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63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9:20
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以使齿轨列车能够快速平稳地通过道岔区完成转辙过程。第二直线钢轨与第一曲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一交汇部,第二直线钢轨与第二曲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二交汇部。第二交汇部处于第一直线钢轨、第二直线钢轨的内侧分别设置其前端由第一钢轨转辙器控制摆动的第一尖轨、第二尖轨,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交汇部。直线齿轨于第一交汇部、第二交汇部之间断开形成第一直线齿轨、第二直线齿轨,并设置其前部与第二直线齿轨相融合的可动齿轨,可动齿轨的后端由第二钢轨转辙器控制摆动,与曲线齿轨前端相对或者错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
本技术涉及齿轨铁路轨,特别涉及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
技术介绍
齿轨铁路通过在普通轨道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置一条特别的齿轨。行走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一个或多个齿轮,跟齿轨啮合着行走,把列车拉上较大坡度的陡峭斜坡。齿轨铁路的攀斜能力不及缆索铁路,不过却可以建成更长、或更复杂的路线。可适用于大高程、陡坡景区的慢行登山观光游览通行,线路长度灵活,可作为旅游景区交通工具选择的制式之一。道岔的功能是使列车从一股轨道转入另一股轨道时必不可少的线路设备,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齿轨铁路由于在钢轨中央铺设了一条齿轨,与传统轨道有所区别,道岔结构需进行全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以使齿轨列车能够快速平稳地通过道岔区完成转辙过程。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包括相交汇的直线基本轨和曲线基本轨,直线基本轨由第一直线钢轨、第二直线钢轨和位于两者之间的直线齿轨组成,曲线基本轨由第一曲线钢轨、第二曲线钢轨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曲线齿轨组成,第二直线钢轨与第一曲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一交汇部,第二直线钢轨与第二曲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二交汇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交汇部处于第一直线钢轨、第二直线钢轨的内侧分别设置其前端由第一钢轨转辙器控制摆动的第一尖轨、第二尖轨,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交汇部;所述直线齿轨于第一交汇部、第二交汇部之间断开形成第一直线齿轨、第二直线齿轨,并设置其前部与第二直线齿轨相融合的可动齿轨,可动齿轨的后端由第二钢轨转辙器控制摆动,与曲线齿轨前端相对或者错开;所述第一直线齿轨、第二直线齿轨、曲线齿轨和可动齿轨的底面与第一直线钢轨、第二直线钢轨、第一曲线钢轨、第二曲线钢轨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线型连续,钢轨与齿轨能够无缝衔接,保证列车能够平稳运行,乘客舒适性较好;钢轨转辙器与齿轨转辙器联动作用,相互反馈,保证道岔机构动作的可靠性,同时在传统道岔的基础上进行机构的改进,具有施工便捷、易于维护等优点,成本易于控制。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的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的立体图;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第一直线钢轨11、第二直线钢轨12、第一曲线钢轨13、第二曲线钢轨14,第一直线齿轨21、第二直线齿轨22、曲线齿轨23、可动齿轨24、第一直线护轨31、第二直线护轨32、曲线护轨33、第一钢轨转辙器41、第二钢轨转辙器42、第一尖轨51、第二尖轨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包括相交汇的直线基本轨和曲线基本轨,直线基本轨由第一直线钢轨11、第二直线钢轨12和位于两者之间的直线齿轨组成,曲线基本轨由第一曲线钢轨13、第二曲线钢轨14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曲线齿轨23组成,第二直线钢轨12与第一曲线钢轨13交汇形成第一交汇部,第二直线钢轨12与第二曲线钢轨14交汇形成第二交汇部。所述第二交汇部处于第一直线钢轨11、第二直线钢轨12的内侧分别设置其前端由第一钢轨转辙器41控制摆动的第一尖轨51、第二尖轨52,第一尖轨51和第二尖轨52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交汇部。所述直线齿轨于第一交汇部、第二交汇部之间断开形成第一直线齿轨21、第二直线齿轨22,并设置其前部与第二直线齿轨22相融合的可动齿轨24,可动齿轨24的后端由第二钢轨转辙器42控制摆动,与曲线齿轨23前端相对或者错开。所述第一直线齿轨21、第二直线齿轨22、曲线齿轨23和可动齿轨24的底面与第一直线钢轨11、第二直线钢轨12、第一曲线钢轨13、第二曲线钢轨14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参照图1和图2,为保证齿轨列车顺利与齿轨准确啮合,所述第一直线齿轨21的前端与第二直线齿轨22的后端相距一个齿距,所述可动齿轨24的后端与曲线齿轨23的前端相距一个齿距。所述第一钢轨转辙器41、第二钢轨转辙器42由转辙信号控制联动,优选采用同步动作,也可采用顺序动作。在顺序动作过程中,必须保证二者的完成时间在转辙过程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在转辙过程完成后,信号系统对各零部件所处位置进行检查确认后发出通过信号。参照图1和图2,为确保转辙过程的安全性,所述第二交汇部前于第二直线钢轨12的内侧设置第一直线护轨31。所述第一交汇部后,于第一直线钢轨11内侧设置第二直线护轨32,于第二曲线钢轨14内侧设置曲线护轨33。参照图1,当齿轨列车换向时,如齿轨列车行进方向为由左至右从直线驶入曲线段时,第一尖轨51和第二尖轨52的前端在第一钢轨转辙器41的作用下向直线侧摆动,第一尖轨51与第一直线钢轨11贴合。可动齿轨24的后端在第二钢轨转辙器42作用下向曲线侧动,与曲线齿轨23的线型保持连续,从而完成整个道岔转辙过程,齿轨列车能够平稳地从直线转入曲线路段。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包括相交汇的直线基本轨和曲线基本轨,直线基本轨由第一直线钢轨(11)、第二直线钢轨(12)和位于两者之间的直线齿轨组成,曲线基本轨由第一曲线钢轨(13)、第二曲线钢轨(14)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曲线齿轨(23)组成,第二直线钢轨(12)与第一曲线钢轨(13)交汇形成第一交汇部,第二直线钢轨(12)与第二曲线钢轨(14)交汇形成第二交汇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交汇部处于第一直线钢轨(11)、第二直线钢轨(12)的内侧分别设置其前端由第一钢轨转辙器(41)控制摆动的第一尖轨(51)、第二尖轨(52),第一尖轨(51)和第二尖轨(52)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交汇部;所述直线齿轨于第一交汇部、第二交汇部之间断开形成第一直线齿轨(21)、第二直线齿轨(22),并设置其前部与第二直线齿轨(22)相融合的可动齿轨(24),可动齿轨(24)的后端由第二钢轨转辙器(42)控制摆动,与曲线齿轨(23)前端相对或者错开;所述第一直线齿轨(21)、第二直线齿轨(22)、曲线齿轨(23)和可动齿轨(24)的底面与第一直线钢轨(11)、第二直线钢轨(12)、第一曲线钢轨(13)、第二曲线钢轨(14)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轨覆盖钢轨道岔机构,包括相交汇的直线基本轨和曲线基本轨,直线基本轨由第一直线钢轨(11)、第二直线钢轨(12)和位于两者之间的直线齿轨组成,曲线基本轨由第一曲线钢轨(13)、第二曲线钢轨(14)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曲线齿轨(23)组成,第二直线钢轨(12)与第一曲线钢轨(13)交汇形成第一交汇部,第二直线钢轨(12)与第二曲线钢轨(14)交汇形成第二交汇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交汇部处于第一直线钢轨(11)、第二直线钢轨(12)的内侧分别设置其前端由第一钢轨转辙器(41)控制摆动的第一尖轨(51)、第二尖轨(52),第一尖轨(51)和第二尖轨(52)的后端延伸至第一交汇部;所述直线齿轨于第一交汇部、第二交汇部之间断开形成第一直线齿轨(21)、第二直线齿轨(22),并设置其前部与第二直线齿轨(22)相融合的可动齿轨(24),可动齿轨(24)的后端由第二钢轨转辙器(42)控制摆动,与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吉忠陈志辉胡连军冯读贝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