离流道板3一侧且第一限位凸起21与上模板4预设距离,上模板4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41,所述注射模具开模状态下第一限位凸起21与第二限位凸起41相抵靠。本实施例提出的注射模具在开模过程中,外界工具带动流道板3移动与上模板4脱离,流道板3带动第一滑动件1移动,第一滑动件1相对于第二滑动件2移动,第一滑动件1移动一段距离后,第一滑动件1带动第二滑动件2移动,第二滑动件2移动一段距离后其上的第一限位凸起21与上模板4上的第二限位凸起41相抵靠,从而第二滑动件2带动上模板4移动与中模板5脱离,参照图3,最终流道板3与上模板4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便于对流道板3和上模板4之间的废料进行清理,上模板4和中模板5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将成型后的产品取出。本实施例中,上模板4、中模板5和下模板6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51和第三容纳槽61,第一容纳槽内壁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凸起41,第二滑动件2位于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51和第三容纳槽61中,开模过程中第二滑动件2在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51和第三容纳槽61中移动,最终第一限位凸起21与第二限位凸起41相抵靠,第一限位凸起21将上模板4拉动上模板4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拉杆设有四个,四个反拉杆沿所述注射模具的相对两侧,开模过程中,四个反拉杆同时移动,确保流道板3带动上模板4移动过程中上模板4保持稳定不会晃动。在注射模具的另外一种设计方式上,上模板4、中模板5和下模板6没有开设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51和第三容纳槽61,第二限位凸起41凸出于上模板4的侧壁上,第二滑动件2位于所述注射模具外侧,开模过程中,第二滑动件2向上移动,第一限位凸起21最终与第二限位凸起41相抵靠,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如果第一滑动件1呈杆状结构,第二滑动件2呈杆状结构,第一滑动件1远离第二滑动件2的端部与流道板3连接,第二滑动件2上的第一限位凸起21位于上模板4远离流道板3一侧,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如果第一滑动件1为滑块,第二滑动件2为杆状结构,第一滑动件1固定在流道板3上,第二滑动件2高度高于流道板3,开模过程中,第一滑动件1在第二滑动件2上移动,当第一滑动件1到达第二滑动件2顶端时,第一滑动件1带动第二滑动件2移动,当第二滑动件2上的第一限位凸起21与上模板4上的第二限位凸起41相抵靠时,第一限位凸起21带动上模板4移动,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动件(1)和第二滑动件(2),第一滑动件(1)与第二滑动件(2)滑动连接,第二滑动件(2)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动件(1)和第二滑动件(2),第一滑动件(1)与第二滑动件(2)滑动连接,第二滑动件(2)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拉杆,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动件(1)呈杆状结构,第二滑动件(2)呈筒状结构,第一滑动件(1)滑动安装在第二滑动件(2)中,第一限位凸起(21)位于第二滑动件(2)远离第一滑动件(1)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拉杆,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动件(1)呈杆状结构,第二滑动件(2)呈杆状结构,第一滑动件(1)和第二滑动件(2)平行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1)位于第二滑动件(2)远离第一滑动件(1)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拉杆,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动件(1)为滑块,第二滑动件(2)为杆状结构,第一限位凸起(21)位于第二滑动件(2)端部。5.一种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拉杆,还包括流道板(3)、上模板(4)、中模板(5)和下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中峰陈增宝韩双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