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线缆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243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平线缆组合,包括若干根扁平线缆,每根所述扁平线缆均包括并排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分别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导体和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第一包覆层以及同时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外侧的外包覆层,相邻两根扁平线缆的外包覆层之间设有可撕筋,以使得所述扁平线缆能够与其它扁平线缆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扁平线缆组合,通过在相邻的两根扁平线缆之间设置可撕筋,使得扁平线缆组合中的扁平线缆能够相互分离,以在保证扁平线缆组合的对流效果的同时,同时连接多个不同的电子装置及电子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平线缆组合
本技术涉及一种扁平线缆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可撕式连接的扁平线缆组合。
技术介绍
在3C产业中,传输线缆可作为两个电子装置之间电性连接的媒介且可稳定的进行所预期的信号传输作业,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子装置经由传输线缆与计算机相连,以进行通讯及数据的传输。现有的计算机硬盘及主板等电子产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多个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通讯及数据传输多是通过若干根传输线缆的组合来完成。这样的连接方式一方面使得传输线缆组合在电子产品连接位置处杂乱排布,造成传输线缆组合的散热过程无法顺利实现;另一方面,现有的传输线缆组合都是采用标准化结构进行的标准化生产,然而标准化的传输线缆组合不仅对流效果不好,而且不能应用在非标准化的硬件之中,使得标准化生产的传输线缆组合的使用范围较小,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传输线缆组合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线缆组合,该扁平线缆组合的相邻两根扁平线缆之间设有可撕筋,使得扁平线缆组合中的扁平线缆能够相互分离,以在保证扁平线缆组合的对流效果的同时,同时连接多个不同的电子装置及电子接口。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扁平线缆组合,包括若干根扁平线缆,每根所述扁平线缆均包括并排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导体和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包覆层,其中,所述包覆层包括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第一包覆层和同时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外侧的外包覆层,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的外包覆层之间设有可撕筋,以使得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之间可分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撕筋的厚度小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厚度,且所述可撕筋与所述外包覆层为一体成型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撕筋的厚度小于所述扁平线缆厚度的0.5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根所述扁平线缆均包括至少一对所述第一导线及至少两根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导线之间,所述第二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线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导线为信号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为接地导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线的包覆层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包覆层外围的第二包覆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扁平线缆组合包括至少两根扁平线缆,且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相互平行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中,位于所述可撕筋两侧的两根所述第二导线的中心之间存在最短距离S,所述最短距离S介于0.8~1.2mm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线的导体的直径为L,所述最短距离S与直径L的比值介于3.5~5.6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扁平线缆组合包括至少两根沿水平方向排布的扁平线缆,且相邻两根扁平线缆之间的可撕筋可撕。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根所述扁平线缆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扁平线缆组合通过在相邻的两根扁平线缆之间设置可撕筋,从而使得相邻的两根扁平线缆之间呈可撕式连接,使得所述扁平线缆组合可同时连接多个不同的电子装置及电子接口,提高了扁平线缆组合的适用性;同时,可撕式的扁平线缆组合可保证扁平线缆在连接使用过程中的整齐排列,且具有较好的对流效果和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扁平线缆组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扁平线缆组合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扁平线缆为七芯扁平线缆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扁平线缆组合100,其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根扁平线缆1,相邻设置的两根所述扁平线缆1平行,且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1之间设有可撕筋2,以使得相邻设置的两根所述扁平线缆1之间可撕式连接。所述扁平线缆1可以是四芯扁平线缆(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七芯扁平线缆(如图3所示),当然,所述扁平线缆1内的芯线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于此不予限制。所述扁平线缆1包括并排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且每根所述扁平线缆1均包括至少一对所述第一导线11及至少两根所述第二导线12;所述第一导线11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导线12之间,即所述第二导线12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线11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线11为信号导线,且成对设置的两根所述第一导线11构成差分信号对,用于传输高频信号;所述第二导线12为接地导线,可用以抑制差分信号对旁侧的信号干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的中心排布在同一直线上,使得所述扁平线缆1的整体形状呈扁平状,且所述扁平线缆1的横截面在左右及上下方向上结构对称。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分别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导体13和包覆在所述导体13外围的包覆层14;其中,所述第一导线11的所述包覆层14包括包覆在所述导体13外围的第一包覆层141和包覆在所述第一包覆层141外围的第二包覆层142。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包覆层141的介电系数低于所述第二包覆层142的介电系数,以保证所述导体13具有较好的信号传输环境,减少信号的传播延迟,降低信号之间的串扰,保证信号的高速有效传输,减小信号衰减。所述第二导线12的包覆层14仅设置为一层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143,以对所述第二导线12的导体13和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线11的导体13构成绝缘隔离。需要说明的是,因所述第二导线12设置为接地导线,故可将所述第二导线12的导体13的直径设置为异于所述第一导线11的导体13的直径,即所述第二导线12的导体13的直径可根据差分信号对(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导线11)的阻抗匹配情况进行调整,可以为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一导线11的所述导体13的直径。本技术中,在相邻设置的两根所述扁平线缆1中,临近设置的两根所述第二导线12(即位于所述可撕筋2两侧的两根所述第二导线12)的中心之间存在最短距离S,所述最短距离S介于0.8~1.2mm之间,且当所述第二导线12的导体13的直径为L时,所述最短距离S与所述直径L的比值S/L介于3.5~5.6之间;优选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最短距离S=1mm,S/L介于4~5之间。所述扁平线缆1还包括同时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11和所述第二导线12外侧以对其进行相对定位和保护的外包覆层15。所述可撕筋2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扁平线缆1的外包覆层15之间,且所述可撕筋2可撕,如此设置,可使得通过所述可撕筋2连接的两根所述扁平线缆1能够相互分离,具体来讲,在本技术中所述可撕筋2可在激光切割的作用下被分离,进一步使得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1全部分离或部分分离。在本技术中,所述可撕筋2与所述外包覆层15采用同类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且所述可撕筋2的厚度小于所述扁平线缆1的厚度,以保证所述可撕筋2在撕裂过程中易于断裂;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可撕筋2与所述外包覆层15还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可撕筋2与所述外包覆层15也可采用分体成型的方式制备,即,所述可撕筋2的选材和所述可撕筋2的加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于此不予限制;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可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平线缆组合,包括若干根扁平线缆,每根所述扁平线缆均包括并排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导体和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包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包括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第一包覆层和同时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外侧的外包覆层,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的外包覆层之间设有可撕筋,以使得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之间可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04 CN 20171065923171.一种扁平线缆组合,包括若干根扁平线缆,每根所述扁平线缆均包括并排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导体和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包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包括包覆在所述导体外围的第一包覆层和同时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外侧的外包覆层,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的外包覆层之间设有可撕筋,以使得相邻两根所述扁平线缆之间可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线缆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筋的厚度小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厚度,且所述可撕筋与所述外包覆层为一体成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线缆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筋的厚度小于所述扁平线缆厚度的0.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线缆组合,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扁平线缆均包括至少一对所述第一导线及至少两根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第二导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亿昌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