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林杰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74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包括用于支撑整体框架的车体以及组成整体框架的主要机构,所述主要机构包括:动力机构、旋转机构、摆动机构、推轴机构、推板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右端内侧与后主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后主动轮可旋转的贯穿对称设置的后轮板,所述后轮板右端内侧与后从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动力机构左端内侧与前主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动力机构左端内侧与前主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前主动轮可旋转的贯穿对称设置的前轮板,所述前轮板左端内侧与前从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不同的灵活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货物取放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工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4.0的提出,中国正在进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在新时代的今天,智能化的工厂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制造工厂,在智能化工厂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机器人,目前的机器人具有的功能过于单一,此移动机器人在货物取放上采用不同的灵活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货物取放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包括用于支撑整体框架的车体以及组成整体框架的主要机构,所述主要机构包括:动力机构、旋转机构、摆动机构、推轴机构、推板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右端内侧与后主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后主动轮可旋转的贯穿对称设置的后轮板,所述后轮板右端内侧与后从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动力机构左端内侧与前主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前主动轮可旋转的贯穿对称设置的前轮板,所述前轮板左端内侧与前从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后主动轮、后从动轮外圈与一组履带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前从动轮、前主动轮外圈与另一组履带旋转配合衔接,从而使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传递到了所述动力轮,驱使移动机器人进行前进后退,所述车体下端凸柱可旋转的设置有两组穿轴,所述穿轴分别可旋转的贯穿所述后轮板、前轮板,从而使移动机器人在遇到障碍物调节高度时依然可以保持整个框架的稳定性,所述车体上端固定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端可旋转的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左右侧可旋转的对称设置有推轴机构,所述推轴机构上端可伸缩的设置有推板机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驱机、动力电驱机平板、动力箱、动力箱容腔、主动力轮齿、从动力轮齿、主动力链轮、从动力链轮、旋动转环,所述动力电驱机固定设置于动力电驱机平板前端面,所述动力电驱机平板后端面与动力箱固定衔接,所述动力箱内设置有动力箱容腔,所述动力电驱机的动力轴可旋转的贯穿所述动力箱容腔前端内壁,所述动力轴后端与主动力轮齿固定衔接,所述主动力轮齿与从动力轮齿齿形衔接,所述从动力轮齿与后主动轮前端轴固定衔接,所述后主动轮前端轴可旋转的贯穿设置于所述动力箱容腔后端右侧内壁的旋动转环,所述后主动轮前端轴固定设置有主动力链轮,所述主动力链轮通过链条与从动力链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从动力链轮与前主动轮前端轴固定衔接,所述前主动轮前端轴同样可旋转的贯穿设置于所述动力箱容腔后端左侧内壁的旋动转环,上述机构对称设置于移动机器人另一端,区别在于没有安装所述动力电驱机、主动力轮齿、从动力轮齿,从而当移动机器人高度调节的时候,依然可以使移动机器人继续工作且平稳运行。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扣板、扣板容腔、旋转电驱机、第一主动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第一被动同步带轮、第二被动同步带轮、第二主动同步带轮、摆动电驱机、旋转柱转环、旋转体、旋转柱容腔、旋转柱、主轴转环,所述扣板下端与所述车体上端固定配合衔接,所述扣板内设置有扣板容腔,所述扣板上端左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旋转电驱机、摆动电驱机,所述旋转电驱机的动力轴可旋转的贯穿所述扣板容腔的上端内壁与第一主动同步带轮固定配合衔接,所述摆动电驱机的动力轴可旋转的贯穿所述扣板容腔的上端内壁与第二主动同步带轮固定配合衔接,所述扣板容腔上端内壁中间部位固定设置有旋转柱转环,所述旋转柱转环内可旋转的设置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下端与第一被动同步带轮固定配合衔接,所述第一被动同步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一主动同步带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旋转体内设置有旋转柱容腔,所述旋转柱容腔内壁上下侧固定设置有两组主轴转环,所述主轴转环内可旋转的设置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被动同步带轮,所述第二被动同步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与所述第二主动同步带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旋转体上端与所述摆动机构固定配合衔接,从而提高了移动机器人的动力性能。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摆动机构包括:传动箱、传动箱容腔、传动箱转环、第二轮齿轴、第二锥轮齿、第一锥轮齿、联轴器、第一轮齿轴,所述传动箱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上端,所述传动箱内设置有传动箱容腔,所述旋转柱上端可旋转的贯穿所述传动箱容腔下端内壁中间部位与第一锥轮齿固定配合衔接,所述传动箱容腔左右侧内壁固定设置有两组传动箱转环,所述传动箱转环内可旋转的设置有第二轮齿轴、第一轮齿轴,所述第二轮齿轴、第一轮齿轴通过联轴器旋转配合衔接,所述第二轮齿轴外圈固定设置有第二锥轮齿,所述第二锥轮齿与所述第一锥轮齿齿形配合衔接,所述第二轮齿轴左端固定设置有推轴机构,所述第一轮齿轴右端同样固定设置有推轴机构,从而将所述旋转柱的旋转,转化为所述推轴机构的旋转,提高了移动机器人的工作灵活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轴机构包括:推轴箱、推轴转环、内螺线轴、推轴箱容腔、螺线孔、减速箱、主动轮齿、从动轮齿、减速箱容腔、减速箱电驱机、螺线块、光轴、内孔块、卡块,所述推轴箱内设置有推轴箱容腔,所述推轴箱容腔上下端内壁固定设置有两组推轴转环,所述推轴转环内可旋转的设置有内螺线轴,所述内螺线轴内设置有螺线孔,所述螺线孔与螺线块螺线配合衔接,所述螺线块上端固定设置有光轴,所述光轴可移动的贯穿所述螺线孔、推轴箱容腔上端内壁与内孔块固定配合衔接,所述光轴与所述卡块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推轴箱右端开口部位固定设置有减速箱,所述减速箱内设置有减速箱容腔,所述减速箱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减速箱电驱机,所述减速箱电驱机的动力轴可旋转的贯穿所述减速箱容腔上端内壁与主动轮齿固定配合衔接,所述主动轮齿与所述从动轮齿齿形配合衔接,所述车体上还设有提示装置,所述提示装置包括提示灯以及防护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板机构包括:L型板、立块、推板光轴、推板、推转光轴、推轴机构,所述L型板上端面左侧部位对称固定设置有两组立块,所述立块上端可旋转的设置有推板光轴,所述推板光轴外圈与推板右侧下端部位固定衔接,所述推板右侧上端部位固定设置有推转光轴,所述推转光轴外圈可旋转的设置有内孔块,所述内孔块右端固定设置有推轴机构,所述推轴机构固定设置于L型板右侧上端部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提示灯设置于所述车体前侧端面的灯槽中,所述灯槽外侧壁上设有所述防护板,所述提示灯与所述动力电驱机电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车体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穿轴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车体下端凸柱,所述穿轴可旋转的贯穿前后对称设置的前轮板、后轮板所述车体作为框架支撑起整个移动机器人,所述前轮板左后端可旋转的设置有前从动轮,所述前轮板右后端可旋转的设置有前主动轮,所述前主动轮贯穿所述前轮板与动力机构配合衔接,所述前从动轮、前主动轮通过履带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后轮板右后端可旋转的设置有后从动轮,所述后轮板左后端可旋转的设置有后主动轮,所述后主动轮贯穿所述后轮板与动力机构配合衔接,所述后从动轮、后主动轮通过履带旋转配合衔接,所述车体上端固定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端固定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左右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推轴机构,所述推轴机构上端固定设置有推板机构,从而构成整个移动机器人,不同结构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及使用便利性。使用时,所述动力机构工作,驱使移动机器人移动,当需要进行货物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包括用于支撑整体框架的车体以及组成整体框架的主要机构,所述主要机构包括:动力机构、旋转机构、摆动机构、推轴机构、推板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右端内侧与后主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后主动轮可旋转的贯穿对称设置的后轮板,所述后轮板右端内侧与后从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动力机构左端内侧与前主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前主动轮可旋转的贯穿对称设置的前轮板,所述前轮板左端内侧与前从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后主动轮、后从动轮外圈与一组履带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前从动轮、前主动轮外圈与另一组履带旋转配合衔接,从而使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传递到了所述动力轮,驱使移动机器人进行前进后退,所述车体下端凸柱可旋转的设置有两组穿轴,所述穿轴分别可旋转的贯穿所述后轮板、前轮板,从而使移动机器人在遇到障碍物调节高度时依然可以保持整个框架的稳定性,所述车体上端固定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端可旋转的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左右侧可旋转的对称设置有推轴机构,所述推轴机构上端可伸缩的设置有推板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包括用于支撑整体框架的车体以及组成整体框架的主要机构,所述主要机构包括:动力机构、旋转机构、摆动机构、推轴机构、推板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右端内侧与后主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后主动轮可旋转的贯穿对称设置的后轮板,所述后轮板右端内侧与后从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动力机构左端内侧与前主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前主动轮可旋转的贯穿对称设置的前轮板,所述前轮板左端内侧与前从动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后主动轮、后从动轮外圈与一组履带旋转配合衔接,所述前从动轮、前主动轮外圈与另一组履带旋转配合衔接,从而使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传递到了所述动力轮,驱使移动机器人进行前进后退,所述车体下端凸柱可旋转的设置有两组穿轴,所述穿轴分别可旋转的贯穿所述后轮板、前轮板,从而使移动机器人在遇到障碍物调节高度时依然可以保持整个框架的稳定性,所述车体上端固定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端可旋转的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左右侧可旋转的对称设置有推轴机构,所述推轴机构上端可伸缩的设置有推板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驱机、动力电驱机平板、动力箱、动力箱容腔、主动力轮齿、从动力轮齿、主动力链轮、从动力链轮、旋动转环,所述动力电驱机固定设置于动力电驱机平板前端面,所述动力电驱机平板后端面与动力箱固定衔接,所述动力箱内设置有动力箱容腔,所述动力电驱机的动力轴可旋转的贯穿所述动力箱容腔前端内壁,所述动力轴后端与主动力轮齿固定衔接,所述主动力轮齿与从动力轮齿齿形衔接,所述从动力轮齿与后主动轮前端轴固定衔接,所述后主动轮前端轴可旋转的贯穿设置于所述动力箱容腔后端右侧内壁的旋动转环,所述后主动轮前端轴固定设置有主动力链轮,所述主动力链轮通过链条与从动力链轮旋转配合衔接,所述从动力链轮与前主动轮前端轴固定衔接,所述前主动轮前端轴同样可旋转的贯穿设置于所述动力箱容腔后端左侧内壁的旋动转环,上述机构对称设置于移动机器人另一端,区别在于没有安装所述动力电驱机、主动力轮齿、从动力轮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智能工厂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扣板、扣板容腔、旋转电驱机、第一主动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第一被动同步带轮、第二被动同步带轮、第二主动同步带轮、摆动电驱机、旋转柱转环、旋转体、旋转柱容腔、旋转柱、主轴转环,所述扣板下端与所述车体上端固定配合衔接,所述扣板内设置有扣板容腔,所述扣板上端左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旋转电驱机、摆动电驱机,所述旋转电驱机的动力轴可旋转的贯穿所述扣板容腔的上端内壁与第一主动同步带轮固定配合衔接,所述摆动电驱机的动力轴可旋转的贯穿所述扣板容腔的上端内壁与第二主动同步带轮固定配合衔接,所述扣板容腔上端内壁中间部位固定设置有旋转柱转环,所述旋转柱转环内可旋转的设置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下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毛林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