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明江专利>正文

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1171 阅读:5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在山势斜坡底部建造基础平台,然后继续沿山势斜坡按楼房高度分层构建阶梯基础平台,最后在底部基础平台和阶梯基础平台上水平构建楼房水泥现浇框架,在阶梯基础平台中设置水平通风管道,水平通风管道的端部连接沿山势斜坡铺设的主通风管道,水平通风管道还设置有分支风管连接各层的各个房间,在主通风管道的上部设置斜行轿厢电梯装置,在主通风管道的底部设置主电力线缆管道、主通讯线缆管道、主给水管道和主排水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节省耕地,有利于人类长期稳定发展;在荒山上建楼,地价低,楼房成本也低;居民背山而居,视野开阔;每个建筑单元前面都有一块露天阳台,居住舒适;改变人类占耕地建楼居住的思维定势,以荒山、石山作为可开发资源,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启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楼房建筑均从平地而起,上面一层直接压在下面一层上。逐层垂直向上延伸,就完成了一座高层楼房。这种楼房的建造方法,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已为大众所接受。在城市发展的早期,用这种建楼的方法建少量高楼,既起到城市的点缀作用,又使居住者倍感舒适,不失为一种好的建楼方法。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展,人们要想继续用这种建楼方法建造高楼,一是缩小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二是扩大占用耕地的面积。前者造成了城市的高楼林立,身处高楼,视界只有几十米;高密度的楼群,减弱了对战争的抗击打能力。后者造成了大量耕地被占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威胁。众所周知,地球表面被“三山六水一分田”所覆盖。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这60%的水中不可能作为人类的固定住所,10%的耕地既要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还要不断占地建造楼房,早已不堪重负。如果把地球上30%的山地用来建楼房,就会使人们有条件住得更加宽敞舒适,同时可以节省大量耕地,为人类的长期稳定发展保存住宝贵的耕地资源。目前,有少量的山地居民在山上建房,与山下的沟通主要靠山间小路;在一些坡度不大的山上建有少量别墅,对外沟通主要靠山中公路。在一些风景名胜点的山上,建有寺庙等建筑,这些建筑对外沟通主要靠踏步台阶,近些年开始使用缆车等工具与山下沟通。至今未见山上房屋通过斜行轿厢电梯与山下沟通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不占或少占耕地,将楼房逐层建筑在山上。既节省耕地,又能取得楼房使用效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山势斜坡底部建造基础平台,然后继续沿山势斜坡按楼房高度分层构建阶梯基础平台,最后在底部基础平台和阶梯基础平台上水平构建楼房水泥现浇框架,在阶梯基础平台中设置水平通风管道,水平通风管-->道的端部连接沿山势斜坡铺设的主通风管道,水平通风管道还设置有分支风管连接各层的各个房间,在主通风管道的上部设置斜行轿厢电梯装置,在主通风管道的底部设置电力、通讯线缆铺设主管道和主给排水管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节省耕地,有利于人类长期稳定发展;②在荒山上建楼,地价低,楼房成本也低;③居民背山而居,视野开阔;④每个建筑单元前面都有一块露天阳台,居住舒适;⑤步行楼梯沿山势而建,上楼即登山,便于人们锻炼身体。对于同时设有斜行电梯和步行楼梯的楼房,登山者累了可以乘电梯,使锻炼更加安全;⑥房间随时都有可以自行调节的自来风;⑦改变人类占耕地建楼居住的思维定势,以荒山、石山作为可开发资源,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启迪。附图说明图1是沿山势斜坡建造楼房水泥框架结构的A-A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山势斜坡建造楼房水泥框架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轿厢电梯和主通风管道的B-B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山势斜坡建造的轿厢电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基准基础平台1;阶梯基础平台2;公共通道3;水平风管4;分支风管5;楼房水泥现浇框架6;步行台阶7;轿厢电梯内厢8;主通风管道9;主通风管道外防护壳10;槽形轨道11;轿厢电梯外厢12;水处理设备13;轿厢电梯滚轮14;污水回收处理池15;环形轨道16;轿厢电梯内厢滚轮17;主排水管道18;电力线缆主管道19;通讯线缆主管道20;主给水管道21;锯齿22。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4对本专利技术的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作以下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在山势斜坡底部建造基准基础平台1,然后继续沿山势斜坡按楼房高度分层构建阶梯基础平台2,最后在基准基础平台1和阶梯基础平台2上水平构建楼房水泥现浇框架6,在阶梯基础平台中设置水平通风管道3,水平通风管道的端部连接沿山势斜坡铺设的主通风管道9,水平通风管道4还连接有分支风管5连接各层的各个房间,在主通风管道9外防护壳的上部设置斜行轿-->厢电梯装置,在主通风管道9的底部设置有主排水管道18、电力线缆主管道19、通讯线缆主管道20和主给水管道21。在水平通风管道的下方设置有供铺设给排水和各种线缆的公共通道3,该公共通道与主通风管道下方的电力线缆主管道19、通讯线缆主管道20和主排水管道18连接。为了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地下水,在基准基础平台1的底部设置有污水回收池15和污水净化处理装置13。如附图3所示,为了方便居民通行,在楼群与楼群之间设置斜行轿厢电梯装置,斜行轿厢电梯装置是由轨道11、轿厢电梯外箱12和轿厢电梯内厢8组成,轿厢电梯外箱12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4与铺设在通风主管道外防护壳10上部的槽形轨道11相接,轿厢电梯内厢8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7与设置在轿厢电梯外箱12内底部的环形轨道16滚动相接。如附图2所示,住宅小区之间,除了设置轿厢电梯装置外,在主通风管道外防护壳10的上方还可设置供居民行走的步行台阶7。为了提高建筑基础的牢固性,阶梯基础平台2的底部呈锯齿22状与山体岩石结合在一起。实施例:沿山势而建的居民住宅小区,在一座垂直高度60米,倾斜度在45度到60度的山坡上,沿山势建起20级基础平台,对基础平台展宽后建筑20层楼房。基础平台之间以斜行轿厢电梯和步行楼梯相连接。每个门洞两部电梯,每平台4户,每门洞72户。共10个门洞,可容纳住户720户。地下一层是车库,一层和顶层布置服务设施。该楼房使用了沿山势运行的斜行轿厢电梯,楼与楼之间建轿厢电梯,或修建步行台阶。本专利技术的轿厢电梯的优点是,成本低、安全性强、通行和观光并用,可依山势斜坡行走,内轿厢不随外轿厢行走倾角的改变而改变,使人体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因而增强了舒适感和新鲜感。该楼房沿山势设置的通风管道,相当于一个倾斜放置的烟囱。各楼层房间都与该通风管道通过可调节风门和管道相连,这样,根据烟囱效应,不管外界有无风,房间都可以有风吹过,且风的大小可通过常规控风装置自行调节。为了降低夏季空调制冷的电能消耗,主通风管道可以和山体内的防空设施配套使用,抽取防空洞内的冷空气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适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山势斜坡底部建造基础平台,然后继续沿山势斜坡按楼房高度分层构建阶梯基础平台,最后在底部基础平台和阶梯基础平台上水平构建楼房水泥现浇框架,在阶梯基础平台中设置水平通风管道,水平通风管道的端部连接沿山势斜坡铺设的主通风管道,水平通风管道还设置有分支风管连接各层的各个房间,在主通风管道的上部设置斜行轿厢电梯装置,在主通风管道的底部设置主电力线缆管道、主通讯线缆管道、主给水管道和主排水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山势斜坡底部建造基础平台,然后继续沿山势斜坡按楼房高度分层构建阶梯基础平台,最后在底部基础平台和阶梯基础平台上水平构建楼房水泥现浇框架,在阶梯基础平台中设置水平通风管道,水平通风管道的端部连接沿山势斜坡铺设的主通风管道,水平通风管道还设置有分支风管连接各层的各个房间,在主通风管道的上部设置斜行轿厢电梯装置,在主通风管道的底部设置主电力线缆管道、主通讯线缆管道、主给水管道和主排水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山势斜坡建造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平通风管道的下方设置有供铺设给排水和各种线缆的公共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明江
申请(专利权)人:于明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