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及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包括积液箱,该积液箱上设有GVV阀接口、FLVV阀接口和炭罐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及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通过积液器设计,及该积液器分别与燃油箱和炭罐连接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炭罐安装位置低于燃油箱安装位置,进而会导致燃油流入炭罐,造成炭罐内的活性炭失效,增加燃油蒸发排放,污染大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及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及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燃油箱中的汽油易挥发为燃油蒸汽,为避免燃油蒸汽挥发到大气中,在燃油箱上增加通气阀(GVV阀),燃油蒸汽通过GVV阀进入炭罐,被炭罐内的活性炭吸收,待发动机燃油蒸汽电磁阀打开时,炭罐内的燃油蒸汽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有效降低了燃油蒸发排放。国家即将实行国六法规,燃油蒸发排放控制更加严格,涉及燃油系统改动量相对较多,尤其是燃油箱,国六燃油箱阀类相比国五燃油箱在GVV阀的基础上多增加了溢出阀(FLVV阀),目前很多车型将FLVV阀、GVV阀直接与炭罐吸附口相连接。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燃油箱中的燃油激荡,燃油会从GVV阀、FLVV阀进入管路,目前,很多车型因整车布置空间局限性,炭罐安装位置低于燃油箱安装位置,进而会导致燃油流入炭罐,造成炭罐内的活性炭失效,增加燃油蒸发排放,污染大气,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及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及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通过积液器设计,及该积液器分别与燃油箱和炭罐连接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炭罐安装位置低于燃油箱安装位置,容易导致燃油流入炭罐,造成炭罐内的活性炭失效,增加燃油蒸发排放,污染大气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包括积液箱,该积液箱上设有GVV阀接口、FLVV阀接口和炭罐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炭罐接口高于所述GVV阀接口和FLVV阀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炭罐接口设于所述积液箱侧壁上,所述GVV阀接口和所述FLVV阀接口设于所述积液箱底部。进一步地,所述GVV阀接口、所述FLVV阀接口、所述炭罐接口和所述积液箱为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GVV阀接口处和FLVV阀接口处均设有密封垫。进一步地,所述GVV阀接口和所述FLVV阀接口均为弯管式接口。本技术还包括一种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包括燃油箱,该燃油箱与如上述中任一所述的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中的所述积液箱连接,该积液箱还与炭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燃油箱上设有GVV阀和FLVV阀;所述GVV阀低于所述GVV阀接口,所述FLVV阀低于所述FLVV阀接口;所述GVV阀接口与所述GVV阀连接,所述FLVV阀接口与所述FLVV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炭罐接口与所述炭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积液箱设于所述燃油箱上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及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连接燃油箱和炭罐的积液器通过在所述积液箱上设置所述GVV阀接口和所述FLVV阀接口,便于所述积液箱与汽车上的燃油箱连接,所述积液箱上还设有炭罐接口,便于与车体内的炭罐连接,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会从先经过所述积液箱后再进入到炭罐内,少量的燃油会留在积液箱内,燃油蒸汽会通过所述炭罐接口进入到炭罐内,不会造成对炭罐中活性炭的污染。2、本技术中提供的用于连接燃油箱和炭罐的积液器所述GVV阀接口、所述FLVV阀接口、所述炭罐接口和所述积液箱为一体注塑成型,密封性能好,且采用塑料材质制备,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好,可以承受燃油蒸汽的腐蚀,且采用塑料材质制备,可以不增加车身重量,制备方法简单,柔韧性好,方便安装。3、本技术中提供的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通过依次连接的所述燃油箱、积液器和所述炭罐,避免少量的燃油进入到所述炭罐中,有效的避免燃油进入所述炭罐中,造成所述炭罐内的活性炭失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积液器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积液器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积液箱;2-GVV阀接口;3-FLVV阀接口;4-炭罐接口;5-燃油箱;6-炭罐;7-GVV阀;8-FLVV阀;9-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包括积液箱1,该积液箱上设有GVV阀接口2、FLVV阀接口3和炭罐接口4。本技术通过在所述积液箱上设置GVV阀接口和所述FLVV阀接口,便于所述积液箱与汽车上的燃油箱连接,所述积液箱上还设有炭罐接口,便于与车体内的炭罐连接,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会从先经过积液箱后再进入到口进入到炭罐内,少量的燃油会留在积液箱内,燃油蒸汽会通过所述炭罐接口进入到炭罐内,不会造成对炭罐中活性炭的污染。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炭罐接口高于所述GVV阀接口和FLVV阀接口;所述炭罐接口设于所述积液箱侧壁上,所述GVV阀接口和所述FLVV阀接口设于所述积液箱底部。本技术通过所述炭罐接口高于所述GVV阀接口和FLVV阀接口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进入所述积液箱内的燃油进入到汽车内的炭罐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GVV阀接口、所述FLVV阀接口、所述炭罐接口和所述积液箱为一体注塑成型。本技术中所述GVV阀接口、所述FLVV阀接口、所述炭罐接口和所述积液箱为一体注塑成型,密封性能好,且采用塑料材质制备,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好,可以承受燃油蒸汽的腐蚀,且采用塑料材质制备,可以不增加车身重量,制备方法简单,柔韧性好,方便安装。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GVV阀接口和所述FLVV阀接口均为弯管式接口,便于所述积液器安装与车身内燃油箱更加方便,缩短所述积液器与燃油箱间的距离,节省车内空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燃油箱蒸发排放系统,包括燃油箱5,该燃油箱与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积液箱,该积液箱上设有GVV阀接口、FLVV阀接口和炭罐接口;所述炭罐接口高于所述GVV阀接口和FLVV阀接口;所述炭罐接口设于所述积液箱侧壁上,所述GVV阀接口和所述FLVV阀接口设于所述积液箱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积液箱,该积液箱上设有GVV阀接口、FLVV阀接口和炭罐接口;所述炭罐接口高于所述GVV阀接口和FLVV阀接口;所述炭罐接口设于所述积液箱侧壁上,所述GVV阀接口和所述FLVV阀接口设于所述积液箱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GVV阀接口、所述FLVV阀接口、所述炭罐接口和所述积液箱为一体注塑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GVV阀接口处和FLVV阀接口处均设有密封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燃油箱与炭罐的积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GVV阀接口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