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龙虾同步受精抱卵规模化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874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0:01
一种小龙虾同步受精抱卵规模化繁殖方法,一种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技术。通过长时期观察,我们发现,小龙虾跟许多其他生物一样,在面临环境剧变时,采取停止生长,积蓄能量,进入生育营养期,通过繁育后代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人为制造环境变化,可以促进小龙虾同步进入生殖生长,从而达到同步受精抱卵孵化要求。基于以上的认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水位、阳光光照来促进同步受精产卵和孵化,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

A method for large-scale reproduction of crayfish by simultaneous fertilization and egg-hold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arge-scale reproduction method of crayfish synchronized fertilization and egg-holding, and a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aquaculture.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 we found that crayfish, like many other organisms, stopped growing, accumulated energy, entered the reproductive and nutritional period, and adapted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by breeding their offspring. If artifici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were made, crayfish could synchronously enter reproductive growth, thus achieving the requirements of simultaneous fertilization, incubation and hatching.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the invention promotes synchronous fertilization, oviposition and hatching by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and sunlight, and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龙虾同步受精抱卵规模化繁殖方法
一种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的技术。
技术介绍
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clarkia),俗称淡水小龙虾(crayfish),原产地为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移植到日本的本州,1929年由日本人将克氏原螯虾投放到我国的南京和安徽滁州的交界地点,七十多年的繁衍,现已遍及十个省,并逐渐形成了当地虾类的优势种群。克氏原螯虾常栖息于河道、湖泊、田沟池塘、水库等淡水水域,营穴居生活,身体多为红褐色,但幼体常是青褐色,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属杂食种类,偏植物性。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各地纷纷重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培育和打造。如今,凭借小龙虾这一招牌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跨地区式发展的典范。国内小龙虾产业的迅速兴起,带动了龙虾养殖、加工、餐饮和龙虾调料等产业链同步快速发展,淡水小龙虾养殖的效益与价值与日俱增。小龙虾养殖在我县达到25万亩生产规模,但是,由于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繁殖技术没有解决,目前均是自繁自育为主,一是不能进行有目的的选育,二是不能有控制的生产。近十年,我国在虾类繁殖和育种方面取得的成绩只是克氏原螯虾繁殖期的确定,在规模化繁殖方面还缺少成功经验。在正常情况下,小龙虾常年均可繁殖,以5~9月为高峰期。小龙虾的繁殖比较特殊,繁殖的大部分过程在洞穴中完成,故在平常的生产中难以见到抱卵虾。卵巢在交配后需2~5个月方最后成熟,并进行排卵受精。受精卵为紫酱色,粘附于腹部游泳肢的刚毛上,抱卵虾经常将腹部贴近洞内积水,以保持卵处于湿润状态。小龙虾的怀卵量较小,一般在100~700粒,平均为300粒。卵的孵化时间为14~24天。小龙虾幼体在发育期间,不需要任何外来营养供给,刚孵出的仔虾需在亲虾腹部停留10天左右,方脱离母体。若条件不适宜,可在洞穴中不吃不喝数周仍能存活。当池塘灌水以后,仔虾和亲虾陆续从洞穴中爬出,自然分布在池塘中,有时亲虾会携带幼体进入水体之中,然后释放幼体。小龙虾虽然抱卵量较少,但幼体孵化的成活率很高。小龙虾分散的繁殖习性限制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给集约化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克氏原鳌虾的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在4-5月以及9-10月的卵巢中都有大量成熟期的卵子,同时也含有少量卵黄发生前期或初期的卵母细胞;精巢发育的年周期变化没有卵巢的变化那么明显,但也可以看到,在4-6月和9-10月,含精子细胞和精子的精小管的比例大大增加。通过这些结果我们得出:洞庭湖地区克氏原鳌虾一年有两个繁殖高峰期,一个在4-5月,另一个在9-10月。通过长时期观察,我们发现,小龙虾在水质逐步变坏时,通过迁移环境来应对变化,在面临生存环境剧变时,采取停止生长,积蓄能量,进入生育营养期,通过繁育后代来应对环境的变化,如果人为制造环境剧烈变化,可以促进小龙虾同步进入生殖生长,从而达到同步受精抱卵孵化要求。基于以上的认识,本研究通过环境控制,即控制水位、光照来促进同步受精产卵和孵化,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利用技术方案是:将池塘和稻田的四周开挖成面宽3-6米,深1-1.5米的围沟,通过人工培育经选择的优良性状的种虾,投放到池塘和稻田中,养殖一个月以上,提前20天,排干池塘和稻田面水,将虾集中到围沟中,待8月中旬,稻谷晒田时,将池塘和稻田围沟水排干,让阳光暴晒池塘和稻田及虾沟,晒15-25天,直到池塘和稻田的围沟土壤开裂,然后灌水,一次性将水灌到淹没最高虾洞,维持6-10天,再将水排至0.5-1米深度,然后进入虾苗培育管理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降低水位,使虾感受到危险,从营养生长快速过渡到生殖生长,通过暴晒,可以有效促进池塘和稻田虾同步受精产卵抱卵,灌水后,抱卵虾即会带着孵化的虾苗出洞,释放到水体中,迎接新的营养生长,加上后期适度的肥水管理,为虾苗培育出丰富的水生生物,因而得到的虾苗规格整齐,生长速度快。实例1:在一个40亩的稻田中,围沟宽4米,深1.5米,于4月20日投放小虾1200斤,经20天培育,捕捞20天虾,发现后期虾有部分开始变红,但还未成熟,排干稻田中的水,使虾落入虾沟中,稻田中种上水稻,不再捕捞虾,8月17日晒田的同时,排干围沟中的水至枯竭,接受日光暴晒,20天后,稻田覆水时,将围沟水灌满,再次晒田时,水沟水不再排出,当稻谷收割完成20天后,将水灌满稻田直至田埂最高处,维持7天后,慢慢排水,保持在田面水40-60厘米,进入虾苗培育管理期。第二年,3月份即有大量虾苗出售,亩产虾苗达到150公斤。实例2:在一个10亩的池塘中,沿池塘内侧开挖虾沟,正常养殖捕捞到8月10日,将池塘水排到50厘米,维持5-10天,再将水排到仅虾沟中有水,维持到8月15-25日,将虾沟中水排干,让太阳暴晒20天,如果遇到下雨天要及时抢排,时间到后,一次性地将水灌满池塘保持7-10天,将塘水排至平面30-50厘米,进入虾苗培育期。第二年,3月初就有虾苗销售,全年虾苗产达到亩产180公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案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方案作出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龙虾同步受精抱卵规模化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稻田池塘挖出围沟,小龙虾在池塘稻田中养殖生长,繁殖时,将稻田池塘水体的水排出,让龙虾全部落入虾沟中,保持虾沟中水1-1.5米深,在虾沟中喂养15-100天,稻谷晒田时,排净稻田池塘虾沟中的水,保持虾沟被阳光暴晒15-25天,之后,将水灌满池塘稻田至最高水位,保持5-10天.将水排出,保持稻田池塘中间水位30-50厘米,围沟中1-2米,然后进行虾苗培育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龙虾同步受精抱卵规模化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稻田池塘挖出围沟,小龙虾在池塘稻田中养殖生长,繁殖时,将稻田池塘水体的水排出,让龙虾全部落入虾沟中,保持虾沟中水1-1.5米深,在虾沟中喂养15-100天,稻谷晒田时,排净稻田池塘虾沟中的水,保持虾沟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石容蔡育华曾国安
申请(专利权)人:华容县正为渔业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