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836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本体包括混凝土、钢格构柱和两个钢筋笼组成,两个钢筋笼分别连接于钢格构柱的两端,钢筋笼包括钢筋箍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钢棒,钢格构柱部分的尺寸是根据地坪标高及施工作业面标高精确计算而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解决排桩支护形式下,因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本法通过增加斜向支点,加强支护桩抗弯能力,控制变形通过此法可大大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成本,本方法通过精密计算确定基坑支护桩施工地坪标高,将基坑支护桩钢格构柱所在部分位于计算标高处,方便后期施工处理,且施工过程中与后步底板止水处理工序无缝衔接,达到安全、省时、省力、经济、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
本技术属于基坑支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
技术介绍
现有基坑支护形式(方式)主要有放坡、重力式挡墙、土钉墙、排桩、地下连续墙、逆作拱墙等,有时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因地质条件的不同,所采用的支护形式也有所不同,排桩支护形式下,因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地上、地下有重要保护对象,排桩悬臂(抗滑桩)设计无法满足基坑安全要求(需求),而必须增设水平支撑等辅助措施控制基坑开挖及施工期间基坑土体位移、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主要解决排桩支护形式下,因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地上、地下有重要保护对象,排桩悬臂(抗滑桩)设计无法满足基坑安全要求,而必须增设水平支撑等辅助措施控制基坑开挖及施工期间基坑土体位移、变形,本技术通过增加斜向支点,加强支护桩抗弯能力,控制变形通过此法可大大缩短施工周期,节约造价,且施工过程中与后步底板止水处理工序无缝衔接,达到安全、省时、省力、经济、环保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混凝土、钢格构柱和两个钢筋笼,两个钢筋笼分别连接于钢格构柱的两端,钢筋笼包括钢筋箍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钢棒,钢筋箍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棒之间固定连接,两个钢筋笼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端板,钢格构柱和两个钢筋笼的外侧均浇筑有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钢格构柱包括角钢和钢板。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靠近第一端板的一端连接有螺旋筋,钢筋笼和钢格构柱之间通过第二端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外侧连接有多个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成“凵”字形,预应力锚索的两端均连接于第一端板。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其中一端连接有高压旋喷桩。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正方形、矩形或三角形。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旋喷桩的长度为10~20cm。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旋喷桩的轴线和本体的中轴线共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板的中部和第二端板的中部均挖有通孔。该新型基坑支护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施工前准备工作,压桩设备入场,测量放线。步骤B,压桩:通过压桩机将本体倾斜压入土体至计算标高。步骤C,注浆准备:高压旋喷设备连通喷头,并将喷头连接于钻头,使钻头和喷头从基坑支护桩的桩孔顶端穿入,伸入本体下部的土体。步骤D,旋喷注浆:高压旋喷设备控制喷头对本体下部的土体进行旋喷注浆。步骤E,根据施工需求,将钢格构柱外侧的混凝土剔除,使钢格构柱裸露于外侧,将土体上部的本体处理回收。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本体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4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中,高压旋喷设备通过管路连通于喷头,并将喷头从本体的桩孔进入,再穿过钢格构柱,最后伸入本体下部的土体。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中,喷头对本体下部10~20cm的土体进行喷浆,形成高压旋喷桩。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通过增加斜向支点,加强支护桩抗弯能力,控制变形通过此法可大大缩短施工周期,节约造价,本支护桩底部加入高压旋喷注浆桩增加其承载力,本方法通过精密计算确定新型基坑支护桩施工地坪标高,将新型基坑支护桩钢格构柱所在部分位于计算标高处,方便后期施工处理。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本体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高强预应力混凝土钢棒;2-第一端板;3-第二端板;4-钢筋箍;5-钢格构柱;6-预应力锚索;7-螺旋筋;8-钢板;9-角钢;10-混凝土;11-高压旋喷桩。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混凝土10、钢格构柱5和两个钢筋笼,两个钢筋笼分别连接于钢格构柱5的两端,钢筋笼包括钢筋箍4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钢棒1,钢筋箍4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棒1之间固定连接,两个钢筋笼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端板2,钢格构柱5和两个钢筋笼的外侧均浇筑有混凝土10。所述钢格构柱5包括角钢9和钢板8。所述钢筋笼靠近第一端板2的一端连接有螺旋筋7,钢筋笼和钢格构柱5之间通过第二端板3固定连接。所述本体的外侧连接有多个预应力锚索6,预应力锚索6成“凵”字形,预应力锚索6的两端均连接于第一端板2。所述本体的其中一端连接有高压旋喷桩11。所述本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正方形、矩形或三角形。所述高压旋喷桩11的长度为10~20cm。所述高压旋喷桩11的轴线和本体的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端板2的中部和第二端板3的中部均挖有通孔。一种基坑支护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施工前准备工作,压桩设备入场,测量放线。步骤B,压桩:通过压桩机将本体倾斜压入土体至计算标高。步骤C,注浆准备:高压旋喷设备连通喷头,并将喷头连接于钻头,使钻头和喷头从基坑支护桩的桩孔顶端穿入,伸入本体下部的土体。步骤D,旋喷注浆:高压旋喷设备控制喷头对本体下部的土体进行旋喷注浆。步骤E,根据施工需求,将钢格构柱5外侧的混凝土10剔除,使钢格构柱5裸露于外侧,将土体上部的本体处理回收。所述步骤A中,本体的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40°。所述步骤D中,高压旋喷设备通过管路连通于喷头,并将喷头从本体的桩孔进入,再穿过钢格构柱5,最后伸入本体下部的土体。所述步骤E中,喷头对本体下部10~20cm的土体进行喷浆,形成高压旋喷桩11。图1中,将本体外部的混凝土10部分剖开,用来观察本体内部的钢格构柱5,实际本体的外侧为均匀浇筑的混凝土1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混凝土(10)、钢格构柱(5)和两个钢筋笼,两个钢筋笼分别连接于钢格构柱(5)的两端,钢筋笼包括钢筋箍(4)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钢棒(1),钢筋箍(4)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钢棒(1)之间固定连接,两个钢筋笼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端板(2),钢格构柱(5)和两个钢筋笼的外侧均浇筑有混凝土(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混凝土(10)、钢格构柱(5)和两个钢筋笼,两个钢筋笼分别连接于钢格构柱(5)的两端,钢筋笼包括钢筋箍(4)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钢棒(1),钢筋箍(4)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钢棒(1)之间固定连接,两个钢筋笼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端板(2),钢格构柱(5)和两个钢筋笼的外侧均浇筑有混凝土(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格构柱(5)包括角钢(9)和钢板(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靠近第一端板(2)的一端连接有螺旋筋(7),钢筋笼和钢格构柱(5)之间通过第二端板(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超李刚刘洁黄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