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00087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层和驱动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及有机发光层均为透光层,第二电极层上设有第一透光区,有机发光层具有若干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分别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电连接,驱动层用于控制像素单元发光,且所述驱动层具有第二透光区,第二透光区与第一透光区对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受到限制的问题,利于显示面板向更大的显示面积发展。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isplay panel,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herein the display panel comprises a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layer,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and a driving layer which are superimposed in sequence.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layer are both light-transmitting layers,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ght-transmitting area.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layer has several pixel units, each pixel unit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respectively. The driving laye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light-emitting of the pixel unit, and the driving layer has a second light-transmitting area, and the second light-transmitting area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light-transmitting area.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existing display panel is limited,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play panel to a larger display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面板被广泛应用于如移动终端、电视等电子设备中,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电子器件之一,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移动终端为例,现有的移动终端上的显示面板大多不具备透光功能,显示面板与感光器件(例如,摄像头)需要分开设置,如常见的前置摄像头位于显示面板上方,显示面板需设置通孔保证摄像头正常工作。但是,这种结构使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向更高屏占比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受到限制的问题,利于显示面板向更大的显示面积发展。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透光层;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有第一透光区;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叠置,所述有机发光层具有若干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所述有机发光层为透光层;驱动层,所述驱动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且用于控制所述像素单元发光,所述驱动层具有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设置。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显示面板。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显示面板,包括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形成第一透光区的步骤及在所述驱动层上形成与所述第一透光区位置对应的第二透光区的步骤,所述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形成第一透光区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金属层上设置通孔,以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形成第一透光区;所述在所述驱动层上形成与所述第一透光区位置对应的第二透光区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驱动层,将驱动层的驱动电路布置于所述驱动层的所述第一透光区覆盖的范围外,以在所述驱动层的对应所述第一透光区的位置形成第二透光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电极层为透光层,第二电极层设有第一透光区,有机发光层为透光层,进而使得该透光区域能够实现透光;第二电极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机发光层和驱动层,驱动层能够控制有机发光层的像素单元发光,且驱动层设有与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也就使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对应第一透光区及第二透光区的部分既能实现透光,还具备发光显示的功能,使得该显示面板在应用于电子设备时,能够在对应第一透光区及第二透光区的部分安装感光器件,利于实现感光器件的灵活布局,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适用范围,也更利于显示面板向更大的显示面积发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请参照图1和图2,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电极层10、有机发光层(未标示)、第二电极层20和驱动层40。其中,第一电极层10及有机发光层均为透光层,第二电极层20上设有第一透光区21,有机发光层具有若干像素单元31,每个像素单元31分别与第一电极层10和第二电极层20电连接,驱动层40用于控制像素单元31发光,且所述驱动层40具有第二透光区41,第二透光区41与第一透光区21对应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0为阴极层,第二电极层20为阳极层,像素单元31能够在同时与第一电极层10和第二电极层20导通的情况下实现发光,也就是使得有机发光层发光。其中,第一电极层10为透明材质,第二电极层20设有第一透光区21,进而使得第一透光区21覆盖的区域能够实现透光。另外,第一透光区21上覆盖有机发光层,也就是第一透光区21上覆盖有像素单元31,进而使得第一透光区21上方还是能够通过像素单元31实现发光显示。并且,驱动层40的对应第一透光区21的部分设有第二透光区41,进而使得显示面板100的对应第一透光区21及第二透光区41的部分能够实现透光,还具备发光显示的功能,以方便在显示面板100一侧对应第一透光区21及第二透光区41的下方安装感光器件。这样,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适用性,也方便该显示面板100在应用于电子设备时,能够将感光器件安装于显示面板100下方,通过第一透光区21及第二透光区41来实现感光,进而也就使得显示面板100能向更大的显示面积发展。可以理解的,显示面板100的对应非透光区102可以实现显示功能。例如,当显示面板100应用于移动终端时,可以在移动终端的对应于第一透光区21及第二透光区41的下方安装摄像头、闪光灯等感光器件,也就使得感光器件不需要占用电子设备上显示面板的面积,有利于显示面板100向更大尺寸发展,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对应第一透光区21及第二透光区41的透光区域101,以及除去透光区域101以外的不能透光的非透光区域102。当有机发光层的对应于第一透光区21的像素单元31发光时,该区域可以是显示红色、蓝色等纯色或者白色、灰色等颜色,以避免与显示面板100的非透光区域102的显示颜色差别较大,确保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和美观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层40具有若干驱动电路(未标示),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电极层10和第二电极层20电连接以控制像素单元31发光,驱动电路设于第二透光区41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路包括若干不透光的元器件(例如,薄膜晶体管),将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二透光区41外,可以避免不透光的元器件对第一透光区21内的区域的透光性造成干扰。驱动电路设于第二透光区41外,也就是说,第一透光区21的下方没有设置驱动电路,而是在驱动层40的对应第一透光区21的位置形成了不包括驱动电路的第二透光区41,进而以确保显示面板的第一透光区21覆盖的区域具有较更优的透光性能。可选地,驱动电路包括若干第一驱动电路,若干第一驱动电路用于控制位于第一透光区21覆盖范围内的像素单元31发光,一个第一驱动电路控制第一透光区21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两个像素单元31同时发光。这样,也就使得有机发光层的对应第一透光区21覆盖范围内的像素单元31由的第一驱动电路来控制,该第一驱动电路可以是与驱动层40的其他驱动电路分开设置,例如,第一驱动电路设于第二透光区41的边缘,驱动层40的其他驱动电路可以设于驱动层40的其他区域。例如,第一驱动电路围绕第二透光区41的边缘设置。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层20的除去第一透光区21的部分为非透光区,驱动层40的除去第二透光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透光层;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有第一透光区;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叠置,所述有机发光层具有若干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所述有机发光层为透光层;驱动层,所述驱动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且用于控制所述像素单元发光,所述驱动层具有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透光层;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有第一透光区;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叠置,所述有机发光层具有若干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所述有机发光层为透光层;驱动层,所述驱动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且用于控制所述像素单元发光,所述驱动层具有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层具有若干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像素单元发光,所述驱动电路设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若干第一驱动电路,所述若干第一驱动电路用于控制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覆盖范围内的所述像素单元发光,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一透光区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两个所述像素单元同时发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围绕所述第二透光区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纬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