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29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包括:在外箱上具有电极柱;安装于外箱内部的电池模块;套于电池模块外部,并固定的冷头,冷头与电池模块外表面面接触,且冷头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流道,流道连通冷头表面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水循环装置以及水冷排,水循环装置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水冷排具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电源为水循环装置提供电力;第一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第三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用软管连接。该产品极大提高了散热效率,避免了在长期高负荷运行时出现的温度过高和电池损坏、爆炸事故。同时,本方案极大提高了锂电池运行中的静音性能,减轻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从通讯工具、计算机设备等精密电子设备,到电动车、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锂电池均发挥着提供能源、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作用。大型锂电池在供电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对大型锂电池的散热已经成为锂电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的锂电池散热一般采用风冷散热,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系统运行稳定,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即风冷散热原理为利用空气循环带走热量,这样的散热方式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佳,在锂电池长期高负荷运行时,极易由于电池温度过高造成电池损坏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同时,为了保证足够的散热效率,往往需要安装多个风扇,从而造成噪音过大,电池震动明显,极大影响电池的使用感受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其可解决现有风冷式锂电池存在的以下缺陷:散热方式效率较低,散热效果不佳,在锂电池长期高负荷运行时,极易由于电池温度过高造成电池损坏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安装多个风扇造成的噪音过大,电池震动明显,影响电池的使用感受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所述外箱上具有电极柱;安装于外箱内部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连接电极柱;套于所述电池模块外部,并固定于外箱内的冷头,所述冷头与电池模块外表面面接触,且冷头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连通冷头表面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安装于外箱内部的水循环装置,以及固定于外箱外侧的水冷排,所述水循环装置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水冷排具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电源,所述电源为水循环装置提供电力;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第三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水循环装置将水泵入冷头,冷头中的水吸收电池模块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所述外箱上具有电极柱;安装于外箱内部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连接电极柱;套于所述电池模块外部,并固定于外箱内的冷头,所述冷头与电池模块外表面面接触,且冷头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连通冷头表面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安装于外箱内部的水循环装置,以及固定于外箱外侧的水冷排,所述水循环装置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水冷排具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电源,所述电源为水循环装置提供电力;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第三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水循环装置将水泵入冷头,冷头中的水吸收电池模块的热量并通过软管中的水循环进入水冷排,在水冷排中,水与空气热交换从而热量散失,达到散热目的,水冷排中的水流回水循环装置并被重新泵入冷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于水冷排一侧,所述风扇向水冷排方向吹风。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PCB电路板,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冷头外侧,所述温度传感器、水循环装置和风扇均与PCB电路板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平张文魁叶张军张玉花周晓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谷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