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管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81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5:1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形管连接件,其中,包括:管口向上开设的U形管体和连接在所述U形管体下端的下支管,所述下支管的下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设置有抵挡在所述下支管下端开口的过滤网,所述连接件内具有内螺纹,所述下支管下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环,所述缓冲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凸峰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阻挡棱。本申请提供的U形管连接件,解决了现有的U形管连接件受到水流和水中杂质的冲击,影响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管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喷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U形管连接件。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节省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都采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而喷灌机使用的U形管连接件,在使用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水管道内的杂质容易堵塞喷头,需要经常清洗和维护,输水管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击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形管连接件,解决了现有的U形管连接件受到水流和水中杂质的冲击,影响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形管连接件,其中,包括:管口向上开设的U形管体和连接在所述U形管体下端的下支管,所述下支管的下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设置有抵挡在所述下支管下端开口的过滤网,所述连接件内具有内螺纹,所述下支管下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环,所述缓冲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凸峰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上设置有两个阻挡棱。进一步地,所述U形管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短竖管段、第一过渡弧管、底管段、第二过渡弧管和长竖管段,所述下支管分设在所述底管段的下端。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内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周上具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嵌设在所述连接件内的环形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短竖管段的上端外径上具有外螺纹,所述长竖管段的上端外径上具有外螺纹。进一步地,所述阻挡棱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所述连接件内设置有抵挡在所述下支管下端开口的过滤网,因而,大大降低了所述U形管体发生堵塞现象,减少了维护费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2.由于所述缓冲环用于缓冲所述下支管内的流体,有利于对所述下支管内的流体形成阻碍作用,避免所述下支管内的流体引起的冲击对所述U形管体造成冲击,从而延长所述U形管连接件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缓冲环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U形管体-1、底管段-11、短竖管段-12、长竖管段-13、第一过渡弧管-14、第二过渡弧管-15、内流道-2、外螺纹-3、下支管-4、连接件-5、内螺纹-51、密封圈-6、固定凸起-61、过滤网-7、缓冲环-8、第一弧面-81、凸峰-82、第二弧面-83、阻挡棱-8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下面参考图1至图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U形管连接件,包括:管口向上开设的U形管体1和连接在所述U形管体1下端的下支管4,所述下支管4的下端设置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内设置有抵挡在所述下支管4下端开口的过滤网7,大大降低了所述U形管体1发生堵塞现象,减少了维护费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5内具有内螺纹51,所述下支管4下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环8,如图4所示,所述缓冲环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81、凸峰82和第二弧面83,所述第二弧面83上设置有两个阻挡棱84,所述缓冲环8用于缓冲所述下支管4内的流体,有利于对所述下支管4内的流体形成阻碍作用,避免所述下支管4内的流体引起的冲击对所述U形管体1造成冲击,从而延长所述U形管连接件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第一弧面81、凸峰82和第二弧面83之间平滑过渡,且所述第二弧面83较所述第一弧面81的弯曲程度较缓。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阻挡棱84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结构,使得所述下支管4内的流体冲击力沿所述阻挡棱84均匀分布,防止有局部的冲击力过大,通过改变所述下支管4内的流入通道的大小,可对所述下支管4内的流体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从而减缓流体对所述U形管体1的冲击,延长了所述U形管连接件整体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所述U形管体1包括依次相连的短竖管段12、第一过渡弧管14、底管段11、第二过渡弧管15和长竖管段13,所述下支管4通过焊接的方式分设在所述底管段11的下端,所述下支管4与所述U形管体1的内部相互贯通,所述底管段11呈水平状,通过在所述短竖管段12和所述长竖管段13之间连接底管段11,使其能够适用于高低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且结构牢固。所述U形管体1的内部具有内流道2,具体的,所述短竖管段12、第一过渡弧管14、底管段11、第二过渡弧管15和长竖管段13的内部均相互贯通,且平滑过渡,使得所述U形管体1内的流体可顺利在所述内流道2内流通。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5内还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的外周上具有固定凸起61,所述固定凸起61嵌设在所述连接件5内的环形槽内,有利于将所述连接件5与外界连接时形成密封,防止流体的泄漏。如图1所示,所述短竖管段12的上端外径上具有外螺纹3,所述长竖管段13的上端外径上具有外螺纹3,便于将所述短竖管段12和所述长竖管段13与其他管道连接。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形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口向上开设的U形管体(1)和连接在所述U形管体(1)下端的下支管(4),所述下支管(4)的下端设置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内设置有抵挡在所述下支管(4)下端开口的过滤网(7),所述连接件(5)内具有内螺纹(51),所述下支管(4)下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环(8),所述缓冲环(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81)、凸峰(82)和第二弧面(83),所述第二弧面(83)上设置有两个阻挡棱(8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口向上开设的U形管体(1)和连接在所述U形管体(1)下端的下支管(4),所述下支管(4)的下端设置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内设置有抵挡在所述下支管(4)下端开口的过滤网(7),所述连接件(5)内具有内螺纹(51),所述下支管(4)下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环(8),所述缓冲环(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81)、凸峰(82)和第二弧面(83),所述第二弧面(83)上设置有两个阻挡棱(8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体(1)包括依次相连的短竖管段(12)、第一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云霞胡萍辉李红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杰德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