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765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包括连续模上模、连续模下模、用于将支架的基材依次传输至各工位的输送装置以及依次设置于连续模上模与连续模下模之间的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和整形工位;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及第五折弯工位沿基材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基材进行折弯;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及第三折弯工位能够分别将基材折弯至相应的预设角度;整形工位能够将基材在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及在第五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整形至相应的预设角度。该连续折弯模具能够通过连续折弯制成支架,作业效率高,折弯精度高。

A Continuous Bending Die for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inuous bending die for a support, including a continuous die upper die, a continuous die lower die, a conveying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the base material of the support to each station in turn, and a first bending position, a second bending position, a third bending position, a fourth bending position, a fifth bending position and a shaping position arranged between the continuous die upper die and the continuous die lower die in turn. The first bending station, the second bending station, the third bending station, the fourth bending station and the fifth bending station bend the base material in tur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ase material; the first bending station, the second bending station and the third bending station can bend the base material to the corresponding preset angle; the shaping station can bend the base material at the fourth bending station and at the fourth bending station. The bending angle formed by the five-bending station is shaped to the corresponding preset angle. The continuous bending die can be made into a bracket by continuous bending, which has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and high bending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金属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冲压工艺,利用冲压模具冲压成型各种产品是金属材料成型的常见方法,冲压工艺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汽车、飞机、拖拉机、电机、电器、仪表、铁道、邮电、化工以及轻工日用产品均占有相当大的规模。现有一种支架1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沿支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折弯部11、第二折弯部12、第三折弯部13、第四折弯部14、第五折弯部15、第六折弯部16及弹片部17,其中,第一折弯部11与第二折弯部12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一角度α1,第二折弯部12与第三折弯部13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二角度α2,第三折弯部13与第四折弯部14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三角度α3,第四折弯部14与第五折弯部15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四角度α4,第五折弯部15与第六折弯部16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五角度α5。该支架1先通过冲裁模具加工出基材1',然后通过多个折弯模具进行多次折弯而成。但是,由于每次折弯作业均是通过单个模具进行加工,在各个工序之间需要工人进行手工上料、下料和运输,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降低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包括连续模上模(21)、连续模下模(22)以及用于将支架(1)的基材(1')依次传输至各工位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折弯模具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连续模上模(21)与所述连续模下模(22)之间的第一折弯工位(3)、第二折弯工位(4)、第三折弯工位(5)、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8)及整形工位(9);所述第一折弯工位(3)、所述第二折弯工位(4)、所述第三折弯工位(5)、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及所述第五折弯工位(8)沿所述基材(1')的长度方向依次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所述第一折弯工位(3)、所述第二折弯工位(4)及所述第三折弯工位(5)能够分别将所述基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包括连续模上模(21)、连续模下模(22)以及用于将支架(1)的基材(1')依次传输至各工位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折弯模具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连续模上模(21)与所述连续模下模(22)之间的第一折弯工位(3)、第二折弯工位(4)、第三折弯工位(5)、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8)及整形工位(9);所述第一折弯工位(3)、所述第二折弯工位(4)、所述第三折弯工位(5)、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及所述第五折弯工位(8)沿所述基材(1')的长度方向依次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所述第一折弯工位(3)、所述第二折弯工位(4)及所述第三折弯工位(5)能够分别将所述基材(1')折弯至相应的预设角度;所述整形工位(9)能够将所述基材(1')在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及在所述第五折弯工位(8)形成的折弯角度整形至相应的预设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工位(3)包括第一上模(31)及第一下模(32),所述第一上模(31)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第一凸起(311),所述第一下模(32)的顶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311)匹配的第一斜面(321),所述第一凸起(311)与所述第一斜面(321)配合对所述基材(1')的一端部进行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一角度(α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工位(4)包括第二上模(41)及第二下模(42),所述第二上模(41)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第二凸起(411),所述第二下模(42)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411)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凸起(411)与所述第二斜面配合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二角度(α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弯工位(5)包括第三上模(51)、第三下模(52)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下模(52)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下模(52)上下移动的第三压板(53);所述第三上模(51)的底端与所述第三压板(53)配合压持所述基材(1'),并与所述第三下模(52)的顶端配合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三角度(α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包括预折弯工位(6)及能够对所述基材(1')在所述预折弯工位(6)进行折弯的位置进行二次折弯的二次折弯工位(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折弯工位(6)包括预折弯上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捷胜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