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式电磁驱动节流式阻尼可调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减振器领域,具体涉及通过内置式电磁驱动机构调节阻尼的减振器。
技术介绍
汽车悬架系统是决定其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悬架系统要求能有效衰减、过滤来自不同路面的振动激励,同时兼顾提高汽车的操作稳定性。汽车悬架系统按照阻尼的可控程度可以分为被动悬架、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常见的传统悬架为被动悬架,其弹簧刚度以及减振器阻尼系数都不可控制,通常设计时通过计算、优化尽可能地提高悬架性能,但被动悬架依然只能在特定的路况才能获得最佳的性能。主动悬架可以根据汽车行驶实时改变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理论上可以满足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平顺及操作性能要求,其应用尚不广泛,多在高档汽车上使用;半主动悬架的特点是不改变悬架系统的刚度,仅仅改变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不需要外加动力源,工作时也几乎不消耗汽车的动力,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更加平衡。其中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都需要采用阻尼可调减振器作为其控制系统的执行器。从减振器阻尼产生机理来看,实现阻尼调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调节减振器油液黏度,二是调节油液节流口的开度。采用第一种方式的主动减振器有磁流 ...
【技术保护点】
1.内置式电磁驱动节流式阻尼可调减振器,包括储油缸(2)和工作缸(4),储油缸(2)和工作缸(4)之间的空腔为储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中设置有内置式电磁阀总成(3),所述内置式电磁阀总成(3)包括下固定环(3‑1)、阀座(3‑2)、轴承(3‑3)、第一密封圈(3‑4)、旋转座(3‑5)、平动座(3‑6)、电磁线圈(3‑7)和弹簧(3‑8)、导向环(3‑9);所述阀座(3‑2)套装在工作缸(4)外,阀座(3‑2)的内侧面抵接工作缸(4)外表面,阀座(3‑2)的外侧面抵接储油缸(2)内表面,阀座(3‑2)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油液的第一油液节流口(3‑2a),阀座(3 ...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置式电磁驱动节流式阻尼可调减振器,包括储油缸(2)和工作缸(4),储油缸(2)和工作缸(4)之间的空腔为储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中设置有内置式电磁阀总成(3),所述内置式电磁阀总成(3)包括下固定环(3-1)、阀座(3-2)、轴承(3-3)、第一密封圈(3-4)、旋转座(3-5)、平动座(3-6)、电磁线圈(3-7)和弹簧(3-8)、导向环(3-9);所述阀座(3-2)套装在工作缸(4)外,阀座(3-2)的内侧面抵接工作缸(4)外表面,阀座(3-2)的外侧面抵接储油缸(2)内表面,阀座(3-2)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流通油液的第一油液节流口(3-2a),阀座(3-2)上部包覆有所述电磁线圈(3-7),阀座(3-2)为磁性材料;所述旋转座(3-5)下部的下端面与第一油液节流口(3-2a)所在的阀座(3-2)下部上端面旋转贴合,旋转座(3-5)下部设置于与第一油液节流口(3-2a)配合的用于调节油液节流口的开度的第二油液节流口(3-2b),旋转座(3-5)上部与电磁线圈(3-7)之间由内至外依次套装有所述弹簧(3-8)和平动座(3-6);所述弹簧(3-8)上端抵接平动座(3-6)上端内端面,下端抵接阀座(3-2)下部,用于向上推动平动座(3-6)使平动座(3-6)能向上复位;所述平动座(3-6)上端内侧面通过所述导向环(3-9)与工作缸(4)外表面实现上下滑动配合,导向环(3-9)与工作缸(4)固定连接并防止平动座(3-6)转动,平动座(3-6)为磁性材料;所述平动座(3-6)下部通过传动螺纹与旋转座(3-5)连接,传动螺纹使平动座(3-6)上下移动时驱动旋转座(3-5)正反转,以实现通过第一油液节流口(3-2a)和第二油液节流口(3-2b)相对位置变化调节油液节流口的开度的功能;导线下端与电磁线圈(3-7)连接,导线沿工作缸(4)外表面向上延伸并经过导向器总成(6)下端面延伸后穿出储油缸(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天石,丁渭平,杨明亮,张闻见,李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