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及其安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85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及其安装工艺,涉及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领域,其结构包括MMIC芯片、金属腔体、电路板和DC针,DC针与金属腔体之间焊接,DC针与电路板之间焊接,所述金属腔体靠近电路板的一侧设有依次贯通的沉孔一、圆形通道和沉孔二,沉孔一、通道和沉孔二的中心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沉孔一、通道、沉孔二共同将金属腔体内部和外部连通,沉孔一与通道之间形成台阶一,沉孔二与通道之间形成台阶二;DC针包括针头和针身,台阶一能够对针头进行限位,沉孔一内壁与针头之间形成焊料填充区;沉孔二内设有定位垫片,定位垫片中央设有用于针身通过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DC针较多时DC针与电路板之间无法正确快速对位的问题。

A Grounding Structure of Microwav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nd Its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rounding structure of a microwav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nd its installation process,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icrowav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The structure includes MMIC chip, metal cavity, circuit board and DC needle, welding between DC needle and metal cavity, welding between DC needle and circuit board, and the metal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sinking hole one, a circular channel and two sinking holes in turn on the side close to the circuit board. The center of the sinking hole 1, channel and sinking hole 2 is located on the same axis. The sinking hole 1, channel and sinking hole 2 jointly connect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metal cavity, forming a step 1 between sinking hole 1 and channel, and a step 2 between sinking hole 2 and channel; DC needle includes needle and needle body, step 1 can limit needle position, and solder filling zone between sinking hole 1 inner wall and needle is formed. A positioning gasket is arranged in the sinking hole 2, and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positioning gasket for the needle body to pass through.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DC needle can not be correctly and rapidly aligned with the circuit board when there are more DC need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及其安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及其安装工艺。
技术介绍
基础单模块的功放芯片MMIC(即微波单片集成电路)主电源供电和负压偏置分别是从调制电路板加入,其中有主电源+VCC输入、-2V电源输入和GND公共地。MMIC芯片需要安装在一个能够传播电磁波的空腔内,此空腔的表面为金属层(或者整个空腔都是采用金属,下面,将此空腔称作金属空腔)。金属空腔设置在调制电路板上,MMIC芯片设置在金属空腔内部,且通过金属腔体与调制电路板连接。MMIC芯片通过银胶直接粘结在金属腔体上,金属腔体外部再使用银胶与调制电路板外露镀金底层粘结在一起,使电路板地(GND)与MMIC芯片地通过金属腔体形成电源地通路。每个MMIC芯片工作在低电压大电流状态时,印制板松动时接地不良时,粘结处的电阻增大,相当于在地线回路上等效串联了一只分压电阻,将会导致MMIC芯片的电源电压降低,从而影响MMIC功率降低;印制板接地粘结不良将造成粘结处电阻时大时小,不仅模块功率降低,而且会造成MMIC芯片电源电压高低波动,形成纹波电压,则会导致模块散谱现象,使得整机杂散大;MMIC芯片接地不良还会造成MMIC栅负压波动不稳定,这不仅会造成芯片工作状态不稳定,使输出杂散增大,而且严重者会损坏MMIC芯片,使得整机功率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方法是采用螺钉固定电路板的方法,此方法中调制电路板地与金属腔体地之间压接的方法。此方法中主要是通过螺钉固定电路板,让电路板底层露出的镀金层与金属腔体紧密接触而形成地回路。但是,受模块金属腔体平整度和调制板变形的影响往往在螺钉位置周围接地相对良好,但中间位置因螺钉的作用力造成电路板或多或少有翘曲,最终造成接地不良。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刷三防漆时,三防漆会流入到电路板与模块金属腔体之间的间隙而造成了绝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目前是在电路板边缘涂硅胶等封堵三防漆流入,但这会影响了工作效率等问题,即使没有三防漆流入,时间久了电路的镀金层会有氧化,影响接地可靠性,出现以上故障问题。DC针,也被称作金属针,它的出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DC针在运用到传统电路的时候,在电路板上设置通孔,然后将DC针插入通孔再进行焊接。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无法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中间有一金属腔体,因此,需要在金属腔体上也设置一同于DC针插入的通孔。现有技术中,在安装时,需要先将DC针穿过金属腔体,再将DC针与金属腔体之间焊接,然后再将调制电路板穿过DC针再进行焊接。但是,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DC针不止一个,此时必须要考虑到多个DC针与电路板对位的问题,如果DC针与金属腔体焊接的一端焊接的位置有偏差,DC针与电路板之间就无法正确快速对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DC针较多时,如果DC针与金属腔体焊接的一端焊接的位置有偏差,DC针与电路板之间就无法正确快速对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及其安装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包括MMIC芯片、金属腔体、电路板和DC针,DC针与金属腔体之间焊接,DC针与电路板之间焊接,所述金属腔体靠近电路板的一侧设有依次贯通的沉孔一、圆形通道和沉孔二,沉孔一、通道和沉孔二的中心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沉孔一、通道、沉孔二共同将金属腔体内部和外部贯通,沉孔一和沉孔二的直径均大于通道的直径,沉孔一与通道之间形成台阶一,沉孔二与通道之间形成台阶二;DC针包括针头和针身,台阶一能够对针头进行限位,沉孔一内壁与针头之间形成焊料填充区;沉孔二内设有定位垫片,定位垫片中央设有用于针身通过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针身直径0.1-0.2mm。优选地,所述通道的直径为所述针身直径的两倍或两倍以上。具体地,所属金属腔体为表面涂覆金属层的腔体。优选地,所述定位垫片的外径比沉孔二的直径小0.1-0.2mm。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的安装工艺,所述结构的金属腔体包括底部和顶部,所述安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金属腔体的底部上需要安装DC针处制备依次贯通的沉孔一、通道和沉孔二,沉孔一、通道和沉孔二的中心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沉孔一、通道、沉孔二共同将金属腔体内部和外部连通,沉孔一与通道之间形成台阶一,沉孔二与通道之间形成台阶二。步骤2:将DC针的针身依次穿过沉孔一、通道和沉孔二,DC针的针头通过台阶一悬挂,沉孔一内壁与针头之间形成焊料填充区。步骤3:将带有通孔的定位垫片穿过DC针的针身,置入沉孔一中使定位垫片与台阶二接触。步骤4:对DC针的针头与台阶一之间进行焊接。步骤5:将电路板上的接地焊盘穿过DC针,焊盘孔直径大于DC针的针身直径。步骤6:用螺钉固定电路板,再修剪DC针。步骤7:对DC针的针身与电路板进行焊接。步骤8:将金属腔体的顶部安装在金属腔体的底部上。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的焊盘孔直径大于DC针的针身直径0.2~0.4mm。优选地,所述通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针身直径的两倍。优选地,所述定位垫片的外径比沉孔二的直径小0.1-0.2mm。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加入了定位垫片,定位垫片沉孔二对定位垫片的进行限位,方便确定DC针的中心位置,保证DC针的位置正确的,在后期安装电路板的时候,电路板上的多个孔道能够快速、准确地与多个DC针之间进行对位。(2)所述通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针身直径的两倍,也就是说,通道与腔体内部在对沉孔一的进行焊接之前和焊接过程中,腔体非封闭空间,存在空气,保证焊锡自然流动,使针和模块焊接可靠,从而形成一体,接地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腔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记:1-MMIC芯片,2-金属腔体,2a-底座,2b-上盖,3-电路板,4-DC针,4a-针头,4b-针身,5-沉孔一,6-通道,7-沉孔二,8-台阶一,9-台阶二,10-焊料填充区,11-定位垫片,11a-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MMIC是裸芯片,非常小,长宽只有3mm左右,它的底部全部是地,也是散热部分,在大功率应用场合,芯片工作需要几十安培的大电流。造成的问题一是要增加芯片的热容,问题二是接地回线的连接。通常做法是将MMIC芯片底部通过导电胶粘或者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MMIC芯片(1)、金属腔体(2)、电路板(3)和DC针(4),DC针(4)与金属腔体(2)之间焊接,DC针(4)与电路板(3)之间焊接;所述金属腔体(2)靠近电路板(3)的一侧设有依次贯通的沉孔一(5)、圆形通道(6)和沉孔二(7),沉孔一(5)、通道(6)、沉孔二(7)共同将金属腔体(2)内部和外部贯通,沉孔一(5)和沉孔二(7)的直径均大于通道(6)的直径,沉孔一(5)与通道(6)之间形成台阶一(8),沉孔二(7)与通道(6)之间形成台阶二(9);DC针(4)包括针头(4a)和针身(4b),台阶一(8)能够对针头(4a)进行限位,沉孔一(5)内壁与针头(4a)之间形成焊料填充区(10);沉孔二(7)内设有定位垫片(11),定位垫片(11)中央设有用于针身(4b)通过的通孔(11a),通孔(11a)的直径大于针身(4b)直径0.1‑0.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MMIC芯片(1)、金属腔体(2)、电路板(3)和DC针(4),DC针(4)与金属腔体(2)之间焊接,DC针(4)与电路板(3)之间焊接;所述金属腔体(2)靠近电路板(3)的一侧设有依次贯通的沉孔一(5)、圆形通道(6)和沉孔二(7),沉孔一(5)、通道(6)、沉孔二(7)共同将金属腔体(2)内部和外部贯通,沉孔一(5)和沉孔二(7)的直径均大于通道(6)的直径,沉孔一(5)与通道(6)之间形成台阶一(8),沉孔二(7)与通道(6)之间形成台阶二(9);DC针(4)包括针头(4a)和针身(4b),台阶一(8)能够对针头(4a)进行限位,沉孔一(5)内壁与针头(4a)之间形成焊料填充区(10);沉孔二(7)内设有定位垫片(11),定位垫片(11)中央设有用于针身(4b)通过的通孔(11a),通孔(11a)的直径大于针身(4b)直径0.1-0.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6)的直径为所述针身(4b)直径的两倍或两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属金属腔体(2)为表面涂覆金属层的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垫片(11)的外径比沉孔二(7)的直径小0.1-0.2mm。5.一种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接地结构的安装工艺,所述结构的金属腔体(2)包括底部和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金属腔体(2)的底部上需要安装DC针(4)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世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