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递机械扭矩的运动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16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2:22
运动链(100)包括被布置成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的第一滑轮(110)和被布置成围绕旋转轴线y旋转的第二滑轮(120)。所述运动链(100)接着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30),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30)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旋转元件(132)的至少一个通道(131),所述或各个连接元件(130)还包括至少一个接合部(135、136),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135、136)被布置成将所述连接元件(130)连接到邻近连接元件(130)或滑轮(110、120),从而形成围绕旋转轴线z的旋转约束。所述运动链(100)还包括传动元件(140),所述传动元件(140)被布置成沿着确定的路径扩展以用于在所述第一滑轮(110)与所述第二滑轮(120)之间传递旋转运动。所述传动元件(140)适于在使用时借助滚动摩擦的约束与所述或各个旋转元件(132)固定地接触,以便允许根据预定几何形状对所述确定的路径进行建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传递机械扭矩的运动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链的领域。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两个旋转元件之间传递扭矩的领域,所述两个旋转元件具有含任何相对定向的旋转轴线。
技术介绍
在运动传递的范围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涉及在旋转元件之间传递扭矩,所述旋转元件彼此间隔开旋转且具有彼此不平行的旋转轴线。实际上,在此情形下,既不可能使用要求彼此平行的旋转轴线的传统带,也不可能使用要求旋转元件之间的接近度的齿轮或旋转约束。因此,为了产生此运动传递,通常使用两种类型的方案。第一种方案在于组合使用沿着主动旋转元件与被动旋转元件之间的路径串联布置的滑轮。运动借助于缆索传递,所述运动由于接触点处的滚动摩擦而引起滑轮旋转。这例如是索道的工作方式。此类系统在传递运动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率且允许大范围的旋转,但非常坚硬且不可适用于其中旋转元件必须改变其自身的旋转轴线的定向以适应不同应用或不同运动阶段的系统。第二种方案在于使用“鲍登缆索”,所述“鲍登缆索”允许传递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两者,且尤其可容易适应任何运动传递路径和旋转轴线的任何方向变化。相比之下,相对于串联定位的滑轮,此类方案不允许大范围的旋转,原因是内部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链(100),其包括:第一滑轮(110),其被布置成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第二滑轮(120),其被布置成围绕旋转轴线y旋转;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30),其包括具有含旋转轴线u的至少一个旋转元件(132)的至少一个通道(131),所述或各个连接元件(130)还包括至少一个接合部(135、136),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135、136)被布置成将所述或各个连接元件(130)连接到邻近连接元件(130)或滑轮(110、120),从而形成围绕旋转轴线z的旋转约束;传动元件(140),其被布置成沿着确定的路径扩展以用于在所述第一滑轮(110)与所述第二滑轮(120)之间传递旋转运动,所述传动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14 IT 1020160000611901.一种运动链(100),其包括:第一滑轮(110),其被布置成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第二滑轮(120),其被布置成围绕旋转轴线y旋转;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30),其包括具有含旋转轴线u的至少一个旋转元件(132)的至少一个通道(131),所述或各个连接元件(130)还包括至少一个接合部(135、136),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135、136)被布置成将所述或各个连接元件(130)连接到邻近连接元件(130)或滑轮(110、120),从而形成围绕旋转轴线z的旋转约束;传动元件(140),其被布置成沿着确定的路径扩展以用于在所述第一滑轮(110)与所述第二滑轮(120)之间传递旋转运动,所述传动元件(140)被布置成穿过所述或各个通道(131),从而形成所述或各个旋转元件(132)围绕所述旋转轴线u的旋转;所述运动链(100)的特征在于其被布置成在调节配置与传动配置之间穿过,在所述调节配置中,所述或各个连接元件(130)适于围绕所述旋转轴线z旋转以用于相对于邻近连接元件(130)或相对于滑轮(110、120)调节其自身的角度位置,在所述传动配置中,当所述第一滑轮(110)围绕所述旋转轴线x旋转时,所述第二滑轮(120)围绕所述旋转轴线y成比例地旋转,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配置中,所述或各个连接元件(130)适于不围绕所述旋转轴线z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链(100),其中所述旋转轴线u适于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z旋转,以便允许根据预定几何形状对所述确定的路径进行建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链(100),其中所述或各个连接元件(130)包括第一接合部(135)和第二接合部(136),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接合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巴尔多尼F·焦瓦基尼N·维迪耶罗
申请(专利权)人:圣安娜高等研究学院IUVO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