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直线位移转为角度位移的大角度鳍角传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89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直线位移转为角度位移的大角度鳍角传送机构,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通过销轴与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铰接;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通过导杆与鳍角发送器连接,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通过连接杆与转鳍油缸活塞杆连接;转鳍油缸活塞杆通过连接杆带动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的导套缸体转动,导套缸体内的导杆与鳍角发送器电位器刚性连接,通过导杆沿导套缸体运动不断改变长度实现鳍角发送器转鳍角度变化,将转鳍油缸的直线位移转换为角度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入滚珠导套将转鳍油缸的直线位移转换为角度位,由滚珠导套和导杆长度决定传递角度,实现将执行机构转鳍油缸的直线位移转换为角度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将直线位移转为角度位移的大角度鳍角传送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的鳍角传送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收放式全航速减摇鳍装置角度反馈的大角度鳍角传送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减摇鳍装置在油缸上安装有鳍角反馈机构,通过采用旋转电位器,将转鳍油缸的直线位移转换为角度位移。反馈机构的连接轴安装在转鳍油缸活塞杆上端的螺孔中,与活塞杆连成一体。活塞杆的直线运动通过连杆传递至摇杆组件。摇杆组件带动鳍角发送器上的凸轮转动,进而使旋转电位器的转轴转动,复现鳍轴的角度信息,并由电位器形成与鳍角成比例的电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由于摇杆和连杆长度固定且为固定刚性连接,其运动范围有限,目前只适用于反馈±24度以内,且占舱空间较大。如图1所示,其中,21-摇杆;22-连杆;23.连接轴;24-活塞杆。现有减摇鳍装置鳍角传送机构占舱空间较大,运动副较多,使用过程中容易运动卡死,受摇杆和连杆长度固定的缘故,最多只能传递角度为±24°,不能适应传递收放式全航速减摇鳍装置大角度(±60°)。本专利技术特点是:结构简单紧凑,零件少,减少鳍角传送机构的占舱空间,增加传递角度,大幅度提高装置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是要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将直线位移转为角度位移的大角度鳍角传送机构,由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和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通过销轴与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铰接;所述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通过导杆与鳍角发送器连接,所述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通过连接杆与转鳍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转鳍油缸活塞杆通过连接杆带动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的导套缸体转动,导套缸体内的导杆与鳍角发送器电位器刚性连接,通过导杆沿导套缸体运动不断改变长度实现鳍角发送器转鳍角度变化,将转鳍油缸的直线位移转换为角度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直线位移转为角度位移的大角度鳍角传送机构,由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和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通过销轴与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铰接;所述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通过导杆与鳍角发送器连接,所述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通过连接杆与转鳍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转鳍油缸活塞杆通过连接杆带动鳍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鳍角传送机构的传送机构的导套缸体转动,导套缸体内的导杆与鳍角发送器电位器刚性连接,通过导杆沿导套缸体运动不断改变长度实现鳍角发送器转鳍角度变化,将转鳍油缸的直线位移转换为角度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直线位移转为角度位移的大角度鳍角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传送机构的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杆、轴承座、轴承一、定位管、双耳环;所述轴承座下部内通过轴承一连接连接杆,上部固定连接双耳环,轴承一上端面与双耳环下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启亮杨春云何彩繁白庆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