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024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该系统包括:车体、梁柱系统、电机驱动装置、运行控制装置、悬浮导向装置、转向悬挂装置和供电装置。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将车体吊挂于空中,因此无需扩展现有地面交通,即可解决现有的道路拥堵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
本申请涉及超导磁浮
,尤其涉及一种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与以电磁吸力和电磁斥力为基础的电磁悬浮(EMS)和电动悬浮(EDS)技术相比,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依靠高温超导体块材与外部磁场之间的磁通钉扎作用实现无源自稳定悬浮。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通过将超导块材浸泡在液氮中,使其温度降低进入超导状态,进入超导态的超导块材与外磁场作用可达到稳定悬浮。该技术无需主动控制,且结构简单,因此已经成为实用磁悬浮技术的理想选择之一。西南交通大学于2000年研制成功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此后开展的大量针对悬浮、导向和驱动方面的研究工作大大推进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实用化发展。随后,德国、俄罗斯、巴西、日本等国也开展了关于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计算、车系统样机研制甚至是工程研发工作。目前,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通常都是设置在真空管道中的环形线路,整个系统需要都设置在真空管道中,技术难度较大,且成本很高,而且还仅为实验线路,未工程化,或者仅限于线路或车辆,而未有齐全、全面的交通系统,仍然难以解决现有的道路拥堵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从而可以将车体吊挂于空中,因此无需扩展现有地面交通,即可解决现有的道路拥堵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该系统包括:车体、梁柱系统、电机驱动装置、运行控制装置、悬浮导向装置、转向悬挂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梁柱系统包括:主梁和多根立柱;所述主梁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所述主梁的顶部与每根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梁的内部设置有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的两列轨道基座;每根立柱上均设置梁柱附件,梁柱附件的一端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主梁中;所述转向悬挂装置包括:四根对称设置的纵梁、中梁、两根横梁、连接梁和悬吊构架;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连接;中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横梁的中部通过转动轴销接;所述连接梁设置在所述中梁的下方,并通过悬吊构架与所述中梁连接;所述连接梁的底部与所述车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悬浮导向装置包括:多个高温超导磁浮装置和两列永磁轨道;所述两列永磁轨道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在所述主梁内部的两列轨道基座上;所述高温超导磁浮装设置在所述转向悬挂装置的纵梁的底部与所述永磁轨道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定子和车载动子;所述电机定子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且所述电机定子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梁柱附件上;所述车载动子设置在所述转向悬挂装置的中梁的顶部与所述电机定子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运行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梁中,用于控制所述车体的运行;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梁中,用于为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供电。其中,所述转向悬挂装置还包括:缓冲减振器;所述缓冲减振器的顶端与所述中梁连接,底端与所述连接梁连接。其中,所述转向悬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横梁两端的横向保护轮。其中,所述转向悬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横梁底部的垂向保护轮。其中,所述供电装置包括:梁上滑触线和取电装置;所述梁上滑触线设置在所述主梁的内壁上,并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所述取电装置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用于与所述梁上滑触线配合,为车体提供电能。其中,所述运行控制装置包括:交叉线缆及车载采集器;其中,交叉线缆栓接于梁柱附件上,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采集器设置在转向悬挂装置的横梁上。其中,每根纵梁的底部设置有4套高温超导磁浮装置。其中,所述车体包括一节或多节车厢;每节车厢中包括:厢体、内饰、降噪装置、车端连接装置、空调系统、座椅以及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电机定子的顶部与所述梁柱附件栓接连接。其中,所述主梁可以包括多节粱体。如上可见,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中,由于设置了梁柱系统、悬浮导向装置、转向悬挂装置和电机驱动装置,将悬浮导向系统的永磁轨道铺设在梁柱系统主梁内部的两列轨道基座上,将多个高温超导磁浮装置设置在转向悬挂装置两侧纵梁的底部与永磁轨道相对应的位置上,并将车体吊挂在转向悬挂装置的底部;然后将电机定子铺设在主梁中的顶部,并将车载动子设置在转向悬挂装置的中梁的顶部的与所述电机定子相对应的位置上;因此,当上述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正常工作时,高温超导磁浮装置将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悬浮在永磁轨道的上方,使得车体可沿着永磁轨道的延伸方向自由地运动,然后再通过运行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即可驱动并控制车体沿着永磁轨道的延伸方向运行。上述的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采用了高温超导磁浮技术,并将车体吊挂于空中,因此无需扩展现有地面交通,即可解决现有的道路拥堵问题,而且成本也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车体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车体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梁柱系统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梁柱系统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一。图9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二。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转向悬挂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转向悬挂装置的侧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转向悬挂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包括:车体11、梁柱系统12、电机驱动装置13、运行控制装置14、悬浮导向装置15、转向悬挂装置16和供电装置17;所述梁柱系统12包括:主梁21和多根立柱22;所述主梁21沿所述车体11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所述主梁21的顶部与每根立柱22固定连接,所述主梁21的内部设置有沿所述车体11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的两列轨道基座210(如图7所示);每根立柱22上均设置梁柱附件23,梁柱附件23的一端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主梁21中;所述转向悬挂装置16包括:四根对称设置的纵梁61、中梁62、两根横梁63、连接梁64和悬吊构架67;每根横梁6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61连接;中梁6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横梁63的中部通过转动轴销接;所述连接梁64设置在所述中梁62的下方,并通过悬吊构架67与所述中梁62连接;所述连接梁64的底部与所述车体1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悬浮导向装置15包括:多个高温超导磁浮装置51和两列永磁轨道52;所述两列永磁轨道52沿所述车体11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在所述主梁21内部的两列轨道基座210上;所述高温超导磁浮装51设置在所述转向悬挂装置16的纵梁61的底部与所述永磁轨道52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电机驱动装置13包括:电机定子31和车载动子32;所述电机定子31沿所述车体11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且所述电机定子31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梁柱附件23上;所述车载动子32设置在所述转向悬挂装置16的中梁62的顶部与所述电机定子31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运行控制装置14设置在所述主梁21中,用于控制所述车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车体、梁柱系统、电机驱动装置、运行控制装置、悬浮导向装置、转向悬挂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梁柱系统包括:主梁和多根立柱;所述主梁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所述主梁的顶部与每根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梁的内部设置有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的两列轨道基座;每根立柱上均设置梁柱附件,梁柱附件的一端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主梁中;所述转向悬挂装置包括:四根对称设置的纵梁、中梁、两根横梁、连接梁和悬吊构架;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连接;中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横梁的中部通过转动轴销接;所述连接梁设置在所述中梁的下方,并通过悬吊构架与所述中梁连接;所述连接梁的底部与所述车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悬浮导向装置包括:多个高温超导磁浮装置和两列永磁轨道;所述两列永磁轨道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在所述主梁内部的两列轨道基座上;所述高温超导磁浮装设置在所述转向悬挂装置的纵梁的底部与所述永磁轨道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定子和车载动子;所述电机定子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且所述电机定子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梁柱附件上;所述车载动子设置在所述转向悬挂装置的中梁的顶部与所述电机定子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运行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梁中,用于控制所述车体的运行;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梁中,用于为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挂式高温超导磁浮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车体、梁柱系统、电机驱动装置、运行控制装置、悬浮导向装置、转向悬挂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梁柱系统包括:主梁和多根立柱;所述主梁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所述主梁的顶部与每根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梁的内部设置有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的两列轨道基座;每根立柱上均设置梁柱附件,梁柱附件的一端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主梁中;所述转向悬挂装置包括:四根对称设置的纵梁、中梁、两根横梁、连接梁和悬吊构架;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连接;中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横梁的中部通过转动轴销接;所述连接梁设置在所述中梁的下方,并通过悬吊构架与所述中梁连接;所述连接梁的底部与所述车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悬浮导向装置包括:多个高温超导磁浮装置和两列永磁轨道;所述两列永磁轨道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在所述主梁内部的两列轨道基座上;所述高温超导磁浮装设置在所述转向悬挂装置的纵梁的底部与所述永磁轨道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定子和车载动子;所述电机定子沿所述车体的运行方向连续铺设,且所述电机定子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梁柱附件上;所述车载动子设置在所述转向悬挂装置的中梁的顶部与所述电机定子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运行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梁中,用于控制所述车体的运行;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梁中,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自刚郑欣欣张卫华张江华郑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