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忠明专利>正文

节省能量消耗之水塔输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727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省能量消耗之水塔输水装置,主要结构是使用高楼上的抽水结构,在储水槽的低位处设置一长度高于楼高的输水管,该水管上下端各设有控制开关,在该水管上方延设一水平弯曲的导水管,导水管前段设泵浦,另一端连接一位置低于顶开关的出水筒,出水筒内部顶面直接穿设一内压筒,并与导水管连通,内压筒延伸储水槽,并形成一流通空间,出水筒环壁上设一出水道,顶面连接的内压筒外围开设有多道通气孔。从而实现输水过程中的低能量消耗。(*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省能量消耗之水塔输水装置本技术是一种节省能量消耗之水塔输水装置。如图1所示,目前使用于高楼之储水系统,主要为于地下底楼开设一储水槽3,以供大量的蓄水使用,而高楼顶层则设置有数个水塔4,并以输水管31往下接通储水槽3,且该水塔4为连接一大型泵浦41以供将大量的水抽上储水,如此才可藉由水塔4水压因较高的高度而产生一定的水压,且可避免直接使用泵浦41时因停电而无法抽水的困扰。但习用之储水方式实际使用上却不免发生以下之缺点:1、须使用大功率之泵浦,耗电、成本高、维修多:因习用之水塔4必须置于高楼顶层,故其必须以大功率之泵浦41做为抽水之功效,然该种泵浦41其不但耗电大、昂贵且必须时常做保养、维修,如此只会无端增加住户的负担。2、受大气压力影响,容易回流、增加泵浦空转情况:习用之储水方式为以泵浦41直接将水抽起,但一旦泵浦41运转停止,则输水管31中之馀水容易因强大的自身水压或漏缝等种种原因,导致自管中流下,如此泵浦41再次运转时,容易发生空转现象而损坏。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节省能量消耗之水塔输水装置。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能量消耗之水塔输水装置。主要原理是:1、本创作欲应用高楼中之抽水结构,藉由大气压力舆表压力间呈双平衡状态之结构原理,达到降低泵浦之出功舆使用要求。2、本创作欲应用水压力呈双平衡之特性,使整体水塔管路中之水压可保持于所需之高楼高度上,而不会回流,产生泵浦空转。本创作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高楼中所使用之抽水结构上,藉由两段水压平衡系统应用大气压力舆水压力间呈一平衡状态之结构原理,使整体水塔管路中之水压可不藉任何出功,便可使内部水高保持于所需之高楼高度上,而再以一出功率极小之泵浦动作并以少量之输出功率,即可传达大量之输水功能。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创作之特点,功效及其
技术实现思路
,兹将本文所配合图示、图号说明如后:图1:系习知储水槽抽水装置。图2:系本创作之结构配置形态图。-->图3:系本创作之进水流程图。图4:系本创作之水压平衡示意图。图号说明:1、3储水槽            151内压筒11、31输水管          152通气孔12顶开关              153出水道13底开关              16、41泵浦14导水管              2、4水塔15出水筒              h1导水管水位高度P储水槽的气压力       h3高出导水管水位之输水管水位高度Pa内压筒内空气压力    h2与h1同高之输水管高度    d各水管直径如图2所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之构成,主要仍运用储水槽1、水塔2为配合之主体,并于储水槽1槽内空间之一适当位置处往上延设一长度高于楼高的输水管11至高楼顶之水塔2处,其中输水管11顶端并未为直接连接于水塔2,而为独立垂直向上形成一开口端,其中该输水管11底端为设有一底开关13,顶端开口端处则设有一顶开关12,而顶开关12下方位置处则往水平方向设一导水管14,该管路为属由下而上略属Z形弯曲之管径,其舆输水管11连通处设有一泵浦16,而导水管14上升部位之另一端则由上而下垂直接通一出水筒15,其中出水筒15舆导水管14连通之内部设有一内压筒151,该内压筒151为自出水筒15顶端连接并往下延伸至出水筒15底端上方但未作连接之形体,而再于出水筒15舆内压筒151固设之外围面上,则依环径依序钻设有多道通气孔152,藉由通气孔的导通空气,可使得出水筒15舆内压筒151间形成舆储水槽1舆输水管11相同之态势,而出水筒15于外环壁面上之中段位置上则开设有一出水道153,其出口下方便为水塔4之位置,另出水筒15高度为略低于输水管11顶端顶开关12之高度。如图3、4所示,储水槽1于储水完成后,首先将输出管11底端之底开关13予以关闭,并开启输水管11上方之顶开关12,此时便由顶开关12处先行注入水流将输水管11灌满水(此时泵浦16未开启故水流无法自该处外流而形成一密闭空间),待水已满输水管11后,便将顶开关12予以关闭,再行将底开关13开启,如此该输-->水管11内之水便因其尤如密闭容器般受储水槽1面大气压力之作用不会倒流,且泵浦16作动时,水流为自输水管11下方受大气压力的影响而会上流,故可使输水管11保持一定的水高,此即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段压力平衡系统;而至此再将泵浦16予以启动进水,由于泵浦16于入水前皆须先行于泵浦16内予做进水动作,故无空转或导致水流回流之影响,而泵浦16于启动后便将输水管11之水导入导水管14中,而水便经由导水管14进入出水筒15之内压筒151中,此时内压筒151管径为大于导水管14,故当水流进入内压筒151时,并无法完全填满整体内压筒151而致使内压筒151中保持有一定量之空气,而水流再于内压筒151舆出水筒15底端之空间中流出并将水位上升至出水道153高度后,如泵浦16持续运转则可使水流经出水道153流往水塔2内储水以供用户使用,若泵浦16停止运转则此时出水筒15之水位则会形成一压力往内压筒151回压,而导水管14较上端之变曲管路水则亦会往内压筒151及泵浦16方向流入,但因内压筒151内具有一定空气量,故会产生一气压Pa保持于导水管14中(如图4中A-A′位置所示),而此时导水管14方向之水高,恰舆输水管11之压力呈相互平衡(即图4中Pa+hld[导水管之泵浦段压力]=P[储水槽之大气压力]),而内压筒151方向之水压亦因其外侧出水筒15水高形成之压力保持一高度(即图4中(Pa+h2d)-h3dl[导水管之内压筒段压力平衡系统]=P[出水筒之大气压力]),而形成第二段压力平衡系统;而本创作之特点即为整体结构之第一段、第二段压力为经由导水管14间之空气压力(Pa)提供两段水压于水流静止时为相等状态,故各部可保持平衡及水位高度,此种完整之水压平衡系统便可产生以下独特之功效:1、减少能源损耗、降低成本及方便维修:由于本创作运用之方法及结构,可使水流静止时保持一定之水位高度,而当泵浦16启动时,因输水管11之水量流失但输水管11又呈密封现象,故其水压便因储水槽1水面受大气压力作用而大幅减少,故泵浦16只须由小功率的带动,便可使水流上流至输水管11的水位高度上,并经导水管14流入水塔2内,泵浦16在使用上可大幅缩减管维修及耗电等成本。2、不会产生回流、泵浦空转之情况:由于本创作之导流管14舆内压筒151、输水管11间于静止时会产生一内气压Pa,可保持内压筒151端及输水管11端之水高,因舆外界大气压力平衡面各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且相互贯通、牵制,即使当输水管11或导水管14水压因各种原因而小幅泄压时,储水槽1或出水筒15之水压会因大气压力之影响而可保持一定-->的平衡(动平衡),如此可大幅减少水管管路呈现空水状态之机会产生。综上所述,本创作之一种节省能量消耗之水塔输水装置,其藉由两个应用大气压力舆水压力间呈一平衡状态之方法舆结构原理,使整体水塔管路中之水压可不藉任何出功,便可使内部水高保持于所需之高楼高度上,而再以一出功率极小之泵浦动作并以少量之输出功率,即可传达大量之输水功能,其对于目前之大楼储水系统而言,实为一极具改革性之专利技术,且结构简单极易实施,深具产业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省能量消耗之水塔输水装置,包括应用于高楼中所使用之抽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储水槽中较低位置处置放一长度高于楼高高度之输水管,输水管之上下端皆设有控制水流之顶开关、底开关,于输水管上方一处延设一水平弯曲之导水管,导水管前段设有泵浦,另一端则连接有一出水筒,出水筒位置为略低于顶开关,而出水筒内部顶面为直接穿设一内压筒舆导水管连通,内压筒则延伸至储水筒底面上方形成一流通空间,出水筒环壁上设有一出水道,出水筒顶面连接内压筒外围开设有多道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省能量消耗之水塔输水装置,包括应用于高楼中所使用之抽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储水槽中较低位置处置放一长度高于楼高高度之输水管,输水管之上下端皆设有控制水流之顶开关、底开关,于输水管上方一处延设一水平弯曲之导水管,导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忠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