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1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安全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护座椅。防护座椅包括设置有变载吸能装置的吸能骨架以及用于承载乘员的乘坐框架。变载吸能装置包括吸能件以及连接于吸能件的切削组件,吸能件在被切削组件切削时,向切削组件提供的阻力可调;用于承载乘员的乘坐框架,乘坐框架连接于切削组件。防护座椅通过切削的方式来吸收冲击载荷,使乘坐框架及其所承载的乘员的动能能够用于切削吸能件,使乘员的动量逐渐减少,以减少乘员的收到冲击造成的伤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护座椅利用了可以调节阻力的变载吸能器,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切削组件相对于吸能件的切削阻力来调整档位,使其可以对不同种重量的乘员的防护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护座椅。
技术介绍
装甲车辆乘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的,座椅系统对其疲劳度和生存能力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地雷及简易爆炸装置在车辆底部爆炸时,即使车体本身并未受到严重损坏,但爆炸产生的冲击也会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为此装甲车辆座椅通常装备具有减振及防爆吸能性能的爆炸防护座椅。吸能装置是爆炸防护座椅的核心部件,它在装甲车辆遭遇爆炸冲击时,吸收传递到座椅上的冲击能量以限制传递到乘员身上的载荷,降低乘员在可生存事故(装甲未被击穿)下的伤亡率。通常为了在座椅乘员重量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效能,吸能装置的工作载荷是按第50百分位座椅乘员重量设计的,只能为50百分位的乘员提供最佳保护,对其余重量的乘员则不能提供较佳的保护效果。当车辆被炸起时,较轻的乘员可能承受超过人体耐受极限的加速度而造成损伤,较重的乘员在车辆落地的时候可能会降低到最低点,撞击到车辆地板造成二次冲击。因此现有装甲车辆装备不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体重的乘员的防护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座椅,其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体重的乘员在面对冲击时的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变载吸能装置的吸能骨架,所述变载吸能装置包括吸能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吸能件的切削组件,所述切削组件在相对于所述吸能件滑动时能够切削所述吸能件使得所述吸能件向所述切削组件提供反向的阻力;所述吸能件在被所述切削组件切削时,向所述切削组件提供的阻力可调;用于承载乘员的乘坐框架,所述乘坐框架连接于所述切削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变载吸能装置的吸能骨架,所述变载吸能装置包括吸能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吸能件的切削组件,所述切削组件在相对于所述吸能件滑动时能够切削所述吸能件使得所述吸能件向所述切削组件提供反向的阻力;所述吸能件在被所述切削组件切削时,向所述切削组件提供的阻力可调;用于承载乘员的乘坐框架,所述乘坐框架连接于所述切削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切削槽,所述切削槽具有用于被切削的端面;所述切削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吸能件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切削刀头、第一调节块以及第二调节块,所述切削刀头通过复位组件连接于所述保持架内侧并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切削槽,所述切削刀头的刃口朝向所述切削槽的端面;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向所述切削刀头提供在所述切削槽深度方向上向外的回复力,使所述切削刀头具有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孔中,所述第二调节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孔中;所述第一调节块沿所述调节块安装孔的深度方向滑动时,可选择性地将所述切削刀头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调节块沿所述第二调节孔的深度方向滑动时,可选择性地将所述切削刀头推至第三位置;其中,当所述切削刀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时,其伸入至所述切削槽的深度由浅及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载吸能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块和所述第二调节块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块和所述第二调节块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中的位置,以调节所述切削刀头所处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的内侧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切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涛彭畅张海波王友刘海生王中任肖光润刘德政李月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