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扬专利>正文

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0265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其包括固定部件、转向柱、外柱、连杆组、电动调节组以及手动调节组。驾驶者可经电机带动转向柱移动。驾驶者也可以转动把手,手动移动转向柱。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带有该方向控制装置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属于汽车领域。
技术介绍
方向盘安装在转向柱上,由于驾驶者身高各不相同,需要方向盘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转向柱的电动调节装置如2013800034961,手动调节装置如201610179088。驾驶者希望在保持电动调节装置的同时,嵌入手动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同时采用电机和手动调节方向盘转向柱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转向柱,该转向柱内设置一内柱,该外柱与内柱组成一环形腔;外柱,该外柱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环形腔内;连杆组,该连杆组的一端连接至转向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外柱;电动调节组,该电动调节组经一齿条连接至所述内柱;以及一手动调节组,该手动调节组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弧形件、弹性件、转轴、把手以及嵌入件,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弧形件和弹性件的两端均安装在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上,并且该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弧形件以及弹性件组成一夹持通道,所述转向柱位于该夹持通道内,所述转向柱至少部分的压在所述弧形件和弹性件上,所述转轴穿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把手固定在转轴的一端,所述嵌入件安装在第一夹片上,该嵌入件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把手的端面沿该第一斜面向阻挡面滑动时,该把手向所述第一夹片靠拢。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具有条形孔,转轴穿过该条形孔。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中,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至一端盖,该扣盖至少部分的嵌入所述条形孔。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车轮以及所述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在本专利技术中,驾驶者可经电机带动转向柱移动。驾驶者也可以转动把手,手动移动转向柱。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方向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电动调节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1的手动调节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6为图4的局部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汽车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局部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转向器的结构图;图10为图9的局部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器的另一优选结构图;图13为图12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另一处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器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一处的剖视图;图17为图15另一处的剖视图;图18为图17的一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9为图17的另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0为图15的弹性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照图1至6,本专利技术的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500包括固定部件510、转向柱520、外柱530、连杆组540、方向盘550以及电动调节组560、手动调节组570。转向柱520内设置一内柱521,该转向柱520与内柱521组成一环形腔531。外柱530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环形腔531内,该外柱530连接至方向盘550。外柱530与内柱521采用例如花键等结构连接,保持传动作用。连杆组540的一端连接至转向器600,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外柱530。电动调节组560经一齿条561连接至所述内柱521。在本专利技术中,驾驶者可经电机带动转向柱520移动。驾驶者也可以转动把手576,手动调节转向柱520。手动调节组570包括第一夹片571、第二夹片572、弧形件573、弹性件574、转轴590、把手576以及嵌入件580。第一夹片571和第二夹片572均固定在固定部件510上,弧形件573和弹性件574的两端均安装在第一夹片571和第二夹片572上。该第一夹片571、第二夹片572、弧形件573以及弹性件574组成一夹持通道575,转向柱520位于该夹持通道575内。转向柱520至少部分的压在所述弧形件573和弹性件574上。转轴590穿过第一夹片571和第二夹片572。把手576固定在转轴590的一端,嵌入件580安装在第一夹片571上。嵌入件580具有第一斜面581和阻挡面582,所述把手576的端头579沿该第一斜面581向阻挡面582滑动时,该把手576向所述第一夹片571靠拢。把手576挤压夹片,夹片相互靠拢,弹性件574的中部向上挤压转向柱520。反向转动把手576,弹性件574松开转向柱520,驾驶者可轴向调节转向柱520的位置。第一夹片571和第二夹片572具有条形孔577,转轴590穿过该条形孔577。把手576的转动范围受限位部578限制。并且嵌入件的限制部583限制把手相对嵌入件反向转动。转轴590的远离所述把手576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至一端盖591,该端盖591至少部分的嵌入所述条形孔577。端盖591经弹簧592连接至固定部件,在不受驾驶者作用时,转轴590可维持一定程度平衡。松开夹片后,端盖591可沿条形孔滑动,驾驶者可据此调节转向柱520的纵向位置。参照图7至2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这种新能源汽车例如采用电机驱动。其主要包括车体100、底盘200、悬架300、车轮400、方向控制装置500、转向器600以及制动器700。底盘200位于车体100下方,悬架300安装在底盘200上,车轮400安装在悬架300两侧。方向控制装置500经转向器600连接车轮400,制动器700安装在车轮400内侧。本专利技术的转向器600包括壳体610、齿条620、圆筒体630、斜齿轮650以及操纵杆64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10大致由相互扣接的第一铸造件611和第二铸造件612组成。壳体610具有一两侧开口的容置室613以及与该容置室613相交的传动室614,壳体610的侧壁设有操作孔615和排水阀616。该齿条620可转动地穿过所述容置室613,该斜齿轮65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传动室614内。传动室614底部具有盖部617,盖部617与斜齿轮650,斜齿轮650与传动室614之间通过轴承618连接。斜齿轮650啮合至所述齿条620,该操纵杆640连接至所述斜齿轮650。方向控制装置500经操纵杆640带动斜齿轮650转动,从而带动齿条620移动。齿条620的两端均连接至拉杆621,齿条620经过拉杆621带动车轮400转动。齿条620侧壁由定位机构622固定,用于保持齿条620与斜齿轮650的接触。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电机组助力转向。在助力结构内增设传动件690可保持转向操纵感,电动助力起作用时间晚于转向时间,保持操作者的初始转向力。传动件690套在齿条620外侧,圆筒体630套在传动件690的外侧。齿条620具有一螺旋槽623,传动件690具有一回转孔651,该回转孔651与所述螺旋槽623组成一循环通道652,多个滚珠653位于该循环通道652内。滚珠丝杆结构可将传动件690的转动转变为齿条620的移动。电机组660安装与壳体610的一侧,该电机组660经一传动带661连接至所述圆筒体630。圆筒体630的内侧壁具有第一缺口631,传动件690的外侧壁具有第二缺口654,该第一缺口631与第二缺口654组成一弧形腔655。弧形腔655内设有金属嵌入件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转向柱,该转向柱内设置一内柱,该外柱与内柱组成一环形腔;外柱,该外柱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环形腔内;连杆组,该连杆组的一端连接至转向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外柱;电动调节组,该电动调节组经一齿条连接至所述内柱;以及一手动调节组,该手动调节组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弧形件、弹性件、转轴、把手以及嵌入件,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弧形件和弹性件的两端均安装在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上,并且该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弧形件以及弹性件组成一夹持通道,所述转向柱位于该夹持通道内,所述转向柱至少部分的压在所述弧形件和弹性件上,所述转轴穿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把手固定在转轴的一端,所述嵌入件安装在第一夹片上,该嵌入件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把手的端面沿该第一斜面向阻挡面滑动时,该把手向所述第一夹片靠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式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转向柱,该转向柱内设置一内柱,该外柱与内柱组成一环形腔;外柱,该外柱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环形腔内;连杆组,该连杆组的一端连接至转向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外柱;电动调节组,该电动调节组经一齿条连接至所述内柱;以及一手动调节组,该手动调节组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弧形件、弹性件、转轴、把手以及嵌入件,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弧形件和弹性件的两端均安装在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上,并且该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弧形件以及弹性件组成一夹持通道,所述转向柱位于该夹持通道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扬
申请(专利权)人:杨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