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31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棚,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桩,裸露在外无遮挡,传统车棚收放较困难且需人工操作,易损坏的不足;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方设有上板,所述的上板和底板之间以弹簧相连,所述上板四角固定连接有四个驱动齿条,所述的驱动齿条旁啮合有驱动结构,所述的驱动结构和顶棚支撑结构相连,所述底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的顶棚支撑结构置于滑轨内并可在滑轨内滑动,所述的底板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帆布箱,帆布箱内转动连接有卷筒,所述的卷筒上缠绕有防水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自动收放的车棚同时解决了露天充电不安全和传统车棚无法自由收放且易损坏的问题,结构简洁,有很高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棚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棚。
技术介绍
在能源制约、环境污染等大背景下,国家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改善环境、节约成本的重要举措。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不断努力下,近几年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动车汽车因其使用成本低,维修保养容易,行驶稳定、换挡无冲击且环保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各大汽车厂商也在应市场需求和国家号召纷纷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行业,使电动汽车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充电桩之于电动汽车,就像加油站之于汽油动力汽车,但加油站为半封闭且有专业人员的特殊场所,而充电桩大多无服务人员且汽车充电需停放较长的时间,大多人充电时均不在汽车附近,若遇下雨、高温暴晒及其他恶劣天气,则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传统的车棚多为固定式,场地占用较大,且因收放不易、易因外界因素损坏而无法普遍的安装在充电桩外,故现有的充电桩多因传统车棚的缺点而无法普遍的安装在充电桩外,而有些充电桩外则仅安装了一个充电桩保护顶棚,大小仅可勉强遮盖充电桩,对充电桩保护意义不大,且无法对充电中的汽车进行保护。因此,针对电动车露天充电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如:下雨、高温炎热等天气下无遮挡而易发生安全事故;传统车棚收放较困难且需人工操作,易损坏,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棚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棚,有效的解决了下雨、高温炎热等天气下充电无遮挡且传统车棚收放较困难且需人工操作,易损坏的问题。本技术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方设有上板,所述的上板和底板之间以弹簧相连,所述上板下方四角固定连接有四个驱动齿条,每个所述的驱动齿条旁均啮合有驱动结构,所述的驱动结构和顶棚支撑结构相连,所述底板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的顶棚支撑结构置于滑轨内并可在滑轨内滑动,所述的底板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帆布箱,帆布箱内转动连接有卷筒,所述的卷筒上缠绕有防水帆布;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和四个所述的驱动齿条分别啮合的四个驱动齿轮,四个所述驱动齿轮均转动连接在底板上,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皮带轮,所述驱动皮带轮皮带连接有从动皮带轮,所述的从动皮带轮转动连接在滑轨侧壁,两个位于滑轨同一侧的所述从动皮带轮间经驱动皮带相连,所述的驱动皮带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柱,两个位于底板后部的所述的驱动皮带轮经皮带连接有所述的卷筒;所述的顶棚支撑结构包括置于滑轨内并可在滑轨内按顺序依次滑动的一级主动支撑杆、多个二级从动支撑杆、三级从动支撑杆、四级从动支撑杆、五级从动支撑杆,所述的一级主动支撑杆和所述的驱动柱固定连接,一级主动支撑杆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转轴和下转轴,多个所述的二级从动支撑杆、所述的三级从动支撑杆、四级从动支撑杆、五级从动支撑杆两侧均与一级主动支撑杆同样固定连接有上转轴和下转轴,每个所述的上转轴上均转动连接有拉动连杆,每个所述的拉动连杆上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所述的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与所述上转轴相邻的下转轴。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后部安装有电动汽车充电桩。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前端设有斜坡。优选的,所述的一级主动支撑杆、多个二级从动支撑杆、三级从动支撑杆、四级从动支撑杆、五级从动支撑杆均为门形,所述的一级主动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帆布固定扣。优选的,所述的一级主动支撑杆、多个二级从动支撑杆、三级从动支撑杆、四级从动支撑杆、五级从动支撑杆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可在滑轨内滚动的滚轮。优选的,所述的一级主动支撑杆和二级从动支撑杆高度相同,所述的三级从动支撑杆、四级从动支撑杆、五级从动支撑杆高度均低于二级从动支撑杆且高度依次降低。优选的,所述的卷筒两端同轴固定有卷筒皮带轮,卷筒皮带轮和所述的驱动皮带轮皮带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帆布箱底面为斜面,帆布箱侧壁开有出水口。优选的,所述的防水帆布为粗帆布。本技术针对电动汽车露天充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出设计,用自动收放的车棚同时解决了露天充电不安全和传统车棚无法自由收放且易损坏的问题,结构简洁,有很高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顶棚收起时左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上板仰视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驱动齿轮和驱动皮带轮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滚轮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帆布箱剖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级主动支撑杆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驱动皮带和驱动柱关系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传动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一,本技术为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棚,包括底板1,底板1为后续结构的基础,其特征在于,参考图5,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上板2,汽车充电或停放时均停放在其上,上板2同时也作为本装置的触发构件,所述的上板2和底板1之间以弹簧3相连,弹簧3用于汽车离开上板2后上板2的复位,参考图6,所述上板2四角固定连接有四个驱动齿条4,四个所述的驱动齿条4旁均啮合有驱动结构5,上板2被压下后可通过驱动齿条4的驱动带动驱动结构5工作,参考图3,所述的驱动结构5和顶棚支撑结构6相连,所述底板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7,滑轨7作为顶棚支撑结构6的滑动导轨,同时可在滑轨7前端面粘贴发光条,提醒司机倒车时注意,防止撞击滑轨7,滑轨7同时可全部埋设在地面以下,以节约场地,所述的顶棚支撑结构6置于滑轨7内并可在滑轨7内滑动,上板2下压可带动顶棚支撑结构6在滑轨7内滑动进而启动顶棚将汽车遮盖,所述的底板1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帆布箱8,帆布箱8内转动连接有卷筒9,所述的卷筒9上缠绕有防水帆布,防水帆布即为顶棚的材料;所述的驱动结构5包括和四个所述驱动齿条4分别啮合的四个驱动齿轮10,四个所述驱动齿轮10转动连接在底板1上,驱动齿轮10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皮带轮11,具体可参考图7,驱动齿轮10和驱动皮带轮11的传动比经计算可使顶棚支撑结构6完全打开,所述驱动皮带轮11皮带连接有从动皮带轮12,参考图12,所述的从动皮带轮12转动连接在滑轨7侧壁,两个位于滑轨7同一侧的所述从动皮带轮12间经驱动皮带13相连,所述的驱动皮带13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柱14,驱动柱14同时和一级主动支撑杆15固定连接,使一级主动支撑杆15可随驱动皮带13运动而在滑轨7内前后滑动,两个位于底板1后部的所述的驱动皮带轮11经皮带连接有所述的卷筒9,可驱动卷筒9转动并带动其上缠绕的防水帆布送出或收回;所述的顶棚支撑结构6参考图4,包括置于滑轨7内并可在滑轨7内按顺序依次滑动的一级主动支撑杆15、多个二级从动支撑杆16、三级从动支撑杆17、四级从动支撑杆18、五级从动支撑杆19,所述的一级主动支撑杆15和所述的驱动柱14固定连接,一级主动支撑杆15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转轴20和下转轴21,多个所述的二级从动支撑杆16、所述的三级从动支撑杆17、四级从动支撑杆18、五级从动支撑杆19两侧均与一级主动支撑杆15同样固定连接有上转轴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棚,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上板(2),所述的上板(2)和底板(1)之间以弹簧(3)相连,所述上板(2)下方四角固定连接有四个驱动齿条(4),四个所述的驱动齿条(4)旁均啮合有驱动结构(5),所述的驱动结构(5)和顶棚支撑结构(6)相连,所述底板(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7),所述的顶棚支撑结构(6)置于滑轨(7)内并可在滑轨(7)内滑动,所述的底板(1)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帆布箱(8),帆布箱(8)内转动连接有卷筒(9),所述的卷筒(9)上缠绕有防水帆布;所述的驱动结构(5)包括和四个所述驱动齿条(4)分别啮合的四个驱动齿轮(10),四个所述驱动齿轮(10)均转动连接在底板(1)上,驱动齿轮(10)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皮带轮(11),所述驱动皮带轮(11)皮带连接有从动皮带轮(12),所述的从动皮带轮(12)转动连接在滑轨(7)侧壁,两个位于滑轨(7)同一侧的所述从动皮带轮(12)间经驱动皮带(13)相连,所述的驱动皮带(13)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柱(14),两个位于底板(1)后部的所述的驱动皮带轮(11)经皮带连接有所述的卷筒(9);所述的顶棚支撑结构(6)包括置于滑轨(7)内并可在滑轨(7)内按顺序依次滑动的一级主动支撑杆(15)、多个二级从动支撑杆(16)、三级从动支撑杆(17)、四级从动支撑杆(18)、五级从动支撑杆(19),所述的一级主动支撑杆(15)和所述的驱动柱(14)固定连接,一级主动支撑杆(15)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转轴(20)和下转轴(21),多个所述的二级从动支撑杆(16)、所述的三级从动支撑杆(17)、四级从动支撑杆(18)、五级从动支撑杆(19)两侧均与一级主动支撑杆(15)同样固定连接有上转轴(20)和下转轴(21),每个所述的上转轴(20)上均转动连接有拉动连杆(22),每个所述的拉动连杆(22)上均开设有滑槽(23),每个所述的滑槽(23)内均滑动连接有与所述上转轴(20)相邻的下转轴(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棚,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上板(2),所述的上板(2)和底板(1)之间以弹簧(3)相连,所述上板(2)下方四角固定连接有四个驱动齿条(4),四个所述的驱动齿条(4)旁均啮合有驱动结构(5),所述的驱动结构(5)和顶棚支撑结构(6)相连,所述底板(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7),所述的顶棚支撑结构(6)置于滑轨(7)内并可在滑轨(7)内滑动,所述的底板(1)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帆布箱(8),帆布箱(8)内转动连接有卷筒(9),所述的卷筒(9)上缠绕有防水帆布;所述的驱动结构(5)包括和四个所述驱动齿条(4)分别啮合的四个驱动齿轮(10),四个所述驱动齿轮(10)均转动连接在底板(1)上,驱动齿轮(10)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皮带轮(11),所述驱动皮带轮(11)皮带连接有从动皮带轮(12),所述的从动皮带轮(12)转动连接在滑轨(7)侧壁,两个位于滑轨(7)同一侧的所述从动皮带轮(12)间经驱动皮带(13)相连,所述的驱动皮带(13)侧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柱(14),两个位于底板(1)后部的所述的驱动皮带轮(11)经皮带连接有所述的卷筒(9);所述的顶棚支撑结构(6)包括置于滑轨(7)内并可在滑轨(7)内按顺序依次滑动的一级主动支撑杆(15)、多个二级从动支撑杆(16)、三级从动支撑杆(17)、四级从动支撑杆(18)、五级从动支撑杆(19),所述的一级主动支撑杆(15)和所述的驱动柱(14)固定连接,一级主动支撑杆(15)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转轴(20)和下转轴(21),多个所述的二级从动支撑杆(16)、所述的三级从动支撑杆(17)、四级从动支撑杆(18)、五级从动支撑杆(19)两侧均与一级主动支撑杆(15)同样固定连接有上转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凯马怀袁留涛胡广亮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