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46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养殖箱以及位于养殖箱底部的排污总管,所述养殖箱的内部设有多个独立的用于养殖蟹类的隔间,所述隔间的侧壁上允许水流通过;所述排污总管沿靠近进水管的位置向靠近出水管的位置倾斜向下,所述排污总管与水平面呈1‑10°的夹角;每个隔间的底部下方安装有分支排污管,每个分支排污管的末端均与排污总管相接;所述养殖箱在靠近出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水位管,所述水位管底端穿过底板与排污总管的末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跑道式养殖结构,该装置连接循环水实现室内的工程化养殖,实现全年不受季节环境的连续性养殖,而且排污迅速,从而降低了疾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蟹体的养殖品质。

A New Crab Cultur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crab cultur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inlet pipe, an outlet pipe, a culture tank and a sewage main pipe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ulture tank. The inside of the culture tank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separate compartments for crab culture, and the side walls of the compartments allow water flow to pass through. The sewage main pipe inclines downward along the position near the intake pipe to the position near the outlet pipe. The sewage main pipe has an angle of 1 to 10 degrees from the horizontal plane; a branch sewage pipe is installed below the bottom of each compartment, and the end of each branch sewag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wage main pipe; a water level pipe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near the outlet pip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water level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sewage main pipe through the bottom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runway-type aquaculture structure, which connects the circulating water to realize indoor engineering aquaculture, realizes continuous aquaculture without seasonal environment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sewage is quickly discharged, thereby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disease occurrenc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rab body aqua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
本技术属于蟹类海水养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洪涝、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的增多,室外的水产养殖的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而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产品的需求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这些因素共同促进水产养殖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水产养殖工业化显示出了强大的增长点。三疣梭子蟹,拟穴青蟹等蟹类的需求也随着这股大潮展现出了极大的增长。现在蟹类资源主要来自海捕以及土塘养殖,但是随着海洋资源的锐减、土地资源减少和近海污染等问题,导致蟹类的市场出现的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选择将蟹类养殖朝向工业化的发展显得十分的急迫。技术专利CN204968935U公开了一种分腔式螃蟹池塘养殖装置,属于养殖领域,本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箱,养殖箱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内具有若干隔板,隔板使上腔形成养殖腔一,养殖腔二和养殖腔三,下腔与上腔相连通且上腔底部内壁上具有凸出的卡沿,卡沿上放置有养殖盒,养殖盒的底部上具有若干个排污口,养殖盒底部还固连有拉杆,拉杆的下端固连于养殖盒上,拉杆的上端伸出水面,下腔的两端为通口,下腔的一端通口上具有排污机构,排污机构包括水泵,水泵上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一端连通水泵,出水管另一端连通有出水块,出水块固连于下腔一端的通口上且密封,出水块的内侧上具有若干个清洗孔,该装置结构设计巧妙,清理方便,螃蟹发育好。近年来,蟹类养殖市值增长迅速,市场上的蟹类养殖设施增多,但其设计存在改进的空间。现在的蟹类的工厂化养殖主要依托传统意义上的水产养殖工业化的方法,利用了循环水的处理方式,采取单个养殖的方式来从事养殖,但是该种养殖虽然利用了循环水养殖方式,但是单个养殖的方式的过程中的设计采用了原位自流式水位控制装置,容易造成单个养殖单位中的蟹类排泄物不能被有效除去,造成养殖环境的氨氮含量的上升从而导致养殖的蟹类的生长速度慢、存活率不高;同时现有的养殖方式多采用上方射流进水设计,扰动蟹类摄食,影响蟹类的正常进食;其三单个养殖环境收到空间内的限制容易引起蟹类的应激行为,这三方面因素共同制约蟹类养殖工厂化设施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以克服了现有设施不易排污、空间过于局促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包括若干养殖单元,所述养殖单元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养殖箱以及位于养殖箱底部的排污总管,所述养殖箱是由底板、两块横向侧板以及两块纵向侧板连接而成的顶端开放的箱体结构,两块纵向侧板中的一块与进水管相连通,另一块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养殖箱的内部设有多个独立的用于养殖蟹类的隔间,所述隔间的侧壁上允许水流通过;所述排污总管沿靠近进水管的位置向靠近出水管的位置倾斜向下,所述排污总管与水平面呈1-10°的夹角;每个隔间的底部于底板上均开设有一排污孔,所述排污孔的下方安装有分支排污管,每个分支排污管的末端均与排污总管相接,所述排污总管的末端底部安装有排污阀;所述养殖箱在靠近出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水位管,所述水位管的顶端开放,底端穿过底板与排污总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水位管上安装有水位控制器。优选的,所述养殖箱的内部由一横向隔板和若干纵向隔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隔间,所述横向隔板以及纵向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通水孔。优选的,所述养殖箱的内部由一横向网状结构和若干纵向网状结构分割成多个隔间;所述横向网状结构以及纵向网状结构均是由方形固定框架以及固定安装于其内侧的尼龙网组成。优选的,每个养殖箱的内部设有10个隔间。进一步,每个隔间内仅用于养殖一只蟹。优选的,每个隔间的长宽高尺寸≥35*35*15cm。优选的,每个隔间的顶部均设有可启闭的顶门,所述顶门上设有观察孔。优选的,所述分支排污管的高度为2-5cm。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位于左侧的纵向侧板的中下段位置,所述出水管位于右侧的纵向侧板的中上段位置。优选的,所述排污孔的四周设有波纹状凹槽,所述波纹状凹槽的末端与排污孔相连通。进一步,所述养殖单元为多个,相邻的养殖单元并列排放并通过支架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的养殖箱的内部由一横向隔板和多个纵向隔板分割成多个用于养殖蟹类的隔间,每个隔间仅养殖一只螃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蟹之间的打斗和残杀,提高了蟹的品质,降低了经济损失。(2)本技术在的隔间侧壁采用设有通水孔的隔板或者有四周为固定框架的网状结构,从而使由进水管输送的水流可以沿前端的隔间依次流过后端的隔间,从而形成跑道式养殖结构,其形成的流动水体能够最大程度模拟自然水流的刺激,由此更好地模拟蟹类在自然条件下的环境,不会对蟹类的正常进食有扰动,促进蟹类的正常发育以及正常进食。(3)本技术中,每个单独隔间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孔,使每个隔间养殖蟹产生的代谢产物都能够由分支排污管收集后汇聚至排污总管中从而及时排出。而且,排污孔的四周还设有波纹状凹槽,波纹状凹槽的末端与排污孔相连通,有助于形成涡流,更好的排污。(4)而且,为了使代谢废物排放更加彻底,本技术的排污总管沿进水管向出水管方向倾斜向下,并与水平面存在1-10°的倾斜夹角,从而使代谢废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放更加迅速,由此有效地将蟹类代谢活动所产生的排放物完全去除,从而保证每个隔间内养殖水体的氨氮的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使蟹类生活的环境保持稳定,以充分有效地保证每个隔间内蟹的正常生长状态。(5)本技术通过跑道中流动的水体可以去除蟹体杂质,从而获得更干净的蟹,提高产量的同时,获得污染物、无杂质的绿色食品。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跑道式养殖结构,该装置连接循环水从而实现室内的工程化养殖,抵御外界环境的改变,实现全年不受季节环境的连续性养殖,提高蟹类的产量,获得更好的收益,而且排污迅速,从而降低了疾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蟹体的养殖品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养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纵向隔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总养殖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纵向网状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水管;2、出水管;3、养殖箱;4、排污总管;5、底板;6、横向侧板;7、纵向侧板;8、横向隔板;9、纵向隔板;10、隔间;11、顶板;12、观察孔;13、波纹状凹槽;14、分支排污管;15、夹角;16、水位管;17、固定框架;18、尼龙网;19、支架;20、排污孔;21、通水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跑道式的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其结构为跑道式的立体结构,包括底面和四个侧面以及隔板,相邻的养殖单元并列排放并通过支架相连。本技术装置利用了跑道式的方式,可以充分对排泄物进行排放,避免氨氮对蟹类的生长影响,同时模拟流水的刺激获得更好的养殖环境,帮助蟹类的富产。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包括若干养殖单元,养殖单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优选为多个,养殖单元的个数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所述养殖单元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养殖箱3以及位于养殖箱3底部的排污总管4,所述养殖箱3是由底板5、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包括若干养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单元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养殖箱以及位于养殖箱底部的排污总管,所述养殖箱是由底板、两块横向侧板以及两块纵向侧板连接而成的顶端开放的箱体结构,两块纵向侧板中的一块与进水管相连通,另一块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养殖箱的内部设有多个独立的用于养殖蟹类的隔间,所述隔间的侧壁上允许水流通过;所述排污总管沿靠近进水管的位置向靠近出水管的位置倾斜向下,所述排污总管与水平面呈1‑10°的夹角;每个隔间的底部于底板上均开设有一排污孔,所述排污孔的下方安装有分支排污管,每个分支排污管的末端均与排污总管相接,所述排污总管的末端底部安装有排污阀;所述养殖箱在靠近出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水位管,所述水位管的顶端开放,底端穿过底板与排污总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水位管上安装有水位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包括若干养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单元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养殖箱以及位于养殖箱底部的排污总管,所述养殖箱是由底板、两块横向侧板以及两块纵向侧板连接而成的顶端开放的箱体结构,两块纵向侧板中的一块与进水管相连通,另一块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养殖箱的内部设有多个独立的用于养殖蟹类的隔间,所述隔间的侧壁上允许水流通过;所述排污总管沿靠近进水管的位置向靠近出水管的位置倾斜向下,所述排污总管与水平面呈1-10°的夹角;每个隔间的底部于底板上均开设有一排污孔,所述排污孔的下方安装有分支排污管,每个分支排污管的末端均与排污总管相接,所述排污总管的末端底部安装有排污阀;所述养殖箱在靠近出水管的一侧安装有水位管,所述水位管的顶端开放,底端穿过底板与排污总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水位管上安装有水位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的内部由一横向隔板和若干纵向隔板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隔间,所述横向隔板以及纵向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通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蟹类养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劼驰史策母昌考叶央芳李荣华刘磊宋微微王春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