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11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该管节包括:管节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埋设于所述管节本体内的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凸伸出所述第一端面形成插头,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插头相适配的承头,所述承头的接口设于所述第二端面上;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对接时,其中的一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插头插入另一个混凝土管节上对应的承头内,使得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注浆管对接连接,并通过所述注浆管向顶管机的刀盘输送土体改良浆液。本发明专利技术随着管节的拼装实现了注浆管的接长,利用该注浆管为顶管机的刀盘输送土体改良浆液,从而避免了现有输送土体改良浆液的管道接长的操作,节省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

Design Structure of Pipeline Inserted with Pipe Joints for Intake and Discharge of Mud and Thixotropic Mu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ipeline design structure with sludge inlet and outlet and thixotropic mud embedded in a pipe joint. The pipe joint includes: a pipe joint body with relative first and second ends; and a grouting pipe embedded in the pipe joint body. One end of the grouting pipe protrudes out of the first end to form a plug, and the other end forms a bearing head adapted to the plug. The interfac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end surface; when two adjacent concrete pipe joints are butted, the plug on one of the two concrete pipe joints is insert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bearing of the other concrete pipe joints, so that the grouting pipe on the two adjacent concrete pipe joints is butted and connected, and the grouting pipe conveys the soil improved grouting fluid to the cutter head of the pipe jacking machine. With the assembling of the pipe joints, the grouting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length of the grouting pipe, and the grouting pipe is used to transport the soil improvement slurry for the cutter head of the pipe jacking machine, thereby avoid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pipeline connection for conveying the soil improvement slurry, saving construction time and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隧道工程领域,特指一种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城市地铁、公路、铁路等隧道越来越普遍,而顶管法施工是城市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顶管法是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其主要原理为通过后背千斤顶将预制管节顶入地层中,进而形成建设所需的隧道。顶管机在顶进施工时需在机头刀盘处喷射土体改良浆液,以防止机头刀盘闭塞,刀盘结泥饼等现象的出现。由于顶管施工的特殊性,即每推进一管节就要在后部顶入新一管节,在进行这一操作时,相应顶管机的各类管线也需要进行接长处理,然而这一过程将耗费较多的时间与人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解决现有的顶管法施工时随着顶管机的顶进相应地各类管线也需要进行接长处理,进而导致的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工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包括:管节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埋设于所述管节本体内的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凸伸出所述第一端面形成插头,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插头相适配的承头,所述承头的接口设于所述第二端面上;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对接时,其中的一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插头插入另一个混凝土管节上对应的承头内,使得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注浆管对接连接,并通过所述注浆管向顶管机的刀盘输送土体改良浆液。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在混凝土管节内埋设注浆管,随着管节的拼装实现了注浆管的接长,利用该注浆管为顶管机的刀盘输送土体改良浆液,从而避免了现有输送土体改良浆液的管道接长的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相邻混凝土管节上的注浆管通过适配的插头和承头实现承插式连接,连接速度快,能够节省管节的安装时间。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头的内壁面设有一圈凸台,所述凸台紧贴于插入所述承头内的插头的外表面,从而将所述插头紧固于所述承头内。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头内设有一环状密封圈,所述环状密封圈贴设于所述凸台并位于所述凸台上远离所述接口的一侧,通过所述环状密封圈密封所述承头和插入所述承头内的插头间的空隙。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插头和所述承头均呈圆台形,所述插头从端部向靠近所述承头的一侧的直径逐渐变大,所述承头的端部向靠近所述插头的一侧的直径逐渐变小。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头内设有一环状密封圈,所述环状密封圈夹设于所述承头和插入所述承头内的插头之间,并对所述承头和对应的插头之间进行密封。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节本体的外表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面处设有一环状凹面;所述管节本体上埋设有一环状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端面处,且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管节本体的外表面相平齐,所述连接板部分凸伸出所述第二端面;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对接时,其中的一个混凝土管节上的连接板套设于另一个混凝土管节的环状凹面上,且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与另一个混凝土管节的外表面相平齐。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环状凹面上套设有密封环,通过所述密封环密封所述环状凹面和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间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第一端面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第二端面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连接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中注浆管的插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中注浆管的承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顶管法施工中在拼接管节时需要对顶管机内的管线进行接长处理,特别是顶管机机头的刀盘处的注浆管的接长,能够解决该接长处理的耗费时间及人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管节内设置有注浆管,且注浆管在混凝土管节的的第一端面形成一插头,第二端面形成一承头,实现了在拼接管节时,能够将注浆管利用插头和承头实现承插式连接,从而实现了接长注浆管的效果,通过注浆管可从顶管机后部向顶管机的刀盘输送土体改良浆液,能够极大地节省施工时间与人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第一端面处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连接的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3,对本专利技术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包括管节本体21和注浆管22,结合图2所示,管节本体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211和第二端面212;注浆管22埋设于管节本体21内,该注浆管22的一端凸伸出管节本体21的第一端面211形成插头221,另一端形成与该插头221相适配的承头222,承头222的接口2221设于第二端面212上;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对接时,其中的一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插头221插入另一个混凝土管节上对应的承头222内,使得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注浆管22对接连接,并通过注浆管22向顶管机的刀盘输送土体改良浆液。顶管机掘进施工时,在顶管机的后部连接位于首部的混凝土管节,该首部的混凝土管节随着顶管机的掘进而向所形成的隧道内移动,顶管机每向前掘进一段,就要在后部拼装一新的混凝土管节。基于这一的施工工法,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管节内埋设有注浆管22,且注浆管22在相邻的混凝土管节间采用承插式的连接方式,连接速度快,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注浆管22的埋设方向与顶管机的推进方向相一致,从而利用注浆管22可向顶管机的机头输入浆液。这样实现了如下效果:在混凝土管节拼装好后,就直接接长了注浆管22。通过该注浆管22可直接将后方的土体改良浆液送入到顶管机的刀盘处,从而避免了人工接长管线的操作,节省了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5所示,承头222的内壁面设有一圈凸台2222,该凸台2222紧贴于插入承头222内的插头221的外表面,从而将插头221紧固于承头222内。利用设置的凸台2222实现了插头221和承头222间的紧密插接,提高了两者间的连接强度。较佳地,凸台2222由承头222的外表面上部分结构向内凹而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承头222内设有一环状密封圈223,该环状密封圈223贴设于凸台2222并位于凸台2222上远离接口2221的一侧,通过环状密封圈223密封承头222和插入承头222内的插头221间的空隙,从而实现了密封注浆管22的接头处,避免了浆液的外漏。或者,在承头222内设置一环状密封圈223,通过该环状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节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埋设于所述管节本体内的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凸伸出所述第一端面形成插头,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插头相适配的承头,所述承头的接口设于所述第二端面上;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对接时,其中的一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插头插入另一个混凝土管节上对应的承头内,使得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注浆管对接连接,并通过所述注浆管向顶管机的刀盘输送土体改良浆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节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埋设于所述管节本体内的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凸伸出所述第一端面形成插头,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插头相适配的承头,所述承头的接口设于所述第二端面上;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对接时,其中的一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插头插入另一个混凝土管节上对应的承头内,使得相邻的两个混凝土管节上的注浆管对接连接,并通过所述注浆管向顶管机的刀盘输送土体改良浆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头的内壁面设有一圈凸台,所述凸台紧贴于插入所述承头内的插头的外表面,从而将所述插头紧固于所述承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头内设有一环状密封圈,所述环状密封圈贴设于所述凸台并位于所述凸台上远离所述接口的一侧,通过所述环状密封圈密封所述承头和插入所述承头内的插头间的空隙。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于管节的进排泥及触变泥浆的管路设计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欠伟杨正徐天明张弛彭世宝李钦黄德中宿文德陈培新寇晓勇邱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