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0606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收获的新鲜玉米秸秆粉碎后,选取一部分加入至塑料桶中,并向其中加入营养液,施入复合菌种,密闭发酵处理,制得秸秆发酵物;(2)将秸秆发酵物和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8‑1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自然摊晾处理5‑8天后,向其中拌入其重量7‑13%的混合肥料,搅拌均匀后,埋入表土10‑20cm下的土层中,其上再播种下茬作物的种子或移栽秧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能有效的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提升作物的产量。

A Method of Returning Corn Straw to Fie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eturning corn straw to the fiel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operating steps: (1) after crushing the harvested fresh corn straw, a part of it is added to the plastic barrel, and nutrient solution is added to the plastic barrel, compound bacteria are applied to it, and closed fermentation is processed to produce the straw fermentation product; (2) the quality of the straw fermentation product and the crushed fresh corn straw is 1:8_12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ss ratio. After 5 to 8 days of natural air spreading treatment, 7 to 13% of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mixed into the mixture. After mixing, the mixture was evenly buried in the soil layer 10 to 20 cm below the surface soil, and then the seeds of stubble crops or transplanted seedlings were planted on it. The corn straw returning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time saving, labor saving and low cost,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oil, increase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e crop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玉米秸秆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玉米秸秆的利用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农村生活能源、饲料化利用、作为工业原料、食用菌基料以及秸秆还田等。从技术试验和国内外技术应用推广的经验来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在改进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正面作用,但也存在着降低低温、影响播种、加重病害等问题,如技术不完善或应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收获的新鲜玉米秸秆粉碎后,选取一部分加入至塑料桶中,并向其中加入营养液至玉米秸秆饱和含水量达到55-65%,并按照每千克新鲜玉米秸秆施入1×1010-5×1010CFU的施菌量施入复合菌种,密闭发酵处理8-12天,制得秸秆发酵物,其中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金丝草18-25份、茜草根1-4份、葫芦茶14-20份、岗松13-16份、枸骨叶6-10份、通草1-4份、凤仙花1-3份、水220-250份;(2)将秸秆发酵物和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8-1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自然摊晾处理5-8天后,向其中拌入其重量7-13%的混合肥料,搅拌均匀后,埋入表土10-20cm下的土层中,其上再播种下茬作物的种子或移栽秧苗,其中混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尿素46-55份、磷酸铵22-28份、氯化钾13-16份、二水合钼酸钠0.1-0.3份、氯化钪0.02-0.06份、氯化钬0.01-0.03份、氯化镧0.01-0.02份。具体地,上述新鲜玉米秸秆粉碎的平均长度为0.6-1.0cm。具体地,上述营养液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将水煮沸后,然后依次向其中加入金丝草、茜草根、葫芦茶、岗松、枸骨叶、通草、凤仙花,混合搅拌均匀后,小火继续煎煮处理30-40min,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制得营养液。具体地,上述复合菌种为由枯草芽抱杆菌XWS-8、枯草芽抱杆菌MZS-3-6和酵母菌JM-1按2:2:1比例混合而成,总菌量2.0×1010CFU/g。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自然摊晾处理时,秸秆发酵物和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摊晾的厚度为3-5cm。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其中,本专利技术将秸秆发酵物和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混合后,秸秆发酵物中的优势菌群,能有效的加快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的腐熟速度,同时在腐熟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高温的现象;步骤(1)中提供的营养液,能有效的加快复合菌种的生长速度,提升发酵的效果,解决了玉米秸秆秆壁坚硬、植株较高、生物量大而引起的发酵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同时本申请中的营养液,经过复合菌种发酵处理后,能有效的抑制土壤中病虫的生长繁殖,减轻了作物的病情,进而降低了农药的施用量;步骤(2)中的混合肥料,能有效的提升土壤的肥力,同时其中的稀土元素,一方面能有效的加快玉米秸秆的腐熟速度,增强其有机质的释放量,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提升作物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进而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厂家的条件作进一步调整,未说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条件。实施例1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收获的新鲜玉米秸秆粉碎至平均长度为0.6cm,选取一部分加入至塑料桶中,并向其中加入营养液至玉米秸秆饱和含水量达到55%,并按照每千克新鲜玉米秸秆施入1×1010CFU的施菌量施入复合菌种,密闭发酵处理8天,制得秸秆发酵物,其中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金丝草18份、茜草根1份、葫芦茶14份、岗松13份、枸骨叶6份、通草1份、凤仙花1份、水220份,其中复合菌种为由枯草芽抱杆菌XWS-8、枯草芽抱杆菌MZS-3-6和酵母菌JM-1按2:2:1比例混合而成,总菌量2.0×1010CFU/g,其中营养液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将水煮沸后,然后依次向其中加入金丝草、茜草根、葫芦茶、岗松、枸骨叶、通草、凤仙花,混合搅拌均匀后,小火继续煎煮处理30min,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制得营养液;(2)将秸秆发酵物和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8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自然摊晾处理5天,摊晾的厚度为3cm,然后向其中拌入其重量7%的混合肥料,搅拌均匀后,埋入表土10cm下的土层中,其上再移栽秧苗,其中混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尿素46份、磷酸铵22份、氯化钾13份、二水合钼酸钠0.1份、氯化钪0.02份、氯化钬0.01份、氯化镧0.01份。实施例2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收获的新鲜玉米秸秆粉碎至平均长度为0.8cm,选取一部分加入至塑料桶中,并向其中加入营养液至玉米秸秆饱和含水量达到60%,并按照每千克新鲜玉米秸秆施入3×1010CFU的施菌量施入复合菌种,密闭发酵处理10天,制得秸秆发酵物,其中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金丝草22份、茜草根3份、葫芦茶16份、岗松15份、枸骨叶8份、通草3份、凤仙花2份、水230份,其中复合菌种为由枯草芽抱杆菌XWS-8、枯草芽抱杆菌MZS-3-6和酵母菌JM-1按2:2:1比例混合而成,总菌量2.0×1010CFU/g,其中营养液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将水煮沸后,然后依次向其中加入金丝草、茜草根、葫芦茶、岗松、枸骨叶、通草、凤仙花,混合搅拌均匀后,小火继续煎煮处理35min,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制得营养液;(2)将秸秆发酵物和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1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自然摊晾处理7天,摊晾的厚度为4cm,然后向其中拌入其重量10%的混合肥料,搅拌均匀后,埋入表土15cm下的土层中,其上再移栽秧苗,其中混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尿素50份、磷酸铵24份、氯化钾15份、二水合钼酸钠0.2份、氯化钪0.04份、氯化钬0.02份、氯化镧0.01份。实施例3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收获的新鲜玉米秸秆粉碎至平均长度为1.0cm,选取一部分加入至塑料桶中,并向其中加入营养液至玉米秸秆饱和含水量达到65%,并按照每千克新鲜玉米秸秆施入5×1010CFU的施菌量施入复合菌种,密闭发酵处理12天,制得秸秆发酵物,其中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金丝草25份、茜草根4份、葫芦茶20份、岗松16份、枸骨叶10份、通草4份、凤仙花3份、水250份,其中复合菌种为由枯草芽抱杆菌XWS-8、枯草芽抱杆菌MZS-3-6和酵母菌JM-1按2:2:1比例混合而成,总菌量2.0×1010CFU/g,其中营养液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将水煮沸后,然后依次向其中加入金丝草、茜草根、葫芦茶、岗松、枸骨叶、通草、凤仙花,混合搅拌均匀后,小火继续煎煮处理40min,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制得营养液;(2)将秸秆发酵物和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1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自然摊晾处理8天,摊晾的厚度为5cm,然后向其中拌入其重量13%的混合肥料,搅拌均匀后,埋入表土20cm下的土层中,其上再移栽秧苗,其中混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尿素55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收获的新鲜玉米秸秆粉碎后,选取一部分加入至塑料桶中,并向其中加入营养液至玉米秸秆饱和含水量达到55‑65%,并按照每千克新鲜玉米秸秆施入1×1010‑5×1010CFU的施菌量施入复合菌种,密闭发酵处理8‑12天,制得秸秆发酵物,其中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金丝草18‑25份、茜草根1‑4份、葫芦茶14‑20份、岗松13‑16份、枸骨叶6‑10份、通草1‑4份、凤仙花1‑3份、水220‑250份;(2)将秸秆发酵物和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8‑1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自然摊晾处理5‑8天后,向其中拌入其重量7‑13%的混合肥料,搅拌均匀后,埋入表土10‑20cm下的土层中,其上再播种下茬作物的种子或移栽秧苗,其中混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尿素46‑55份、磷酸铵22‑28份、氯化钾13‑16份、二水合钼酸钠0.1‑0.3份、氯化钪0.02‑0.06份、氯化钬0.01‑0.03份、氯化镧0.01‑0.0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收获的新鲜玉米秸秆粉碎后,选取一部分加入至塑料桶中,并向其中加入营养液至玉米秸秆饱和含水量达到55-65%,并按照每千克新鲜玉米秸秆施入1×1010-5×1010CFU的施菌量施入复合菌种,密闭发酵处理8-12天,制得秸秆发酵物,其中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金丝草18-25份、茜草根1-4份、葫芦茶14-20份、岗松13-16份、枸骨叶6-10份、通草1-4份、凤仙花1-3份、水220-250份;(2)将秸秆发酵物和粉碎后的新鲜玉米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8-1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自然摊晾处理5-8天后,向其中拌入其重量7-13%的混合肥料,搅拌均匀后,埋入表土10-20cm下的土层中,其上再播种下茬作物的种子或移栽秧苗,其中混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尿素46-55份、磷酸铵22-28份、氯化钾13-16份、二水合钼酸钠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本号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农兴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