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再循环阀座、进气歧管和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35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再循环阀座、进气歧管及发动机,该进气再循环阀座包括壳体和泄流通道,壳体包括第一安装面,且壳体中空形成腔体;泄流通道包括进气管、进气室、出气室和出气管,进气室和出气室设于壳体的腔体内,且进气室和出气室相对第一安装面间隔设置,进气室与进气管连通,出气室与出气管连通,出气室连接于进气室,进气室与出气室之间设置泄气口以断开或连通进气室与出气室。由于泄流通道本身不与进气歧管本体等部件相通,且泄流通道的进气室不通过进气再循环阀座与进气歧管本体的安装面密封,故气流通过进气再循环阀座可形成独立的泄流通道,可避免发动机长期运行时由于共振导致的安装面密封失效而引起的泄流通道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再循环阀座、进气歧管和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进气再循环阀座、具有该进气再循环阀座的进气歧管和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逐渐进入广大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而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人们不仅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压发动机在急减速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急剧减小,但由于增压器叶轮的惯性,增压器仍会持续增压,使得增压器和节气门之间管路内的压力急剧升高,此时为防止增压器喘振,需及时将增压器和节气门之间管路内的压力泄掉,为此增压发动机需要设计进气泄压系统来防止增压器喘振。进气泄压系统是指连接增压器压气机前管路和压气机后管路,在需要时将压气机后管路压力泄至压气机前的泄压系统,其通过进气再循环阀座(CRV阀)控制泄压与否。目前,一般将CRV阀安装在增压器压壳上或安装在压气机后的中冷管路上。当CRV阀安装在增压器压壳上时,泄流通道集成在增压器内部,在CRV阀打开进行泄气时,泄气气流直接回流至压气机叶轮前,与压气机叶轮前进气气流混合形成强大的紊流,造成较大的泄气噪声。噪声传入整车内部影响到整车噪声品质和NVH性能,降低了舒适性。当CRV阀安装在中冷管路上时,CRV阀安装阀座与中冷管路焊接成一体,且与中冷管路连通,泄流通道通过焊接结构密封,但由于中冷管路是悬挂在发动机上,发动机运行时易引起CRV阀安装阀座处产生共振,长期使用可能造成CRV阀安装阀座与中冷管路之间的焊接位置产生裂缝,从而使得密封失效,发动机进气不足功率降低,更严重的可能造成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行,影响车辆行驶中的动力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降低发动机急减速工况下的气流噪声,提高整车的噪声品质和NVH性能,从而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又能降低振动,提高进气泄压系统可靠性的进气再循环阀座、具有该进气再循环阀座的进气歧管和发动机。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气再循环阀座,包括壳体和泄流通道,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座的第一安装面,且所述壳体中空形成腔体;所述泄流通道包括进气管、进气室、出气室和出气管,所述进气室和所述出气室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腔体内,且所述进气室和所述出气室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面间隔设置,所述进气室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出气室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出气室连接于所述进气室,且在所述进气室与所述出气室之间设置泄气口以断开或连通所述进气室与所述出气室。本进气再循环阀座中,进气再循环阀座仅通过壳体上与壳体内的进气室和出气室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安装于进气岐管,因此泄流通道本身不与进气歧管本体等部件相通,且泄流通道也不通过进气再循环阀座与进气歧管本体的安装面密封,故气流通过进气再循环阀座可形成独立的泄流通道,可避免发动机长期运行时由于共振导致的安装面密封失效而引起的泄流通道失效。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室由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腔体内的管道形成,且所述进气室连接于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室还将所述壳体的所述腔体分隔为两部分,使所述腔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出气室,所述第一安装面形成于所述壳体未形成所述出气室的一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安装进气再循环阀,所述出气室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泄气口之间。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面边缘设有法兰以安装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柱状,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上述进气再循环阀座和进气再循环阀,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面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上,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安装于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座上,且所述进气再循环阀控制所述泄气口打开或关闭。本进气岐管中,进气再循环阀座仅通过壳体上与壳体内的进气室和出气室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安装于进气岐管,因此泄流通道本身不与进气歧管本体等部件相通,且泄流通道也不通过进气再循环阀座与进气歧管本体的安装面密封,故气流通过进气再循环阀座可形成独立的泄流通道,可避免发动机长期运行时由于共振导致的安装面密封失效而引起的泄流通道失效。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包括安装固定所述进气歧管本体的法兰面,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座与所述法兰面相邻设置。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包括进气入口和进气出口,所述进气入口和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座均设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的上端,所述进气出口位于所述进气歧管本体的法兰面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进气歧管、发动机气缸和增压器,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座的所述进气管与增压器后端的高压管路连通,所述出气管与增压器前端的低压管路连通。本发动机中,进气再循环阀座仅通过壳体上与壳体内的进气室和出气室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安装于进气岐管,因此泄流通道本身不与进气歧管本体等部件相通,且泄流通道也不通过进气再循环阀座与进气歧管本体的安装面密封,故气流通过进气再循环阀座可形成独立的泄流通道,可避免发动机长期运行时由于共振导致的安装面密封失效而引起的泄流通道失效;且气流经过泄流通道,不直接从压气机出口回流至压气机入口叶轮前,可避免形成气流噪声。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气缸包括发动机缸盖,所述进气歧管通过缸盖法兰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缸盖上,所述缸盖法兰与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座相邻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气再循环阀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进气再循环阀座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气再循环阀座12包括壳体122和泄流通道124,壳体122包括连接于进气歧管本体的第一安装面125,且壳体122中空形成腔体126,且所述进气室128和出气室129相对第一安装面125间隔设置。泄流通道124包括进气管127、进气室128、出气室129和出气管131。进气室128与进气管127连通,出气室129与出气管131连通,出气室129连接于进气室128,且在进气室128与出气室129之间设置泄气口130以断开或连通进气室128与出气室129。本实施例中,进气室128由位于壳体122的腔体126内的管道形成,且进气室128连接于进气管127;进气室128还将壳体122的腔体126分隔为两部分,使腔体126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上述出气室129,第一安装面125形成于壳体122未形成出气室129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壳体122还包括与第一安装面125相对的第二安装面135,出气室129位于第二安装面135和泄气口130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面135边缘设有法兰136,以安装固定进气再循环阀14(详见图3)。具体地,进气再循环阀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进气再循环阀座12上。本实施例中,壳体122为柱状,第一安装面125和第二安装面135分别位于壳体122的两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20、上述进气再循环阀座12和进气再循环阀14,壳体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再循环阀座(12),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22)和泄流通道(124),所述壳体(122)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座(12)的第一安装面(125),且所述壳体(122)中空形成腔体(126);所述泄流通道(124)包括进气管(127)、进气室(128)、出气室(129)和出气管(131),所述进气室(128)和所述出气室(129)设于所述壳体(122)的所述腔体(126)内,且所述进气室(128)和所述出气室(129)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面(125)间隔设置,所述进气室(128)与所述进气管(127)连通,所述出气室(129)与所述出气管(131)连通,所述出气室(129)连接于所述进气室(128),且在所述进气室(128)与所述出气室(129)之间设置泄气口(130)以断开或连通所述进气室(128)与所述出气室(12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再循环阀座(12),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22)和泄流通道(124),所述壳体(122)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进气再循环阀座(12)的第一安装面(125),且所述壳体(122)中空形成腔体(126);所述泄流通道(124)包括进气管(127)、进气室(128)、出气室(129)和出气管(131),所述进气室(128)和所述出气室(129)设于所述壳体(122)的所述腔体(126)内,且所述进气室(128)和所述出气室(129)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面(125)间隔设置,所述进气室(128)与所述进气管(127)连通,所述出气室(129)与所述出气管(131)连通,所述出气室(129)连接于所述进气室(128),且在所述进气室(128)与所述出气室(129)之间设置泄气口(130)以断开或连通所述进气室(128)与所述出气室(12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再循环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室(128)由位于所述壳体(122)的所述腔体(126)内的管道形成;所述进气室(128)还将所述壳体(122)的所述腔体(126)分隔为两部分,使所述腔体(126)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出气室(129),所述第一安装面(125)形成于所述壳体(122)未形成所述出气室(129)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再循环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25)相对的第二安装面(135),所述第二安装面(135)用于安装进气再循环阀(14),所述出气室(129)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135)和所述泄气口(130)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再循环阀座,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彪彭文黄英铭陈良占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