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水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441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积水清理装置,包括滚筒、第一滚轮、吸水海绵、连接支架、挤压滚筒、集水箱和导流板;在有积水的区域推动本装置,能够通过吸水海绵自动将积水吸收掉,再经挤压滚筒的挤压,将吸水海绵上的积水挤压到导流板上,然后通过导流板的导流作用将积水收集到集水箱内,到达一定量后排出到下水道或用于浇花使用。这样不但使得积水清理的过程变得更简单、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而且由于滚筒转动的过程中,吸水海绵上的积水时刻都在通过挤压滚筒的挤压流到导流板上从而进入集水箱,故此清理积水的效率更高;本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积水清理过程中对装置的损耗小,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积水清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积水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雨后道路或操场上都会出现很多积水,大部分的积水会自动流入下水道,还剩下小部分的积水由于距离下水道入口远或者地面不平等原因而残留在道路或操场上,这便需要人工对积水进行清理。普遍的做法是通过扫帚将积水扫开,增加挥发速度,使其不形成水洼,减小对路人的影响;还有就是同样通过扫帚将积水慢慢扫到下水道入口,使其进入下水道;以上的两种做法虽然都能解决问题,但费时费力,对工具的损耗较大,不适合大面积的积水清理工作。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020164880.3的一种“积水清理车”,由滚筒、车体和挤压滚筒组成,其特征在于:滚筒通过滚动轴承与空心主轴连接;空心主轴与排水槽连接;排水槽与车体连接;挤压滚筒通过副轴与三角支架连接且挤压滚筒在吸水海绵的上面。此专利虽然能够节省人力、消除对积水清理工具损耗大的缺点,但其效率并不高,吸水海绵上的积水通过金属滚筒上的漏水口无法全部进入到空心主轴内,大部分的积水又会通过对面的漏水口流出到吸水海绵上,而且由于引流斜面的设置数量有限,无法时刻将吸水海绵上的积水导入到空心主轴内,从而导致效率下降、无用功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积水清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积水清理装置,包括滚筒、吸水海绵、V字型的连接支架、挤压滚筒、集水箱和导流板,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滚筒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滚轮,且所述第一滚轮的直径大于所述滚筒的端面直径;所述吸水海绵呈圆筒状套接固定在所述滚筒表面;所述连接支架为一对,并分别铰接在所述滚筒两端的所述第一滚轮的转轴上,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滚轮的轴心处,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固定连接并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接杆;所述挤压滚筒通过其两端的连接轴铰接固定在所述滚筒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且所述挤压滚筒对所述吸水海绵形成挤压;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上放置有所述集水箱,所述托架底部安装有小型的第二滚轮,所述托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推手;所述导流板从上到下倾斜呈坡面搭接在所述吸水海绵与所述集水箱之间,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延展至所述挤压滚筒与吸水海绵的相接触处,其下端搭接在所述集水箱的侧壁上并延展到所述集水箱内,所述导流板通过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流板上。优选地,所述吸水海绵远离所述滚筒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滚轮齐平。优选地,所述集水箱侧壁的下端设有排水口,并配有与所述排水口相适应的橡胶塞。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两侧边缘处均设有向上凸起的折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有积水的区域推动本装置,能够通过吸水海绵自动将积水吸收掉,再经挤压滚筒的挤压,将吸水海绵上的积水挤压到导流板上,然后通过导流板的导流作用将积水收集到集水箱内,到达一定量后排出到下水道或用于浇花使用。这样不但使得积水清理的过程变得更简单、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而且由于滚筒转动的过程中,吸水海绵上的积水时刻都在通过挤压滚筒的挤压流到导流板上从而进入集水箱,故此清理积水的效率更高;此外,本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积水清理过程中对装置的损耗小,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滚筒与第一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滚筒,11-第一滚轮,111-转轴,2-吸水海绵,3-连接支架,31-第一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4-挤压滚筒,41-连接轴,5-集水箱,51-排水口,6-导流板,61-折沿,7-托架,71-第二滚轮,72-推手,8-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积水清理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滚筒1、吸水海绵2、V字型的连接支架3、挤压滚筒4、集水箱5和导流板6,滚筒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滚轮11,且第一滚轮11的直径大于滚筒1的端面直径;吸水海绵2呈圆筒状套接固定在滚筒1表面;连接支架3为一对,并分别铰接在滚筒1两端的第一滚轮11的转轴111上,转轴111固定在第一滚轮11的轴心处,连接支架3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1和与第一连接杆31端部固定连接并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接杆32;挤压滚筒4通过其两端的连接轴41铰接固定在滚筒1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杆32之间,且挤压滚筒4对吸水海绵2形成挤压,以方便将吸水海绵2吸收的积水挤压出来,而且吸水海绵2随滚筒1转动时,带动挤压滚筒4转动;第一连接杆31远离转轴111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托架7,托架7上放置有集水箱5,集水箱5用于收集积水,托架7底部安装有小型的第二滚轮71,托架7远离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固定有推手72,推动推手72可使得整个装置运动;导流板6从上到下倾斜呈坡面搭接在吸水海绵2与集水箱5之间,导流板6的上端延展至挤压滚筒4与吸水海绵2的相接触处,其下端搭接在集水箱5的侧壁上并延展到集水箱5内,导流板6通过固定杆8与第一连接杆31连接固定,固定杆8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杆31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导流板6上,以便对导流板6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在有积水的路面上推动本装置,能够通过吸水海绵2自动将积水吸收掉,再经挤压滚筒4的挤压,将吸水海绵2上的积水挤压到导流板6上,然后通过导流板6的导流作用将积水收集到集水箱5内,到达一定量后排出到下水道或用于浇花使用。这样不但使得积水清理的过程变得更简单、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而且由于滚筒1转动的过程中,吸水海绵2上的积水时刻都在通过挤压滚筒4的挤压流到导流板6上进而流入集水箱5,故此清理积水的效率更高;此外,本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积水清理过程中对装置的损耗小,适合推广应用。在本实施例中,吸水海绵2远离滚筒1的一侧,即吸水海绵2的外侧,与第一滚轮11齐平,这样设置,在第一滚轮11滚动时,能够使吸水海绵2与路面上的积水接触更加容易,更方便对路面或操场上积水的吸收。在本实施例中,集水箱5侧壁的下端设有排水口51,并配有与排水口51相适应的橡胶塞,以方便将集水箱5中收集到的积水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6的两侧边缘处均设有向上凸起的折沿61,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流到导流板6上的积水不会从两侧流出,另外也使得导流板6更加牢固,增加其使用寿命。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积水清理装置,包括滚筒(1)、吸水海绵(2)、V字型的连接支架(3)、挤压滚筒(4)、集水箱(5)和导流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滚轮(11),且所述第一滚轮(11)的直径大于所述滚筒(1)的端面直径;所述吸水海绵(2)呈圆筒状套接固定在所述滚筒(1)表面;所述连接支架(3)为一对,并分别铰接在所述滚筒(1)两端的所述第一滚轮(11)的转轴(111)上,所述转轴(111)固定在所述第一滚轮(11)的轴心处,所述连接支架(3)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1)端部固定连接并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接杆(32);所述挤压滚筒(4)通过其两端的连接轴(41)铰接固定在所述滚筒(1)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32)之间,且所述挤压滚筒(4)对所述吸水海绵(2)形成挤压;所述第一连接杆(31)远离所述转轴(111)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托架(7),所述托架(7)上放置有所述集水箱(5),所述托架(7)底部安装有小型的第二滚轮(71),所述托架(7)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固定有推手(72);所述导流板(6)从上到下倾斜呈坡面搭接在所述吸水海绵(2)与所述集水箱(5)之间,所述导流板(6)的上端延展至所述挤压滚筒(4)与吸水海绵(2)的相接触处,其下端搭接在所述集水箱(5)的侧壁上并延展到所述集水箱(5)内,所述导流板(6)通过固定杆(8)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1)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杆(8)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31)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流板(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积水清理装置,包括滚筒(1)、吸水海绵(2)、V字型的连接支架(3)、挤压滚筒(4)、集水箱(5)和导流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滚轮(11),且所述第一滚轮(11)的直径大于所述滚筒(1)的端面直径;所述吸水海绵(2)呈圆筒状套接固定在所述滚筒(1)表面;所述连接支架(3)为一对,并分别铰接在所述滚筒(1)两端的所述第一滚轮(11)的转轴(111)上,所述转轴(111)固定在所述第一滚轮(11)的轴心处,所述连接支架(3)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1)端部固定连接并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接杆(32);所述挤压滚筒(4)通过其两端的连接轴(41)铰接固定在所述滚筒(1)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32)之间,且所述挤压滚筒(4)对所述吸水海绵(2)形成挤压;所述第一连接杆(31)远离所述转轴(111)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托架(7),所述托架(7)上放置有所述集水箱(5),所述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奇峰刘汝策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市奇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