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39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模板自身重,脱模不好,使用寿命低的缺陷,提供一种重量轻、易于脱模,重复使用率高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下层面,胶接层与芯层,上下层面为玻璃钢层,胶接层为增强纤维与环氧或聚酯树脂浸渍固化形成,芯层为蜂窝状芯板或泡沫状芯板;该复合板周转使用次数比现有技术提高近10倍,因其为夹设的芯板为平板结构,可以裁剪拼装,使用灵活;还具有自重轻,便于装拆的特点,同时,该板的上下面均采用玻璃钢作面层,其对混凝土的附着力小,利于浇筑出光滑的墙面;使其施工表面质量高,成本低、便于修补,使用寿命高,易于推广实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板,特别是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技术背景模板是结构施工中重要的施工工具,模板工程一般占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费用的20~30%,占劳动量的30~40%,占工期的40%左右。因此,模板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工程施工费用、节省劳动力和加快工程进度,对提高建筑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工程施工中,水平模板主要为木模板,包括竹胶板、木胶合板两种。垂直模板种类较多,在北京、广东、上海等施工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大钢模板为主,部分采用木模板和小钢模,其它建筑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则以小钢模为主。木模板在工程施工中应用范围最广,既可作为水平模板使用,也可作为垂直模板使用。但由于受到我国木材资源的限制,木胶合板在国内的产量不高,市场上以竹胶板及钢模板居多。但竹模板使用周转次数较少,实际使用超过10次已属不易,一般周转次数为5~8次。竹模板具有价格低廉、质轻的优势,但竹胶模板浇铸出的墙面质量不高,不能满足高水准的施工要求:钢模板周转次数多,一般大于100次,但由于其价格高、比重大,不利于施工,且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大,不利于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易于脱模,重复使用率高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它包括上面层、下面层与芯层,其芯层位于上面层与下面层之间,其特点为:所述上面层与下面层均为玻璃钢层,玻璃钢层与芯层之间夹设有胶接层。上述玻璃钢层的成型,由纤维增强材料、填料与树脂层叠复合而成,其厚度为0.5-10mm;其中纤维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布、玻璃毡或玻璃丝中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填料选用氢氧化铝、碳酸钙、玻璃微珠或针状硅灰石中至少一种;树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或聚酯树脂中至少一种的组合;经压机压制而成。上述芯层为蜂窝状板或泡沫芯板中的一种,其厚度为6-100mm。上述胶接层是由纤维增强材料与胶粘剂经固化而形成,其厚度为0.1-0.5mm;其-->中纤维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布、玻璃毡或玻璃丝中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胶粘剂可选用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中一种。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平板结构,可以裁剪拼装;纤维增强面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其使用的周转次数可以达到50次,有较强耐磨蚀能力;由模具或压机或模具与压机的组合来控制该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其施工质量高于竹模板的质量,模板密度远低于钢模板,产品厚度偏差<0.5mm;模板结构设计的力学要求能够满足下述各项指标:水平模板:载荷800Kg/m2,最大挠度<1mm/m;垂直模板:载荷7000kg/m2,最大挠度<1mm/m。有利于降低模板的配置费和模板的运输费。复合材料模板表面对混凝土的附着力小,便于脱模,有利于浇筑出光滑的墙面。另外,采用蜂窝状芯板或泡沫芯层,可降低其板材的自重,便于现场拼装和运输;同时可降低该模板体系的导热系数,该模板的导热系数为0.067~0.088J/mh·℃,而钢的导热系数为46 J/mh.·℃,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尤其利于冬季施工;该模板还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在室外存放5年,产品性能无变化;置于低温环境下,如-50℃下性能应无明显变化;同时,基于复合材料模板的层状结构设置,产生轻微损坏后可以随时修补,可有效提高模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上面层1、下面层1’、胶接层2、2’与芯板3组成。上面层1与下面层1’为玻璃钢层,玻璃钢层采用耐磨蚀的纤维增强材料、填料与树脂复合而成,纤维增强材料可选用玻璃纤维布、玻璃毡或短切玻璃纤维中一种;填料可选用氢氧化铝、碳酸钙、玻璃微珠或针状硅灰石中至少一种;树脂可选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或聚酯树脂中至少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其加工方法采用公知的玻璃钢复合工艺,该玻璃钢厚度为0.5-10mm,由模具或压机控制其模板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胶接层2、2’由纤维增强材料与胶接剂层叠设置,使胶接剂渗透至纤维增强材料内,二者溶为一体后经固化而成;胶接剂可采用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纤维增强材料采用玻璃纤维布;芯板3为蜂窝状板,其厚度分别为0.1-0.5mm;蜂窝状板的窝口上下两端分别由胶接层2、2’覆盖,该蜂窝状板的厚度为6-100mm。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芯板为泡沫芯板4,泡沫芯板4的上下层由胶接层2、2’包覆,该泡沫芯板4的厚度为6-100mm。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芯板采用泡沫芯板或者蜂窝芯层板,其厚度不同,应用的场合不同,芯板较薄时成型的复合材料模板,用于水平模板;芯板较厚时成型的复合材料模板,用于竖模板;芯板与上下面层的粘接面用胶接层严密粘接,这种结构成型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可大幅度地降低产品自重,强度高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耐磨蚀能力,可重复使用,便于现场拼装和运输。本技术采用夹芯平板结构,可用于水平模板,如果在本技术的玻璃钢层的外侧面固设有筋条还可用作垂直模板。根据工程需要,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可以裁剪拼装,便于工地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上、下面层(1、1’)和芯层(3),其芯层(3)位于上面层(1)与下面层(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面层(1、1’)为玻璃钢层,所述玻璃钢层与芯层(3)之间夹设有胶接层(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上、下面层(1、1’)和芯层(3),其芯层(3)位于上面层(1)与下面层(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面层(1、1’)为玻璃钢层,所述玻璃钢层与芯层(3)之间夹设有胶接层(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层的厚度为0.5-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层为纤维增强材料、填料与树脂层叠复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3)为蜂窝状板,其厚度为6-100mm。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文张荣琪李卫中邹宇知李永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