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章动失效卫星接触消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0306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抗章动失效卫星接触消旋方法,步骤如下:1)建立下一次消旋所有可能接触点的集合;2)对每一个接触点设定离散的自旋角、接近角,建立集合Sarr;3)指定集合Sarr中任意一个元素,设定最大挠度,根据失效卫星自旋角速度,接触点到失效卫星质心坐标为,估算接触时间;4)估算出元素Ci对应的接触力冲量的大小和方向;5)Ci对应的接触力矩冲量:6)建立可行集Sprr,将满足判断条件的接触状态加入到可行集Sprr中。7)重复步骤4‑6,依次评价Sarr中所有元素,完成可行集Sprr;8)选择可行集Sprr中的元素,选择可行的接触点、自旋角和接近角,结合接触时间对失效卫星进行下一次消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章动失效卫星接触消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章动失效卫星接触消旋方法。
技术介绍
国内外对空间失效卫星的消旋研究处于概念研究阶段,提出的方法有离子束消旋法、涡流消旋法、接触消旋法、磁力矩消旋法等。对比这几种方法的能耗、实现难度等,接触式消旋的能耗较小、可实现程度较高。接触式消旋一般是将消旋机构安装到空间在轨服务卫星的机械臂末端,机械臂的伸缩以及服务卫星的姿态和位置控制使得消旋机构的柔性部分与失效卫星的帆板、天线等突出附件接触。末端柔性部分弯曲变形产生挠性力,作用在失效卫星上。生成的力矩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指向自转轴方向阻碍自转运动,另一部分垂直于自转轴方向,使得失效卫星角动量方向偏离自转轴方向,并且在非接触段产生章动现象。章动对在轨维护维修过程是非常不利的,会增强卫星姿态估计的难度、减小安全接近区域,降低抓捕成功的可能性,影响抓捕成功后的组合体控制等。如何在消旋过程中尽量减小章动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抗章动失效卫星接触消旋方法,该消旋方法通过在每一次消旋之前对接触点、自旋角和接近角的预估计,提高了抗章动的消旋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章动失效卫星接触消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下一次消旋所有可能接触点的集合SP={Pi|i=1......nP};nP为正整数;2)对每一个接触点Pi设定离散的自旋角θj、接近角αj,则每个元素表示为Cj=(Pi,θj,αj),并建立集合Sarr={Cj|j=1......nC};nC为正整数;3)指定集合Sarr中任意一个元素Cj,设定最大挠度umax,根据失效卫星自旋角速度ωz以及接触点到失效卫星质心坐标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章动失效卫星接触消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下一次消旋所有可能接触点的集合SP={Pi|i=1......nP};nP为正整数;2)对每一个接触点Pi设定离散的自旋角θj、接近角αj,则每个元素表示为Cj=(Pi,θj,αj),并建立集合Sarr={Cj|j=1......nC};nC为正整数;3)指定集合Sarr中任意一个元素Cj,设定最大挠度umax,根据失效卫星自旋角速度ωz以及接触点到失效卫星质心坐标为估算接触时间tev;4)估算元素Ci对应的接触力冲量的大小和方向;5)计算得到Cj对应的接触力矩冲量6)接触力矩冲量达到消旋效果判断条件;7)建立可行集Sprr,将满足消旋效果判断条件的接触状态加入到可行集Sprr中;8)重复步骤4)-步骤7),依次评价Sarr中所有元素,完成可行集Sprr;9)选择可行集Sprr中的元素,选择可行的接触点、自旋角和接近角,并结合接触时间对失效卫星进行下一次消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章动失效卫星接触消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估算接触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章动失效卫星接触消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方法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文杰徐拴锋张海博朱志斌魏春岭何英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