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地环保型钢结构楼房框架,其结构它是由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建筑基桩、钢制横梁、钢制立柱、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机、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和污水净化处理设备组成,钢制横梁和钢制立柱分层连接组成楼房框架设置在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的上部,每层楼房框架上部横梁的左端均与设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桩顶部连接,每根建筑基桩均与水泥砂浆护坡连接固定,避雷针和风力发电机设置在水泥砂浆护坡上部的建筑基桩顶部,通风管道、给排水管道和电力通讯线缆管道设置在钢制立柱、钢制横梁与水泥砂浆护坡之间形成的三角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节省耕地,降低建房成本、水资源能循环利用、有效保护环境和能源自给自足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山地建房的环保型钢结构楼房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楼房建筑均从平地而起,上面一层直接压在下面一层上。逐层垂直向上延伸,就完成了一座高层楼房。这种楼房的建造方法,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已为大众所接受。在城市发展的早期,用这种建楼的方法建少量高楼,既起到城市的点缀作用,又使居住者倍感舒适,不失为一种好的建楼方法。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展,人们要想继续用这种建楼方法建造高楼,一是缩小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二是扩大占用耕地的面积。前者造成了城市的高楼林立,身处高楼,视界只有几十米;高密度的楼群,减弱了对战争的抗击打能力。后者造成了大量耕地被占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威胁。众所周知,地球表面被“三山六水一分田”所覆盖。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这60%的水中不可能作为人类的固定住所,10%的耕地既要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还要不断占地建造楼房,早已不堪重负。如果把地球上30%的山地用来建楼房,就会使人们有条件住得更加宽敞舒适,同时可以节省大量耕地,为人类的长期稳定发展保存住宝贵的耕地资源。现有技术的楼房结构在山区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饮用水问题,(2)供电问题;(3)燃气问题;(4)水污染问题。一般山地都远离城镇,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则阻碍山区城镇的发展和荒山坡地的开发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节省耕地,又节能环保,还能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山地环保型钢结构楼房框架。本技术的环保型钢结构楼房框架:它是由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建筑基桩、钢制横梁、钢制立柱、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机、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和污水净化处理设备组成,钢制横梁和钢制立柱分层连接组成楼房框架设置在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的上部,每层楼房框架上部横梁的左端均与设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桩顶部连接,每根建筑基桩均与水泥砂浆护坡连接固定,避雷针和风力-->发电机设置在水泥砂浆护坡上部的建筑基桩顶部,通风供暖管道、给排水管道和电力通讯线缆管道设置在钢制立柱、钢制横梁与水泥砂浆护坡之间形成的三角空间内,在雨水收集池和污水收集池上方楼房框架中设置有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和污水净化处理设备,每层楼房框架的右边设置有人行道,靠近人行道的楼房框架上部的房檐边部设置有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的底部接有遮阳雨篷,遮阳雨篷位于人行道的上方。本技术环保型钢结构楼房框架的有益效果如下:①节省耕地,有利于人类长期稳定发展;②在荒山坡地上建楼,地价低,楼房成本也低,有效降低城镇人口居住密度;③居民背山而居,视野开阔;④每个建筑单元前面都有一块露天阳台,居住舒适;⑤步行楼梯沿山势而建,上楼即登山,便于人们锻炼身体。⑥生活污水集中回收,净化处理后作为中水供各户卫生间冲厕使用,人粪尿集中收集送沼气池生产沼气供人们炊事使用,沼气水和中水可以灌溉绿地;收集的雨水净化后供小区居民饮用。小区的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站可为小区提供充足的生活用电;⑦改变人类占耕地建楼居住的思维定势,以荒山、石山作为可开发土地资源,虽然远离城镇,但是水电燃气自产自足,减少对矿物资源过分依赖,具有完善的水循环系统,能有效地减少对地下水的过渡开采,生活污水对山区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技术提供的楼房建造结构模式,必然成为现在和将来城镇规划建设的必由之路。附图说明图1是山地环保型钢结构楼房框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雨水收集池1;污水收集池2;建筑基桩3;污水净化处理设备4;排水管道5;通风供暖管道6;给排水管道7;电力通讯线缆管道8;停车场9;水泥砂浆护坡10;避雷针11;风力发电机12;钢制横梁13;太阳能电站14;钢制立柱15;雨水收集槽16;遮阳雨篷17;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18;人行道19。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山地环保型钢结构楼房框架作以下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它是由雨水收集池1、污水收集池2、建筑基桩3、钢制横梁13、钢制立柱15、太阳能电站14、风力发电机12、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18和污水净化处理设备4组成,钢制横梁13和钢制立柱15分层连接组成楼房框架设置在雨水收集池1、污水收集池2的上部,每层楼房框架上部横梁的左端均与设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桩3顶部连接,每根建筑基桩3均与水泥砂浆护坡10连接固定,避-->雷针11和风力发电机12设置在水泥砂浆护坡10上部的建筑基桩3顶部,通风供暖管道6、给排水管道7和电力通讯线缆管道8设置在钢制立柱15、钢制横梁13与水泥砂浆护坡10形成的三角空间内,在雨水收集池1和污水收集池2上方楼房框架中设置有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18和污水净化处理设备4,每层楼房框架的右边设置有人行道19,靠近人行道19的楼房框架上部的房檐边部设置有雨水收集槽16,雨水收集槽16的底部接有遮阳雨篷17,遮阳雨篷17位于人行道19的上方。遮阳雨篷17是由太阳能电池板制成。雨水收集槽16通过排水管道与雨水收集池1相接。楼房框架底层的上部设置有停车场9。实施例:山地居民住宅小区在一座垂直高度60米,倾斜度在45度到60度的山坡上,沿山坡根据楼层高度设置20根建筑基桩,按建筑基桩所在平面展宽后建筑20层楼房。底部一层是车库和生活服务设施。上部平台可作绿地和停车场。楼房靠近山坡的铺设各种管道的三角空间,由于靠近山体可通过通风管道为楼房各户居民提供天然冷气。必要时,可向山体内开挖防空洞,将通风管伸至防空洞内,战时用于防空,平时用于采冷降温,这是一般普通楼房所不具有的有利条件。建造钢结构框架所使用分型财为通用钢结构用型财,横梁和立柱的连接可采用焊接,也可采用螺栓加连接件连接,这些为公知技术。在所建造楼房的底部建雨水收集池和污水收集池是本技术方法的主要特点,因为要实现环保,必须要防止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只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实现环保,才能考虑本技术的依山建楼方法,否则,山地处于高处,污水渗入地下和排入河流都会直接污染下游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本技术的方法就是实现建造更多的绿色环保小区,包括公知的各种形式的楼区建设,所以本技术的方法也适用于现有各种住宅小区的环保改造。评价一个住宅小区是不是环保不能看小区内地上绿化的如何,应该看是否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不要小区里边美了,房产商把钱挣足了,臭水污水却流到街道上了,流到河流湖泊海洋里了,把污染流给给社会了。杜绝生活污水向小区外排放,必须成为建设住宅小区的最基本指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地环保型钢结构楼房框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建筑基桩、钢制横梁、钢制立柱、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机、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和污水净化处理设备组成,钢制横梁和钢制立柱分层连接组成楼房框架设置在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的上部,每层楼房框架上部横梁的左端均与设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桩顶部连接,每根建筑基桩均与水泥砂浆护坡连接固定,避雷针和风力发电机设置在水泥砂浆护坡上部的建筑基桩顶部,通风供暖管道、给排水管道和电力通讯线缆管道设置在钢制立柱、钢制横梁与水泥砂浆护坡之间形成的三角空间内,在雨水收集池和污水收集池上方楼房框架中设置有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和污水净化处理设备,每层楼房框架的右边设置有人行道,靠近人行道的楼房框架上部的房檐边部设置有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的底部接有遮阳雨篷,遮阳雨篷位于人行道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环保型钢结构楼房框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建筑基桩、钢制横梁、钢制立柱、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机、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和污水净化处理设备组成,钢制横梁和钢制立柱分层连接组成楼房框架设置在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的上部,每层楼房框架上部横梁的左端均与设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桩顶部连接,每根建筑基桩均与水泥砂浆护坡连接固定,避雷针和风力发电机设置在水泥砂浆护坡上部的建筑基桩顶部,通风供暖管道、给排水管道和电力通讯线缆管道设置在钢制立柱、钢制横梁与水泥砂浆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明江,
申请(专利权)人:于明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