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圆形尖吹气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418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3:22
吹塑圆形尖吹气针,包括针管,针管的一端连接螺纹管,螺纹管的内部与针管的内部连通,针管的另一端连接锥形块,锥形块为圆锥形块状结构,锥形块的底面与针管的端部配合,针管的侧部开设导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注入孔与吹气针的尖端分离,利用锥形块替代原有的斜面尖端,将注入孔设置在针管的侧部,锥形块为圆锥形块状结构,从而使吹气针在吹塑模型上留下的孔更加圆滑,避免吹气针轻易从吹塑模型上带掉一部分料下来,从而避免了产生的料粒直接被吹到工件表面粘在工件壁上,提高到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塑圆形尖吹气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气针,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吹塑圆形尖吹气针。
技术介绍
现有吹气针普通吹塑模具吹气针,在生产吹气时由于吹针前端针孔是斜面的,在扎入料时会带掉一部分料下来,产生的料粒直接被吹到工件表面粘在工件壁上冷却后很难去下,产品质量不过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吹塑圆形尖吹气针,能够避免吹气针轻易从吹塑模型上带掉一部分料下来。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吹塑圆形尖吹气针,包括针管,针管的一端连接螺纹管,螺纹管的内部与针管的内部连通,针管的另一端连接锥形块,锥形块为圆锥形块状结构,锥形块的底面与针管的端部配合,针管的侧部开设导流孔,导流孔的侧周设置弧形面,针管的内侧安装弧形壳体,弧形壳体的弧的方向朝向针管的内侧,弧形壳体上开设注入孔。注入孔的内部与导流孔的内部相通。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壳体的外侧具有第一球面,弧形壳体的内侧具有第二球面,第一球面和第二球面均为球形面,第二球面与导流孔构成一个平滑的曲面。所述针管的外侧套有标记环,标记环外侧具有弧形面。所述注入孔为圆形孔状结构,注入孔的中心轴与针管的中心轴的夹角为α,α=45度。所述针管的长度为H1,H1=10厘米,锥形块的高为2厘米,针管的内径为0.8厘米。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注入孔与吹气针的尖端分离,利用锥形块替代原有的斜面尖端,将注入孔设置在针管的侧部,锥形块为圆锥形块状结构,从而使吹气针在吹塑模型上留下的孔更加圆滑,避免吹气针轻易从吹塑模型上带掉一部分料下来,从而避免了产生的料粒直接被吹到工件表面粘在工件壁上,提高到了产品的质量。本技术的弧形面能够使导流孔与针管外壁交界处更加圆滑,避免了导流孔与针管外壁交界处的尖利楞刮下原料,从而进一步避免了产生的料粒直接被吹到工件表面粘在工件壁上。本技术的弧形壳体的弧的方向朝向针管的内侧,能够使弧形壳体上的注入孔位于针管更深的区域,从而进避免了注入孔尖利的边缘刮下原料,从而进一步避免了产生的料粒直接被吹到工件表面粘在工件壁上。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螺纹管2标记环3针管4注入孔5弧形壳体6导流孔7弧形面8锥形块9第一球面10第二球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吹塑圆形尖吹气针,如图1所示,包括针管3,针管3的一端连接螺纹管1,螺纹管1的内部与针管3的内部连通,针管3的另一端连接锥形块8,锥形块8为圆锥形块状结构,锥形块8的底面与针管3的端部配合,针管3的侧部开设导流孔6,导流孔6的侧周设置弧形面7,针管3的内侧安装弧形壳体5,弧形壳体5的弧的方向朝向针管3的内侧,弧形壳体5上开设注入孔4。注入孔4的内部与导流孔6的内部相通。本技术将注入孔与吹气针的尖端分离,利用锥形块8替代原有的斜面尖端,将注入孔4设置在针管3的侧部,锥形块8为圆锥形块状结构,从而使吹气针在吹塑模型上留下的孔更加圆滑,避免吹气针轻易从吹塑模型上带掉一部分料下来,从而避免了产生的料粒直接被吹到工件表面粘在工件壁上,提高到了产品的质量。本技术的弧形面7能够使导流孔6与针管3外壁交界处更加圆滑,避免了导流孔6与针管3外壁交界处的尖利楞刮下原料,从而进一步避免了产生的料粒直接被吹到工件表面粘在工件壁上。本技术的弧形壳体5的弧的方向朝向针管3的内侧,能够使弧形壳体5上的注入孔4位于针管3更深的区域,从而进避免了注入孔4尖利的边缘刮下原料,从而进一步避免了产生的料粒直接被吹到工件表面粘在工件壁上。所述弧形壳体5的外侧具有第一球面9,弧形壳体5的内侧具有第二球面10,第一球面9和第二球面10均为球形面,第二球面10与导流孔6构成一个平滑的曲面。本技术的第二球面10与导流孔6构成一个平滑的曲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导流孔6和弧形壳体5处的平滑度,避免尖利的边缘刮下原料,从而进一步避免了产生的料粒直接被吹到工件表面粘在工件壁上。所述针管3的外侧套有标记环2,标记环2外侧具有弧形面。本技术的标记环2能够标记针管3的刺入深度,同时标记环2的外侧具有弧形面,弧形面能够避免标记环2划伤原料。所述注入孔4为圆形孔状结构,注入孔4的中心轴与针管3的中心轴的夹角为α,α=45度。本技术的注入孔4的中心轴与针管3的中心轴的夹角为α,α=45度能够方便气体的注入的同时避免气体直接吹向吹塑模型内壁,避免了吹塑模型产生形变。所述针管3的长度为H1,H1=10厘米,锥形块8的高为2厘米,针管3的内径为0.8厘米。本技术的针管3的长度为H1,H1=10厘米,锥形块8的高为2厘米,针管3的内径为0.8厘米,使吹气针的比例配合更加合理,既能够避免吹塑模型表面留下不规则的孔,同时能够提高气体的注入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吹塑圆形尖吹气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3),针管(3)的一端连接螺纹管(1),螺纹管(1)的内部与针管(3)的内部连通,针管(3)的另一端连接锥形块(8),锥形块(8)为圆锥形块状结构,锥形块(8)的底面与针管(3)的端部配合,针管(3)的侧部开设导流孔(6),导流孔(6)的侧周设置弧形面(7),针管(3)的内侧安装弧形壳体(5),弧形壳体(5)的弧的方向朝向针管(3)的内侧,弧形壳体(5)上开设注入孔(4),注入孔(4)的内部与导流孔(6)的内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吹塑圆形尖吹气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3),针管(3)的一端连接螺纹管(1),螺纹管(1)的内部与针管(3)的内部连通,针管(3)的另一端连接锥形块(8),锥形块(8)为圆锥形块状结构,锥形块(8)的底面与针管(3)的端部配合,针管(3)的侧部开设导流孔(6),导流孔(6)的侧周设置弧形面(7),针管(3)的内侧安装弧形壳体(5),弧形壳体(5)的弧的方向朝向针管(3)的内侧,弧形壳体(5)上开设注入孔(4),注入孔(4)的内部与导流孔(6)的内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圆形尖吹气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壳体(5)的外侧具有第一球面(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辽源均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