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育新专利>正文

动态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60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水塔,属于一种观赏景观,解决了现有静态水塔景观存在的景观动态变化小而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低的问题,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水池,以及设置在水池中部上方的水槽,所述水槽围绕着空心的中心管柱并与中心管柱固定连接,中心管柱高于水槽的上部设置成控制水箱,控制水箱内设置有自动冲水阀,控制水箱内上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倒“T”形顶层水箱支架,与顶层水箱支架的竖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层水箱,顶层水箱与设置在水池底部的进水管相通,自动冲水阀的出水口通过连通管与水槽相通,中心管柱的底端与浮体固定连接。适用于各种花园、公园、博览园或物业小区等场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观赏景观,特别涉及一种可设置在花园、公园、博览园、物业小区等场合的水中塔状景观。
技术介绍
水池中设置的塔状景观是人们经常可以观赏到的一种人造景观。现有的该类景观多是固定设置的多层结构,其中部出水使水逐层流放,形成塔状的水帘景观。但这些景观因为只是静态多层的塔状结构,景观动态变化小,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较低,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静态水塔景观存在的景观动态变化小而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形成层间动态变化以及整体升降变化,具有多处动态变化的动态水塔,以提高景观的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动态水塔,包括设置在地面下充水的水池,以及设置在水池中部上方的水槽,所述水槽围绕着空心的中心管柱并与中心管柱固定连接,中心管柱高于水槽的上部设置成控制水箱,控制水箱内设置有自动冲水阀,控制水箱内上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倒“T”形顶层水箱支架,与顶层水箱支架的竖架顶端固定连接的有顶层水箱,顶层水箱与设置在水池底部的进水管相通,自动冲水阀的出水口通过连通管与水槽相通,中心管柱的底端与浮体固定连接。控制水箱及其内部的自动冲水阀主要是用来控制中心管柱的升降,并通过自动冲水阀的排水来满足水槽所需要的水量。随着进水管进入顶层水箱的水量增多,多余的水量会溢出而流入到控制水箱内,控制水箱内的水量增加到一定量时,中心管柱及其附属物的重量之和大于其底部浮体排水所受的浮力,则中心管柱带着其附属物一起下降,即水槽、控制水箱、顶层水箱都随中心管柱下降;当控制水箱内的水量继续增加,其水位超过自动冲水阀的虹吸管高度时,自动冲水阀开启,控制水箱内的水开始排出,由于控制水箱排水的速度大于其进水的速度,因此,控制水箱内的水量开始减少,当水量减少到中心管柱及其附属物的重量之和小于其底部浮体排水所受的浮力时,中心管柱带动水槽、控制水箱、顶层-->水箱等附属物一起上升。而控制水箱内的水量排放完毕后,自动冲水阀关闭,则控制水箱内的水量开始增多,根据前文所述,则可以开始又一轮的下降和上升循环。为了进一步提高动态水塔运行的稳定性,所述水池底部固定设置有均匀布置并穿过浮体的第一限位柱,浮体通过套管与第一限位柱松配合;所述水池底部固定设置有均匀布置并穿过浮体的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位置低于或等于水池的水面。第一限位柱的作用在于控制中心管柱升降过程中的水平偏移,进而避免水塔在升降过程中发生过大的水平偏移,影响升降的顺滑性。根据需要,第一限位柱可设置为两根以上,如布置成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心管柱及其附属物升降过程中的限位性。第二限位柱和限位杆的主要作用是限制中心管柱升降过程浮体位置上限和水槽的位置下限,在中心管柱上升过程,限位杆可限制浮体上升的最高位,避免浮体浮出水面,影响浮力变化,而且可使浮体所受浮力大于中心管柱及其附属物重量之和的那部分力作用在限位杆上,通过限位杆对浮体的反作用力,保持浮体上升到限位杆处时的平稳,进而保持与中心管柱固定连接的水槽、控制水箱、顶层水箱等塔状结构的平稳。同样道理,在中心管柱下降时,限位杆可以限制水槽下降的最低位,避免其沉入水面而影响整体浮力,一方面便于控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动态水塔的平稳。所述控制水箱下方设置有至少两层围绕中心管柱的水槽,每层水槽的外侧槽壁中部开设有溢水孔,从上到下,每层水槽的外径递增,最下层水槽的外径小于水池的内径。形成多层的水槽,塔状结构特征更明显,而且通过水槽外侧槽壁上的溢水孔,一方面可以为下层水槽提供水量,另一方面自溢水孔溢出的水流形成水帘,更增加了动态水塔的动态变化性,提高了其趣味性和观赏性。而且,各层水槽可以用透明材料制成,水槽内可以养殖观赏鱼类或水生物,更进一步提高整体景观的观赏性。所述水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上部设置有溢水管。排污管主要是为了便于对水池进行清淤和放水进行维护。溢水管的作用是在进水管不断进水后,多余的水量自水槽溢出到水池时,水池的水面不会增长,以维持整体景观的正常运行。所述顶层水箱上设置有空心的装饰物,进水管通入到该装饰物内,该装饰物的顶部开口,顶层水箱的外侧箱壁也开设有溢水孔。该装饰物可以是各种造-->型,也可以花瓶状物体,进一步增强景观的观赏性。所述中心管柱的管壁中部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主要作用是在中心管柱升降过程中起到气、水之间占用空间的交换,即便于中心管柱升降中进排气用,以减小其升降过程所受的阻力。所述顶层水箱上设置有贯通空心结构的装饰物,进水管伸入装饰物(17)内部,通过该装饰物的顶端开口与顶层水箱相通。本技术采用在水池中设置浮体和与其固定连接的中心管柱,并在中心管柱上设置可由进水管控制的控制水箱,控制水箱内的自动冲水阀起到周期控制的作用,使控制水箱的水量周期变化,以周期改变中心管柱及其附属物重量之和与浮体排水所受浮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实现中心管柱的升降;并通过自动冲水阀的出水口与水槽相通的结构,使控制升降的水量再次被利用来形成多层动态水帘,实现了一水多用,减少了资源浪费;由中心管柱升降带来整体水塔动态升降,结合多层水槽之间的水帘动态变化,形成多处动态变化的景观。可见,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形成层间动态变化以及整体升降变化,实现多处动态变化的优点,使景观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得到增强,可更好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适用于各种花园、公园、博览园或物业小区等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处于低位时图1中A-A向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处于高位时图1中A-A向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浮体横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处于低位时图1中B-B向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处于高位时图1中B-B向示意图;图中标号,1是顶层水箱,2是控制水箱,3是自动冲水阀,4是水槽,5是中心管柱,6是连通管,7是溢水孔,8是通气孔,9是限位杆,10是第一限位柱,11是第二限位柱,12是进水管,13是浮体,14是排污管,15是溢水管,16是地面,17是装饰物,18是检查孔,19是套管,20是水池,21是顶层水箱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动态水塔包括设置在地面16下的水池20,水池20内充有水。水池20内设置有空心的中心管柱5,中心管柱5的管壁中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8,中心管柱5的上部设置有一隔板形成控制水箱2,中心管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浮体13,浮体13为设置在浮体架内的聚氨脂泡沫构成。水池20上部设置有溢水管15,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4。控制水箱2内设置有自动冲水阀3,控制水箱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倒“T”形的顶层水箱支架21。顶层水箱支架21的竖架顶端固定安装有顶层水箱1,顶层水箱1的外侧箱壁中部开设有溢水孔。顶层水箱1上设置有花瓶状的装饰物17,装饰物17的中心为贯通的空心结构。如图2、图3所示,中心管柱5上,位于控制水箱2的下方,依次固定设置有五层水槽4。如图1所示,各层水槽4是从上到下外径依次递增的正六边形结构。如图5、图6所示,各层水槽4的每个边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动态水塔,包括设置在地面下充水的水池(20),以及设置在水池(20)中部上方的水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4)围绕着空心的中心管柱(5)并与中心管柱(5)固定连接,中心管柱(5)高于水槽(4)的上部设置成控制水箱(2),控制水箱(2)内设置有自动冲水阀(3),控制水箱(2)内上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倒“T”形顶层水箱支架(21),与顶层水箱支架(21)的竖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层水箱(1),顶层水箱(1)与设置在水池(20)底部的进水管(12)相通,自动冲水阀(3)的出水口通过连通管(6)与水槽(4)相通,中心管柱(5)的底端与浮体(1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动态水塔,包括设置在地面下充水的水池(20),以及设置在水池(20)中部上方的水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4)围绕着空心的中心管柱(5)并与中心管柱(5)固定连接,中心管柱(5)高于水槽(4)的上部设置成控制水箱(2),控制水箱(2)内设置有自动冲水阀(3),控制水箱(2)内上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倒“T”形顶层水箱支架(21),与顶层水箱支架(21)的竖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层水箱(1),顶层水箱(1)与设置在水池(20)底部的进水管(12)相通,自动冲水阀(3)的出水口通过连通管(6)与水槽(4)相通,中心管柱(5)的底端与浮体(13)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动态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0)底部固定设置有均匀布置并穿过浮体(13)的第一限位柱(10),浮体(13)通过套管(19)与第一限位柱(10)松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动态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0)底部固定设置有均匀布置并穿过浮体(13)的第二限位柱(11),第二限位柱(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新
申请(专利权)人:陈育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