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37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它包固定在模架上的升降气缸(1)、滑动连接在模架上的吹针座(2)和活动连接在吹针座(2)上的吹针(3),吹针座(2)包括竖向背板(4)、推拉气缸(5)、连杆(6)、推杆(7)和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连杆(6)的一端铰接在一竖向侧板(8)上,连杆(6)的另一端位于另一竖向侧板(8)的外侧;推拉气缸(5)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腰型孔(9)与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推杆(7)一端与吹针(3)连接,推杆(7)与竖向侧板(8)平行,且推杆(7)的中部通过第二腰型孔(10)与连杆(6)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相对较小、制备成本较低的特点。

Blowing needle base mechanism for blow mould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edle blower seat mechanism for blow moulding, which comprises a lifting cylinder (1), a needle blower seat (2) sliding connected to the mould frame and a needle blower (3) movably connected to the needle blower seat (2), and a needle blower seat (2) including a vertical back plate (4), a push-pull cylinder (5), a connecting rod (6), a push rod (7) and two parallel vertical side plates (8);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6) is hinged to a vertical side plate (8).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6) is located outside the other vertical side plate (8); the piston rod of the push-pull cylinder (5)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6) through the first waist hole (9); the one end of the push rod (7) is connected with the blowing needle (3), the push rod (7) is parallel to the vertical side plate (8),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ush rod (7)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6) through the second waist hole (10);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a relatively small volume, a relatively small size, and a parallel structure. Low cost of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吹塑模用吹针
,具体是指一种制备成本较低的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
技术介绍
吹塑主要指中空吹塑(又称吹塑模塑)是借助于气体压力使闭合在模具中的热熔型坯吹胀形成中空制品的方法,是第三种最常用的塑料加工方法,同时也是发展较快的一种塑料成型方法。吹塑用的模具只有阴模(凹模),与注塑成型相比,设备造价较低,适应性较强,可成型性能好(如低应力)、可成型具有复杂起伏曲线(形状)的制品。目前在油箱吹塑模具的机架上竖向安装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吹针座,在吹针座上设有吹针,吹针与吹针座相连接。由于油箱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且油箱里面需要安装嵌件,吹针座上设有推动吹针上下移动的伸缩气缸,并还设有推动吹针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气缸。但现有技术的吹针座机构中移动气缸用来推动吹针和伸缩气缸的总成,则移动气缸需要较大的推力,使得移动气缸的体积较大,而这又增加了吹针座的体积和重量,使得升降气缸也需要较大体积的气缸来实现吹针座的升降,故存在整体体积较大,制备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体积相对较小、制备成本较低的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它包固定在模架上的升降气缸、滑动连接在模架上的吹针座和活动连接在吹针座上的吹针,所述升降气缸一端与吹针座连接,升降气缸另一端与模架连接,所述吹针座设有竖向背板、推拉气缸、连杆、推杆和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所述竖向背板位于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之间,且竖向背板的两侧分别与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一竖向侧板上,连杆的另一端位于另一竖向侧板的外侧,且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推拉气缸固定在另一竖向侧板的外侧,且推拉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腰型孔与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中部设有第二腰型孔;所述推杆一端与吹针连接,推杆与竖向侧板平行,且推杆的中部通过第二腰型孔与连杆铰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由于连杆设置后,增加了推拉推杆的力矩,则可减小对推拉气缸推力的要求,从而减小推拉气缸的体积和重量并降低成本;而推拉气缸设置在侧边后,可增加吹针座内部的空间,同时还可消除原先吹针管路与推拉气缸管路存在相互干涉的情况,从而保证吹针的使用稳定性;并且连杆机构还可以降低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组装难度,从而在率保证使用效果及提高组装效的同时还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改进,所述一竖向侧板的外侧设有铰接座,且所述一竖向侧板上设有第一长条形孔;所述连杆的一端过第一长条形孔与铰接座铰接;所述另一竖向侧板上设有第二长条形孔,连杆的另一端过第二长条形孔与推拉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则这样设置后,可缩小整体所占的体积,且铰接座是通过螺栓固定的,便于安装及维护,而第二长条形孔设置后,还可降低推拉气缸的安装精度要求,从而降低加工成本。作为改进,两块所述竖向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位于连杆的下方,且横隔板上设有第三长条形孔,第三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竖向侧板平行;所述推杆位于横隔板的下方,且推杆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推杆相互垂直,且连接轴的上端过第三长条形孔铰接在第二腰型孔中;则横隔板设置后,不但可以增加吹针座的强度和上下气缸的连接位置,还可防止横隔板下方用于气缸的软管对横隔板上方连杆等机构的影响,并且第三长条形孔设置还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下,使得推杆运动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更好,从而提高使用和安装的灵活性,以及使用的稳定性。作为改进,所述推杆一端与竖向背板之间设有导向机构;则这样设置后推杆的运动稳定性和方向性更好,使得机构传动的效率更高。作为改进,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杆、螺杆和固定在竖向背板上的固定座,所述推杆一端设有导向槽;所述滑杆一端通过螺杆连接在固定座上,滑杆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则这样设置后,整个零部件相对较少,制备成本较低,且连接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较好。作为改进,所述导向槽近固定座一端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滑杆另一端设有与限位凸起配合限位的环形凸起;则这样设置后,可以对推杆进行限位,防止在使用中推杆与导向机构脱开,进一步增加使用的稳定性。作为改进,推杆一端的端部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滑杆一端上;则这样设置后,可进一步减少气缸工作时推力,从而使得气缸的体积和重量可进一步减小,故制备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座朝向推杆的面上设用第一容置槽,且滑杆一端设有弹簧限位座,所述弹簧一端位于第一容置槽内,弹簧另一端抵合在弹簧限位座上;则这样设置后,在使用过程中弹簧的端部不易出现移位的情况,保证弹簧使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有与弹簧一端套接的第一凸起,所述弹簧限位座可进入第一容置槽内;则这样设置后,使得弹簧与滑杆或螺杆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接触到,从减少因接触而产生的摩擦,进一步提高零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作为改进,所述弹簧限位座朝向固定座的面上设有容置弹簧另一端的第二容置槽,且第二容置槽内设有与弹簧另一端套接的第二凸起;则这样设置后,使得弹簧与滑杆或螺杆在使用过程中更不易接触到,从减少因接触而产生的摩擦,进一步提高零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着图1中A方向的视图。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沿着图1中A方向相反的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去除横隔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沿C-C线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推杆的轴测图。如图所示:1、升降气缸,2、吹针座,3、吹针,4、竖向背板,5、推拉气缸,6、连杆,7、推杆,8、竖向侧板,9、第一腰型孔,10、第二腰型孔,11、铰接座,12、第一长条形孔,13、第二长条形孔,14、横隔板,15、第三长条形孔,16、连接轴,17、滑杆,18、螺杆,19、固定座,20、导向槽,21、限位凸起,22、环形凸起,23、弹簧,24、第一容置槽,25、弹簧限位座,26、第一凸起,27、第二容置槽,28、第二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结合图1~8,一种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它包固定在模架上的升降气缸1、滑动连接在模架上的吹针座2和活动连接在吹针座2上的吹针3(当然还包括其它零部件,但由于未涉及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专利技术点,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升降气缸1一端通过横隔板14与吹针座2连接,升降气缸1另一端与模架连接,升降气缸1控制吹针座2整体的上升和下降,所述吹针座2包括竖向背板4、推拉气缸5、连杆6、推杆7和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所述竖向背板4位于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之间,且竖向背板4的两侧分别与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固定连接,竖向背板4与两块竖向侧板8组成一个“U”字型的结构;所述连杆6的一端铰接在一竖向侧板8上,连杆6的另一端位于另一竖向侧板8的外侧,且连杆6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腰型孔9;所述推拉气缸5固定在另一竖向侧板8的外侧,且推拉气缸5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腰型孔9与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6的中部设有第二腰型孔10;所述推杆7一端与吹针3连接,吹针3与竖向侧板8之间设有直线导轨导向,当然直线导轨上设有吹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它包固定在模架上的升降气缸(1)、滑动连接在模架上的吹针座(2)和活动连接在吹针座(2)上的吹针(3),所述升降气缸(1)一端与吹针座(2)连接,升降气缸(1)另一端与模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针座(2)设有竖向背板(4)、推拉气缸(5)、连杆(6)、推杆(7)和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所述竖向背板(4)位于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之间,且竖向背板(4)的两侧分别与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固定连接;所述连杆(6)的一端铰接在一竖向侧板(8)上,连杆(6)的另一端位于另一竖向侧板(8)的外侧,且连杆(6)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腰型孔(9);所述推拉气缸(5)固定在另一竖向侧板(8)的外侧,且推拉气缸(5)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腰型孔(9)与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6)的中部设有第二腰型孔(10);所述推杆(7)一端与吹针(3)连接,推杆(7)与竖向侧板(8)平行,且推杆(7)的中部通过第二腰型孔(10)与连杆(6)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它包固定在模架上的升降气缸(1)、滑动连接在模架上的吹针座(2)和活动连接在吹针座(2)上的吹针(3),所述升降气缸(1)一端与吹针座(2)连接,升降气缸(1)另一端与模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针座(2)设有竖向背板(4)、推拉气缸(5)、连杆(6)、推杆(7)和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所述竖向背板(4)位于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之间,且竖向背板(4)的两侧分别与两块平行的竖向侧板(8)固定连接;所述连杆(6)的一端铰接在一竖向侧板(8)上,连杆(6)的另一端位于另一竖向侧板(8)的外侧,且连杆(6)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腰型孔(9);所述推拉气缸(5)固定在另一竖向侧板(8)的外侧,且推拉气缸(5)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腰型孔(9)与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6)的中部设有第二腰型孔(10);所述推杆(7)一端与吹针(3)连接,推杆(7)与竖向侧板(8)平行,且推杆(7)的中部通过第二腰型孔(10)与连杆(6)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竖向侧板(8)的外侧设有铰接座(11),且所述一竖向侧板(8)上设有第一长条形孔(12);所述连杆(6)的一端过第一长条形孔(12)与铰接座(11)铰接;所述另一竖向侧板(8)上设有第二长条形孔(13),连杆(6)的另一端过第二长条形孔(13)与推拉气缸(5)的活塞杆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模用吹针座机构,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竖向侧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横隔板(14),所述横隔板(14)位于连杆(6)的下方,且横隔板(14)上设有第三长条形孔(15),第三长条形孔(15)的长度方向与竖向侧板(8)平行;所述推杆(7)位于横隔板(14)的下方,且推杆(7)上设有连接轴(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永杰程利波程苗张修恩王锦浪钱鹏峰薛孟获陈聪王凯胡建飞蒋新通周华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