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93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前腰管、后腰管、脚管、从动杆及推把;设于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之间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该第一调整装置包括交差设置的第一折管和第二折管;第二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前折叠片、第二前折叠片、连接片、第一后折叠片和第二后折叠片,第一前折叠片、第二前折叠片和连接片三者转动相连,而连接片、第一后折叠片和第二后折叠片三者转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相对简单可靠,不会发生形变导致用户无法折叠推车,可靠性高且便于操作使用,折叠后的尺寸更小。

A Kid of Child Ca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ildren's trolley, which comprises a left frame and a right fram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have the same structure and include the front waist tube, the back waist tube, the foot tube, the driven rod and the push bar; the first adjust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adjusting device between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the first adjusting device includes the first folding pipe and the second adjusting device of the intersection setting. The second adjusting device includes the first front folding plate, the second front folding plate,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first rear fold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rear folding plate. The first front folding plate, the second front folding plate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while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first rear fold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rear folding plate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reliable, and the user can not fold the cart because of no deform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reliability and is easy to operate and use, and the folded size is sma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推车
本技术涉及婴儿及儿童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儿童推车的种类繁多,儿童推车的杆件数目也不相同,各杆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位置都不相同,从而推车车架的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也各不相同。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11829765公开了一种能实现四折的婴儿推车车架,包括握把和对称设置于握把两端的推把、腰管及脚管,所述对称设置的推把、腰管及脚管之间设有用以实现宽度折叠的第一调节装置和与第一调节装置联动的第二调节装置,脚管上装有与第二调节装置相连的滑动装置,第二调节装置通过一个滑动装置与脚管滑动相连。然而,申请人认为,推车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脚管在长期承受较大重力则会产生形变,从而导致滑动装置在变形后的脚管上滑动不顺畅从而最终导致用户无法将推车顺利折叠,可靠性较差从而无法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可靠性较差可能导致用户无法顺利将推车折叠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耐用的儿童推车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前腰管11、后腰管12、脚管13、从动杆14及推把15,前腰管11的上末端、后腰管12的上末端及推把15的下末端三者之间通过收车部17相连,前腰管11的下末端与后腰管12的下末端之间通过挠性连管16相连,后腰管12的下末端与脚管13转动连接,从动杆14通过固定套18可转动与前腰管11和后腰管12相连,脚管13的上末端与护套19固定连接;设于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之间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该第一调整装置包括交差设置的第一折管21和第二折管22,第一折管21的下末端、第二折管22的下末端分别枢接在左侧车架、右侧车架各自的护套19上,第一折管21的上末端、第二折管22的上末端分别枢接在右侧车架、左侧车架各自的从动杆14上;第二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二前折叠片312、连接片32、第一后折叠片331和第二后折叠片332,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一后折叠片331的其中一末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左侧车架的脚管13上,第二前折叠片312和第二后折叠片332的其中一末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右侧车架的脚管13上,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二前折叠片312和连接片32三者转动相连,而连接片32、第一后折叠片331和第二后折叠片332三者转动相连。其中,前腰管11包括上前腰管111和下前腰管112,下前腰管112的上末端通过护套19套设在上前腰管111的下末端,脚管13的上末端在儿童推车为展开使用状态时抵靠作用在上前腰管111与下前腰管112相连处从而使上前腰管111与下前腰管112固定相连。其中,第二调整装置在儿童推车为展开使用状态时呈“工”形。其中,左侧车架、右侧车架各自的下前腰管112的下末端以及脚管13的下末端分别设有前轮组件101和后轮组件102。其中,两个推把15之间设有握把4,该握把4上设有收车按钮41。其中,在后腰管12上设有便于用户推拉的推杆6。其中,从动杆14的前末端通过连接器141连接一根纵向设置的延伸杆1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不需要在脚管上使用滑动装置连接第二调整装置,第二调整装置直接可转动的设置在两根脚管之间,结构相对简单可靠,不会发生形变导致用户无法折叠推车,从而可靠性高且便于操作使用;本技术让儿童推车提供折叠操作,折叠后的尺寸较小从而便于使用,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儿童推车在展开使用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应图1在折叠收拢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3是儿童推车在展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结合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儿童推车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前腰管11、后腰管12、脚管13、从动杆14及推把15,前腰管11的上末端、后腰管12的上末端及推把15的下末端三者之间通过收车部17相连,前腰管11的下末端与后腰管12的下末端之间通过挠性连管16相连,后腰管12的下末端与脚管13转动连接,从动杆14通过固定套18可转动与前腰管11和后腰管12相连,前腰管11包括上前腰管111和下前腰管112,下前腰管112的上末端通过护套19套设在上前腰管111的下末端,而脚管13的上末端与护套19连接;设于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之间起到折叠作用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该第一调整装置包括交差设置的第一折管21和第二折管22,第一折管21的下末端、第二折管22的下末端分别枢接在左侧车架、右侧车架各自的护套19上,第一折管21的上末端、第二折管22的上末端分别枢接在右侧车架、左侧车架各自的从动杆14上;第二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二前折叠片312、连接片32、第一后折叠片331和第二后折叠片332,第一前折叠片311和第一后折叠片331的其中一末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左侧车架的脚管13上,第二前折叠片312和第二后折叠片332的其中一末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右侧车架的脚管13上,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二前折叠片312和连接片32三者转动相连,而连接片32、第一后折叠片331和第二后折叠片332三者转动相连。结合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儿童推车还包括: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各自的下前腰管112的下末端、脚管13的下末端分别设有前轮组件101和后轮组件102;设于两个推把15之间的握把4;固定在后腰管12上便于用户推拉的推杆6;甚至,从动杆14的前末端通过连接器141连接一根纵向设置的延伸杆142。具体使用时,可在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各自的从动杆14(甚至两个延伸杆142之间)之间设置坐垫(比如坐垫是套接固定在两根从动杆14之间的布),通过转动延伸杆142使延伸杆142与从动杆14水平设置时从而可以扩大坐垫尺寸让婴儿、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可睡卧在坐垫上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其中,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11829765、CN2015108624686等)而言,例如CN2015108624686技术方案所描述的相应结构为例来说明:在收车部17中内设有锁定齿轮,在握把4上设有从展开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收拢状态的收车按钮41,在锁定齿轮与收车按钮41之间设有收车拉绳,操作该收车按钮41能够控制儿童推车从展开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收拢状态。如图1、图3所示儿童推车处于展开使用状态,通收车部17使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的各个部件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结构,此时,第一调整装置、第二调整装置均呈展开状态支撑连接在左侧车架与右侧车架之间,且第二调整装置呈“工”形,脚管13的上末端也顶靠在上前腰管111下末端与下前腰管112上末端的一侧使上前腰管111和下前腰管112构成一根可承受外力的前腰管11。因此,儿童推车在于展开使用状态各个部分均是一个稳固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前腰管(11)、后腰管(12)、脚管(13)、从动杆(14)及推把(15),前腰管(11)的上末端、后腰管(12)的上末端及推把(15)的下末端三者之间通过收车部(17)相连,前腰管(11)的下末端与后腰管(12)的下末端之间通过挠性连管(16)相连,后腰管(12)的下末端与脚管(13)转动连接,从动杆(14)通过固定套(18)可转动与前腰管(11)和后腰管(12)相连,脚管(13)的上末端与护套(19)固定连接;设于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之间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该第一调整装置包括交差设置的第一折管(21)和第二折管(22),第一折管(21)的下末端、第二折管(22)的下末端分别枢接在左侧车架、右侧车架各自的护套(19)上,第一折管(21)的上末端、第二折管(22)的上末端分别枢接在右侧车架、左侧车架各自的从动杆(14)上;其特征在于:第二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二前折叠片(312)、连接片(32)、第一后折叠片(331)和第二后折叠片(332),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一后折叠片(331)的其中一末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左侧车架的脚管(13)上,第二前折叠片(312)和第二后折叠片(332)的其中一末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右侧车架的脚管(13)上,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二前折叠片(312)和连接片(32)三者转动相连,而连接片(32)、第一后折叠片(331)和第二后折叠片(332)三者转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前腰管(11)、后腰管(12)、脚管(13)、从动杆(14)及推把(15),前腰管(11)的上末端、后腰管(12)的上末端及推把(15)的下末端三者之间通过收车部(17)相连,前腰管(11)的下末端与后腰管(12)的下末端之间通过挠性连管(16)相连,后腰管(12)的下末端与脚管(13)转动连接,从动杆(14)通过固定套(18)可转动与前腰管(11)和后腰管(12)相连,脚管(13)的上末端与护套(19)固定连接;设于左侧车架和右侧车架之间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该第一调整装置包括交差设置的第一折管(21)和第二折管(22),第一折管(21)的下末端、第二折管(22)的下末端分别枢接在左侧车架、右侧车架各自的护套(19)上,第一折管(21)的上末端、第二折管(22)的上末端分别枢接在右侧车架、左侧车架各自的从动杆(14)上;其特征在于:第二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二前折叠片(312)、连接片(32)、第一后折叠片(331)和第二后折叠片(332),第一前折叠片(311)、第一后折叠片(331)的其中一末端均可转动的连接在左侧车架的脚管(13)上,第二前折叠片(312)和第二后折叠片(332)的其中一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贝涵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