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支模
,具体涉及一种现浇墙体的支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建筑墙体就地成型施工以及其它类似建筑施工中,往往需要采用模板进行搭建形成由两侧模板构成的墙体浇注型腔,然后进行浇注固化以形成就地成型墙体。随着现浇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中要相应地大量采用钢管、扣件或木材等用来支撑浇注模板。现有技术采用钢管为支模立柱,需要工人扶持直至支模立柱与水平背楞通过捆绑或扣件固定在一起后才能放手;固定墙体厚度定尺件时,也需要工人在两面模板之间扶住定尺导管并对准模板上的通孔,直至套入穿墙螺栓后才能放手;整个支模过程不仅操作十分麻烦和困难,需要很多工人,耗时耗力,而且,使用的穿墙螺栓长度远远大于固定模板的需要,不仅浪费材料,还大大增加了旋紧螺母的时间。这样既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又占用了大量的施工场地,既费时费力,又延长了施工周期,并且使工程造价长期得不到有效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浇注墙体的支模方法中所存在的模板固定设备落后、成本高、操作困难,施工时间长且劳动强度大,耗时耗力的技术缺陷,为人们提供一套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方便、效率高的现浇 ...
【技术保护点】
现浇墙体的支模装置,由支模立柱(1)、模板(2)和墙体厚度定尺件(3)构成,支模立柱(1)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建筑物天花板或横梁与楼地面之间,二面模板(2)固定在两侧支模立柱(1)之间,二面模板(2)之间有墙体厚度定尺件(3),并固定在模板(2)的通孔(4)上,其特征在于支模立柱(1)或部分支模立柱(1)为带千斤顶的支模立柱(1),由上部的撑杆(9)和底部的千斤顶构成,撑杆(9)的底端与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现浇墙体的支模装置,由支模立柱(1)、模板(2)和墙体厚度定尺件(3)构成,支模立柱(1)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建筑物天花板或横梁与楼地面之间,二面模板(2)固定在两侧支模立柱(1)之间,二面模板(2)之间有墙体厚度定尺件(3),并固定在模板(2)的通孔(4)上,其特征在于支模立柱(1)或部分支模立柱(1)为带千斤顶的支模立柱(1),由上部的撑杆(9)和底部的千斤顶构成,撑杆(9)的底端与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墙体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千斤顶的支模立柱(1)上设定有螺旋紧固器或与模板(2)的通孔(4)配合的通孔;或两侧支模立柱(1)的外侧有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的背楞(5);紧固件由扣件(6)和穿墙螺栓(7)构成,所述墙体厚度定尺件(3)为定尺导管(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墙体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9)的顶端设置有插杆(10),插杆(10)与撑杆(9)承插或螺纹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墙体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为螺旋式千斤顶、液压式千斤顶、杠杆式千斤顶、斜面式千斤顶或电动式千斤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墙体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千斤顶由伸缩调节杆(11)、带圆槽的底座(12)和旋转装置(13)构成,其中,撑杆(9)的底端与伸缩调节杆(11)的上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