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真空泵及具有该真空泵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682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真空泵及具有该真空泵的车辆,包括泵体及倒扣在所述泵体顶部的盆状的消音罩,所述泵体顶部与所述消音罩之间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缝隙,所述真空泵还包括:圆盘状的消音圈,由可变形材料制成,贴附于所述消音罩顶部的内侧面,所述消音圈的边缘分别朝上和朝下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所述消音圈的中心朝上凸起形成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的顶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设有第一通孔;盖板,设于所述消音圈与所述泵体顶部之间,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泵腔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得真空泵结束工作时,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气体返流至泵腔内,维持真空泵的负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真空泵及具有该真空泵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真空泵及具有该真空泵的车辆。
技术介绍
真空泵是一种常见的车载部件,常用于车辆的制动系统,为车辆提供负压条件,从而实现对管路内气体或液体的驱动。现有的真空泵大多采用叶片式,通过叶片旋转将泵腔内的空气抽离并排出,从而在进气口产生负压,而排出的气体则从排气口排出至外部环境。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泵在结束工作时,外部环境中的气体会因为内外部压力差通过排气口返流至泵腔内,从而无法保持泵腔内的负压状态,使真空泵的工作效果很快消失。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真空泵,能够在真空泵结束工作时防止外部环境的气体返流至泵腔内,维持真空泵的负压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真空泵及具有该真空泵的车辆,能够在真空泵结束工作时防止外部环境的气体返流至泵腔内。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真空泵,包括泵体及倒扣在所述泵体顶部的盆状的消音罩,所述泵体顶部与所述消音罩之间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缝隙,所述泵体内有通过所述泵体顶部与所述缝隙连通的泵腔,所述真空泵还包括:圆盘状的消音圈,由可变形材料制成,贴附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真空泵,包括泵体及倒扣在所述泵体顶部的盆状的消音罩,所述泵体顶部与所述消音罩之间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缝隙,所述泵体内有通过所述泵体顶部与所述缝隙连通的泵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还包括:圆盘状的消音圈,由可变形材料制成,贴附于所述消音罩顶部的内侧面,所述消音圈的边缘分别朝上和朝下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面抵靠在所述消音罩顶部的内侧面上,所述消音圈的中心朝上凸起形成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的顶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底端面高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底端面,所述第三延伸部上设有第一通孔;盖板,设于所述消音圈与所述泵体顶部之间,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真空泵,包括泵体及倒扣在所述泵体顶部的盆状的消音罩,所述泵体顶部与所述消音罩之间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缝隙,所述泵体内有通过所述泵体顶部与所述缝隙连通的泵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还包括:圆盘状的消音圈,由可变形材料制成,贴附于所述消音罩顶部的内侧面,所述消音圈的边缘分别朝上和朝下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面抵靠在所述消音罩顶部的内侧面上,所述消音圈的中心朝上凸起形成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的顶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底端面高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底端面,所述第三延伸部上设有第一通孔;盖板,设于所述消音圈与所述泵体顶部之间,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底端面接触,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泵体顶部接触并封闭所述泵体顶部,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盖板上的投影区域内侧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盖板上的投影区域不重叠,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泵腔连通;所述消音罩顶部的内侧面上设有镂空结构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缝隙连通;所述真空泵工作时,所述变形部的上表面抵靠在所述镂空结构上,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盖板不接触,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泵腔内的气体自所述泵体顶部排出并流过所述第二通孔,再由所述第一通孔流出至所述缝隙中;所述真空泵停止工作时,所述泵腔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部环境压力,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