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水构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92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贮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靠近池内壁上部为一坡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把贮水构筑物的内壁设成坡面,其坡面与水平面成45°~60°夹角,且表面覆有一层闭孔型发泡软垫,发泡软垫层防止了冰对混凝土的剥蚀,而坡面结构有分力作用,进一步减少冰盖引起的膨胀力,该构造技术在池壁造价中可节约工程投资约30%,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也解决了冰害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贮水构筑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压力构造的
,具体的说是一种能抗冰压的贮水构筑物。
技术介绍
:冰害对我国北方地区市政工程、海工、水利工程的危害和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其破坏的主要方式为两类:(1)是动冰压力,(2)是静冰压力,除了冰冻会对混凝土剥蚀外,冰盖层受温度影响膨胀时对构筑物产生很大的外加荷载,这些水池池壁在冰盖冰胀力作用下,池壁出现变形和裂缝,影响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多年来水池冰害设计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案,为了节约投资,能埋入地下就将水池埋入地下;不能埋入地下的就采用人工或机械设备破冰,也有许多水池采用建造围护性保温房的方案并在房内设取暖设备,敞口水池是体形较大的构筑物平面尺寸大都长达百米且池体也相对较高,采用围护性房屋保温会使建设投资成本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贮水构筑物,它可减轻因结冰对贮水构筑物产生的影响,防止结冰对混凝土的剥蚀及变形和裂缝。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贮水构筑物,它主要包括贮水池底,与贮水池底连为一体的池壁,其特征在于:靠近池内壁上部为一坡面状。本专利技术把贮水构筑物的内壁设成坡面,其坡面与水平面成45°~60°夹角,且表面覆有一层闭孔型发泡软垫,发泡软垫层防止了冰对混凝土的剥蚀,而坡面结构有分力作用,进一步减少冰盖引起的膨胀力,该构造技术在池壁造价中可节约工程投资约30%,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也解决了冰害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贮水构筑物的荷载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贮水池底,与贮水池底连为一体的池壁,其特征在于:靠近池内壁上部为一坡面状,在靠近池内壁上部为一具有坡面的凸状,坡面与水平面成45°~60°夹角,靠近池内壁上-->部的剖面近似呈三角形,坡面表面至少覆有一层发泡软垫1,靠近池内壁上部为一具有坡面的凸状的深度h为0.5-2米。实施中坡面与水平面角度α的范围为45°~60°,以分解冰盖层受温度影响膨胀时产生的静冰压力,并在斜面上贴闭孔型发泡软垫,以即防止冰对混凝土的剥蚀,且进一步减少由于冰盖引起的膨胀力,软垫的发泡率为15倍~30倍。如图1某水池池深3.50m,冰盖厚度0.20m,只计入静水压力和静冰压力荷载(见荷载简图),当池壁厚400mm,内侧配筋达Φ22@100H2,才仅仅满足强度配筋(因是贮水构筑物,仅强度满足还不够,还需满足抗裂要求,配筋还要大)从计算结果看上述结构断面尺寸和配筋量均不是一个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图1中P1-静冰压力标准值(KN/m),根据冰厚查国家规范《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规范》(DL/T-5082-1998)附录D,或按水工设计手册第十七章主要设计标准和荷载计算中冰压力按公式P1=Pj×H1计算;式中Pj-单位面积上的静冰压力(查表)H1-冰厚P2-静水压力标准值(KN/m),按公式P2=γW(H2-H12)/2计算;式中γW-水的重度H-水深H1-水厚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措施后,在同样的条件下,池壁只需300mm,强度配筋为Φ14@150,抗裂配筋为Φ14@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贮水构筑物,它主要包括贮水池底,与贮水池底连为一体的池壁,其特征在于:靠近池内壁上部为一坡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贮水构筑物,它主要包括贮水池底,与贮水池底连为一体的池壁,其特征在于:靠近池内壁上部为一坡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贮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靠近池内壁上部为一具有坡面的凸状,坡面与水平面成45°~60°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玉萍王作民王大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