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1278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设置在输送带上,包括全密封导料槽、除尘室、滤尘室和阻尼挡尘帘;全密封导料槽架设在输送带的上方、并与输送带形成密封结构,全密封导料槽的起始端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落料管,全密封导料槽的起始端端部设有密封箱;除尘室有一个以上,除尘室设在落料管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滤尘室有一个以上,滤尘室设在落料管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阻尼挡尘帘有一个以上、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内;本装置无能源消耗,无须清理,无二次污染;粉尘去除率高,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进一步,落料管为曲线落料管,保证物料进入下一级皮带时与皮带速度基本一致,减少了对皮带的冲击,除尘效果更好。

A Non-power Dust Removal Device for Belt Convey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n-power dust removing device for belt conveyor,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yor belt, including a fully sealed material guiding groove, a dust removing chamber, a dust filtering chamber and a damped dust shield curtain; a fully sealed material guiding groove is erected above the conveyor belt and forms a sealing structure with the conveyor belt; a more than one blanking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beginning end of the fully sealed material guiding groove, and the beginning end end of the fully sealed material guiding groove is arranged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sealed chamber; the dust removal chamber is located downstream of the blanking tub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ully sealed material guide trough; the dust removal chamber has more than one, and the dust removal chamber is located downstream of the blanking tub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ully sealed material guide trough; the damper screen has more than one and is located in the fully sealed material guide trough; the device has no energy consumption, no cleaning 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dust removal. High rate, no pollution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blanking pipe is a curve blanking pipe, which ensures that the speed of material entering the next belt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belt, reduces the impact on the belt, and has a better dust remov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属于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原料输送系统大都采用皮带传输,并在各段位皮带的衔接处设有转运站,转运站包括设在上段皮带与下段皮带之间的落料管,由于物料通过落料管向下掉落过程中的撞击和空气剪切力作用,产生大量粉尘,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目前,除尘多数采用电除尘、布袋除尘、水雾除尘等各种除尘设备和方式,都是以消耗一定能耗为代价,并且在粉尘清理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旨于提供一种无能源消耗、除尘效果好的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设置在输送带上,包括全密封导料槽、除尘室、滤尘室和阻尼挡尘帘;全密封导料槽架设在输送带的上方、并与输送带形成密封结构,全密封导料槽的起始端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落料管,全密封导料槽的起始端端部设有密封箱;除尘室有一个以上,除尘室设在落料管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滤尘室有一个以上,滤尘室设在落料管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阻尼挡尘帘有一个以上、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内,当阻尼挡尘帘有两个以上时,阻尼挡尘帘间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内;除尘室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其中,第二管体的一端与第一管体的一端连通、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的一端连通;第一管体不与第二管体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第三管体不与第二管体连通的一端与第四管体的一端连通;第四管体不与第三管体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第一管体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二管体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呈30-60°夹角;第三管体的轴向截面为直角梯形状,第三管体直角梯形上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二管体连通,第三管体直角梯形下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三管体连通;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的轴向均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相互垂直。本申请阻尼挡尘帘也即可调阻尼挡尘帘,可直接从市面购买得到。上述全密封导料槽的起始端端部设有密封箱,也即起始端端部为密封结构;阻尼挡尘帘间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内,指相邻两阻尼挡尘帘之间的间距不为零。作为常识,上游到下游的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作为常识,直角梯形中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短边为上底边、长边为下底边;管体的两端为管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上述除尘室的结构也即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且第一管体和第四管体均分别与全密封导料槽连通。上述第二管体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呈30-60°夹角,能对物料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使用时,物料从落料管进入全密封导料槽、并落在输送带上;物料经落料管下落时产生冲击气流,气流沿输送带运行方向扩散,扩散过程中受到前方可调阻尼挡尘帘阻滞而反弹,大部分回弹进入除尘室或滤尘室,由于除尘室或滤尘室的负压影响,含尘气流重新返回全密封导料槽而产生持续循环。在除尘室或滤尘室的循环过程中含尘浓度不断增加,粉尘能量衰竭并附着在导流板(第三管体的管壁)上,沉积成块,到达一定厚度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成块状脱落,随物料被运走,剩余的含尘空气继续向前运动,其动能将在后段设置的可调阻尼挡尘帘的阻滞作用下被逐步减弱,并最终耗尽。为了进一步避免粉尘污染,落料管为曲线落料管。也即落料管为非直管结构。进一步优选,落料管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夹角为45-80°。为了起到更好的滤尘效果,滤尘室为呈倒置V型的管体结构,管体结构的两端均分别与全密封导料槽贯通。为了方便观察与检修,滤尘室的侧壁上设有观察检修窗。为了起到更好的除尘效果,除尘室和滤尘室依次设在落料管的下游。也即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是落料管、除尘室和滤尘室。为了方便观察与检修,第三管体上设有观察检修窗。为了保证组装的便捷性及结构的稳定性,除尘室和滤尘室均通过法兰连接与全密封导料槽相连通。为了起到更好的除尘效果,阻尼挡尘帘的设置方向与全密封导料槽的轴向垂直,落料管的上游、除尘室的下游和滤尘室的下游均设有阻尼挡尘帘。本专利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的优点在于:本装置无能源消耗,无须进行清理,无二次污染;粉尘去除率高,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进一步,落料管为曲线落料管,保证物料进入下一级皮带时与皮带速度基本一致,减少了对皮带的冲击,除尘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输送带、2为落料管、3为全密封导料槽、4为除尘室、5为滤尘室、6阻尼挡尘帘、7尾箱、8观察检修窗、41第一管体、42第二管体、43第三管体、44第四管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设置在输送带1上,包括全密封导料槽3、除尘室4、滤尘室5和阻尼挡尘帘6;全密封导料槽3架设在输送带1的上方、并与输送带形成密封结构,全密封导料槽3的起始端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落料管2,全密封导料槽3的起始端端部设有密封箱7;除尘室4有一个以上,除尘室4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滤尘室5有一个以上,滤尘室5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阻尼挡尘帘6有一个以上、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3内,当阻尼挡尘帘6有两个以上时,阻尼挡尘帘6间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3内;除尘室4包括第一管体41、第二管体42、第三管体43和第四管体44,其中,第二管体42的一端与第一管体41的一端连通、第二管体42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43的一端连通;第一管体41不与第二管体42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第三管体43不与第二管体42连通的一端与第四管体44的一端连通;第四管体44不与第三管体43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第一管体41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二管体42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呈30-60°夹角;第三管体43的轴向截面为直角梯形状,第三管体43直角梯形上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二管体42连通,第三管体43直角梯形下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三管体43连通;第三管体43和第四管体44的轴向均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相互垂直。落料管2为曲线落料管,也即落料管为非直管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避免粉尘污染。落料管2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夹角为75°。滤尘室5为呈倒置V型的管体结构,管体结构的两端均分别与全密封导料槽3贯通,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滤尘效果。滤尘室5和第三管体43上均设有观察检修窗8,这样能方便观察与检修。除尘室4和滤尘室5依次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也即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是落料管2、除尘室4和滤尘室5。除尘室4和滤尘室5均通过法兰连接与全密封导料槽3相连通,这样可保证组装的便捷性及结构的稳定性,阻尼挡尘帘6的设置方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垂直,落料管2的上游、除尘室4的下游和滤尘室5的下游均设有阻尼挡尘帘6。本申请阻尼挡尘帘也即可调阻尼挡尘帘,可直接从市面购买得到。使用时,物料从落料管进入全密封导料槽、并落在输送带上;物料经落料管2下落时产生冲击气流,气流沿输送带1运行方向扩散,扩散过程中受到前方可调阻尼挡尘帘6阻滞而反弹,大部分回弹进入除尘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设置在输送带(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密封导料槽(3)、除尘室(4)、滤尘室(5)和阻尼挡尘帘(6);全密封导料槽(3)架设在输送带(1)的上方、并与输送带形成密封结构,全密封导料槽(3)的起始端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落料管(2),全密封导料槽(3)的起始端端部设有密封箱(7);除尘室(4)有一个以上,除尘室(4)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滤尘室(5)有一个以上,滤尘室(5)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阻尼挡尘帘(6)有一个以上、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3)内,当阻尼挡尘帘(6)有两个以上时,阻尼挡尘帘(6)间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3)内;除尘室(4)包括第一管体(41)、第二管体(42)、第三管体(43)和第四管体(44),其中,第二管体(42)的一端与第一管体(41)的一端连通、第二管体(42)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43)的一端连通;第一管体(41)不与第二管体(42)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第三管体(43)不与第二管体(42)连通的一端与第四管体(44)的一端连通;第四管体(44)不与第三管体(43)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第一管体(41)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二管体(42)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呈30‑60°夹角;第三管体(43)的轴向截面为直角梯形状,第三管体(43)直角梯形上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二管体(42)连通,第三管体(43)直角梯形下底边所在一端与第三管体(43)连通;第三管体(43)和第四管体(44)的轴向均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输送机无动力除尘装置,设置在输送带(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密封导料槽(3)、除尘室(4)、滤尘室(5)和阻尼挡尘帘(6);全密封导料槽(3)架设在输送带(1)的上方、并与输送带形成密封结构,全密封导料槽(3)的起始端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落料管(2),全密封导料槽(3)的起始端端部设有密封箱(7);除尘室(4)有一个以上,除尘室(4)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滤尘室(5)有一个以上,滤尘室(5)设在落料管(2)的下游、并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阻尼挡尘帘(6)有一个以上、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3)内,当阻尼挡尘帘(6)有两个以上时,阻尼挡尘帘(6)间隔设置在全密封导料槽(3)内;除尘室(4)包括第一管体(41)、第二管体(42)、第三管体(43)和第四管体(44),其中,第二管体(42)的一端与第一管体(41)的一端连通、第二管体(42)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43)的一端连通;第一管体(41)不与第二管体(42)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第三管体(43)不与第二管体(42)连通的一端与第四管体(44)的一端连通;第四管体(44)不与第三管体(43)连通的一端与全密封导料槽(3)连通;第一管体(41)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二管体(42)的轴向与全密封导料槽(3)的轴向呈30-60°夹角;第三管体(43)的轴向截面为直角梯形状,第三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爱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电联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