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型模,特别是一种用于现场浇制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组合式建筑型模。目前,在建筑工程中现浇梁、柱、楼面、壁板等钢筋混凝土结件时,都是以木板或竹编树酯板、或钢板等材料为模板拼制成型模,再行浇注。所有的现浇构件,一般都是得整体一次性连续灌浇成型,故在一个工程中就得备用相当大批量的模板。工人在拼模时,往往都是就着手边的材料临时锯裁、钻孔、钉拼,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影响工程进度,而且人为浪费许多板头料尾;而拼制成的型模,漏缝情况一般都比较严重,浇制混凝土时易造成跑浆、露筋等质量问题,在型模强度薄弱之处,还会造成构件变形、位移,不得不另行铲凿修补;在浇制后,模板往往又被混凝土胶咬着,拆模时,总得以人工敲打震松再撬脱,这必然又会便大部分模板(尤其是木板或竹编树酯板模板)受到损坏而不能再次使用。所拆下的旧模板,还得占用场地堆放,不仅不便于保管,而且自然损耗就不少。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一种便于使用、保管,灌浇混凝土后不需拆模、浇制成的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构件质量好、节省竹、木等自然资源材料的永久性新型建筑型模。为便于介绍,下面将结合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建筑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型模,特别是一种用于现场浇制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组合式建筑型模,它由水泥砂浆制成的模板、模块及内、外角模条组合拼装而成,其特征在于:外壁面(1)平整、光洁的模板、模块及内、外角模条的模体由渗拌着增强纤维的水泥砂浆制成,模板、模块及内、外角模条的内壁面(2)上,间断地竖立布列着植根在模体内的金属拉环或拉钩(3),在内、外角模条和模块的外壁面(1)的纵向两侧边缘处各设置着一道深度相当于模板模体厚度的平台阶(4),在平台阶(4)旁的模体上布设着紧固压板(8)的配装孔(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育雄,谢晓山,
申请(专利权)人:梁育雄,谢晓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